文丨袁绍阳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铁清
让全面小康触手可及
——福泉市在新常态中全力推进全面小康
文丨袁绍阳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铁清
福泉市把同步小康创建作为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和指挥棒,成立了市全面小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小康办,统领全市小康创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年5月初,在福泉市“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上,黔南州委常委、福泉市委书记黄伟语重心长地说,民生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否则一切都只能是镜花水月,全市领导干部要把从严从实要求贯穿率先小康,在加快发展上谋实招,在转型发展方式上求实效,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办实事,为实现福泉率先小康贡献力量。
近年来,福泉市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把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与贵州省委有关重要指示结合起来,按照“转型、提速、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的总体目标和“123456”工作思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级统筹、乡镇为单位,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和“三个不能代替”原则,突出“三项核心指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眼下,作为全省经济强县(市)和黔南州全面建成小康领跑型县(市),福泉自信宣告:要在2015年率先通过省级全面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福泉把同步小康创建作为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和指挥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的福泉市全面小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小康办,明确为市委政研室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统领全市小康创建工作。
同时,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次以上,每年召开小康办主任会议10次以上,研究部署全市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先后出台《福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福泉市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福泉市率先圆梦小康行动推进方案》等文件,确立了5个1引擎、基础设施先行等“六大工程”为创建主要推进载体,明确联席会议等“七项制度”为创建保障制度,形成“1+13”创建工作推进机制。
此外,福泉还着力提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开展“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3个15万”等微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区域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线工作法”,严厉打击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在产业发展上,福泉按照“园镇合一”、“镇园合一”的原则,对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有效整合,搭建了“一区八园”组织架构,并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发展理念,将全市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4个村(社区)按照好、中、差三个类别,划分为三个批次开展创建工作,实行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分类推进。
2015年,福泉立足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制定了《福泉市圆梦小康创建示范村(社区)推进方案》,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明确了222个示范创建项目,计划投入13.18亿元开展示范村(社区)创建。
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推进“54321”结对帮扶。全市6300名干部职工与14569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完成核桃、油茶种植等财政扶贫项目,贫困乡镇发生率由2012年的46.7%降低到2014年的6.7%,贫困人口从6.5万人减少到3.7万人,预计到2015年底可基本消除贫困。
此外,福泉还制定了《福泉市推进较少民族聚居村同步小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投入资金5240.54万元,实施项目54个,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在全面小康创建工作中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同时,开展“进村入户讲小康”、“小康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加大小康创建宣传。
黄丝村,位于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办事处。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00余元,是个名符其实的富裕村。
黄丝村近年来还陆续被赋予“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基层优秀党组织”等称号,在福泉的全面小康创建中,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领头羊”。
黔南州委常委、福泉市委书记黄伟(前排左二),市长杨华祥(前排右二)在乡镇调研和谐矿区建设情况。(福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全面小康创建中,黄丝村采取引进公司入驻园区,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精品果园、辣椒种植和生猪养殖等产业;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机制,目前核心园区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涉及农户1176人,每年土地流转实现人均增收669.4元。这也让“土地流转让群众稳赚、门口打工让群众好赚,乡村旅游让群众多赚”成为现实。
黄丝村还促成引进的企业与当地群众共赢发展,70余位当地群众常年在企业务工,年收入1万元以上。同时,企业还带动发展“农家乐”22家,年接待旅客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近百万元。
同时,黄丝村在各级干部、群众和学生中广泛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四项教育“六进”活动;结合布依风情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修建民族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民族文化成列馆等项目;鼓励群众对民族服饰、民族刺绣、民族歌谣等民族文化的继承,投入 1200万元对古桥、古建筑进行修葺。
积极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大法治宣传和调解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法律援助;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商铺食品安全检查、非法驾驶机动车排查,确保安全排查无死角死面。投入160万元在黄丝江边建立了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请专人负责村内主要干道的保洁工作。近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事故,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此外,黄丝村还利用节假日及民族特色纪念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和农民运动会,向村居民众发放惠民利民政策宣传资料;举办小康知识培训讲座,让村居干部了解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任务和小康生活水平认定;推行“传呼干部·精准服务”工作,对干部职工分组包片,提升群众对行政服务的满意度;利用火塘会、院坝会、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开展小康知识宣传活动,共计入户走访群众6000户30000人。
今年是福泉申报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验收的关键之年,福泉正在开足马力,全力奋战全面小康征程。
福泉市长杨华祥说:“率先全面小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2015年,福泉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合力、新动力,打一场漂亮的全面小康攻坚战,确保今年率先通过省级全面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2014年,福泉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6.62%,超过90%的目标值6.62个百分点。在三项核心指标中,人均GDP达到392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9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95元、环境质量指数达到98.45%。
同年,在福泉开展的同步小康创建人民群众认可度调查中,人民群众认可度为90%左右,达到超过80%的创建要求。至此,福泉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三把尺子”已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创建要求。
今年1~5月,福泉上报完成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1.88亿元,同比增长19.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92亿元,同比增长5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01人,同比增长24.7%。
今年,福泉将立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定位,围绕煤电磷、煤电铝“两个一体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全面推进“一城一线两区三镇五带八组团”建设,积极打造205省道沿线“珍珠项链式”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借力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崛起之势,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同时积极摆脱“资源路径依赖”,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福泉还将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大力推进产业扶持、生态移民等“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做大油茶、中药材、茶叶等产业项目,并推动“六小工程”与“一事一议”、推进美丽乡村与特色小城镇的深度融合,继续按“三个增长”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发展没有终结,奋斗永无穷期。2015年,福泉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福泉也将在坚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以绿色化发展为取向的理念中引领新常态并全面小康。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