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 智
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文丨杨 智
黄平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013元提高到2014年的5816元,增长93.03%,贫困乡镇发生率降至64.29%。
以加强基础设施大改善为前提,着力优化发展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凯里黄平机场为中心的“四横九纵一连线”路网建设,力争2016年前初步形成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开工建设印地坝(冷水河)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境内25处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强城乡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认真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教育突破工程。大力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推进中职学校扩建工程,新建规模1500至2000人的标准化小学4所、标准化初中6所,建成3000人以上的普通高中3所。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18年创建三级县医院和二级乡镇医院,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扩面提标工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创业渠道,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落实好“3个15万元”政策,建设1个以上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以扶持产业大发展为根本,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省十大扶贫产业、州“6个100工程”和县实施的“211”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发展,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以槐花特色轻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引进和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龙头。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体系,促进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
大力实施地理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信息流通和品牌战略,精心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不断增强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者(左四)带队到旧州镇寨碧村“一对一”帮扶联系点调研(黄平县政府办供图)
以探索扶贫新模式为载体,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实施好“雨露计划”产业化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群众自我发展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新国家和省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对劳动力不强、劳动技能不高的贫困户,特别是对“两无”人口,将他们应享受到的扶贫资金,以及田地、山场入股到农民合作社、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让他们参与分红,实现增收脱贫。
探索金融扶贫,争取小额信贷等金融资源支持扶贫开发,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推进供销社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农产品商品转换水平,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切实将生态移民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配套解决搬迁户的居住、行路、饮水、产业发展等困难,使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更好更快落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带动、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扶贫脱贫思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实行县负总责、部门分头落实的整合方式,将国家、省、州、县安排的各种渠道资金进行科学有序整合,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切实抓好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和“321”精准帮扶工程,全力攻坚“减贫摘帽”。对扶贫开发工作实行倒逼机制,将任务量化、进度量化、责任量化,通过倒逼的方式催进度、提速度、促落实,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更好更快落实。
(作者系黄平县县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