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的财富观是与他的自由观联系在一起的。“我不出卖自己,就要变得很有钱才能抵抗住金钱的诱惑。其实我是一个抵抗能力很弱的人。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让自己变得很有钱,然后你买不动我,现在企业很难买我,因为我太贵了。”吴晓波对《时代人物》记者说。
你从一名记者到专栏作家,再到畅销书作家,最后又去投资,扮演企业家的角色,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感觉你很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是一个长跑选手,不太会短期的去做一件事情,比如我写书,我每年都要写一本书,就变成一个规划性的东西。做蓝狮子也是,做了10年了。但是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我规划的结果。当年我本来是想办一个商业周刊。但是我拿不到刊号,或者我拿到刊号我没有股份,我不愿意这样干。后来我就选择做出版,包括去年我开始做“吴晓波频道”,也是一样的。我当时想了一年半时间要不要去做。但既然做了,我会陪这帮朋友们,起码我们一起成长了10年。
有人说你在产品形式到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做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激情、怜悯、正义。在商业方面又做了很大的一些突破。你觉得是这样子的吗?
我也没有,我就是一个写书的和写财经的人。我很早的时候就不愿意为了某个利益集团,比如某些企业啊、哪怕为了政府啊,出卖我自己的写作。我不出卖自己,那就要干一件事情,那就是我要变得很有钱才能抵抗住金钱的诱惑。其实我是一个抵抗能力很弱的人。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让自己变得很有钱,然后你买不动我,现在企业很难买我,因为我太贵了。
要让自己不断增值,才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
对,我要自己变得很贵,那我又是搞财经写作的人。再比如我投资房产啊,投资企业啊,其实都是我让自己能够变得独立的办法。另外,我又处在财经写作领域里面,这是最近十几年里变化最快的,一个不确定性最强的领域。所以,我也没有一个太崇高的目标、高尚一些的想法,我希望五年十年以后有人看到我的写作说,这小子当年好像还是用自己的嘴巴讲话。哪怕讲对讲错都行啊,我大概就是这样而已。
你是否觉得自己达到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状态?
那也没有吧?(笑)我也不知道,人家也许活得比我更好,我就活我自己而已,我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反正我就写作呗。
2008年之后,很多人说你从一个专栏作家转型为一名青年学者,实现了很大的跨越,你是否当时就是朝着这方面努力的?
这其实跟我的写作有关。我一直希望自己走学者化的道路。在早期呢,我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性的培训。你看我今天两个小时的讲课,讲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的80%都是我用脚跑出来的。
这可能和你听一般学者的课会不一样。人家都道听途说,或者从我的书里拿来的,(笑)或者从别的文章里。我的80%都是我自己跑过一圈的。这是记者培训给我的一个锻炼。我认为管理或者企业就是一个实验性科学。
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你本身是研究商人,研究企业的一位财经作家,以这样的一个身份进入商业,与一般企业家相比,你更懂商业,是不是更有优势?
我觉得有优势也有冲突的地方。比如说投资一家企业的时候。
首先,我是看过那么多的失败案例。我能帮助他们,起码这几个陷阱你不要去踩。因为创业者你可能去踩100个陷阱,可能你到第48个你就挂掉了。至少有些显而易见的陷阱你不会去踩,一些大的陷阱碰到也没有办法。能够降低他创业的一些风险。
第二,相对来说,我在企业界人脉相对还多一点。我能帮助他们做很多资源配置。
但确实对我来说也有很疑惑的部分,因为在未来,我对商业的涉入越来越深的话,我跟某一些大公司的关系就会变得很暧昧。
也就是写书的时候客观性会出现问题?
对,会影响我,所以我必须要早点退休。一定会有影响,但我只能守住我的底线,但你还是会碰到很多问题。
你之前在采访中说你在企业家中没有朋友,但现在,你作为新晋的企业家,仍然没有企业家朋友吗?
其实我现在也几乎没有企业家朋友。
你批评过马云,马化腾,说他们没有文化不爱读书。你是不是私底下和他们关系很好,才敢于批评他们?
没有私底下的关系,我跟他们都没有私交。我不跟任何企业家建立私交。他们也知道我是怎样的人,我不会恶意地去批评。
至于那个批评,那个没文化的事情是被媒体放大了,那个语境是怎样的呢,是他们来采访我,跟我讲说柳传志王石他们读不读书,那我跟他们比较熟嘛,那我说老柳经常读书,分享。王石读书也读得挺狠,他后来说那么互联网那一拨呢?我就说马云是不读书的嘛,因为我去过他的书房,就一本《大败局》,(笑)马化腾呢,也不读人文类的书,因为他喜欢天文、喜欢互联网。就讲了那一段,后来报纸一出来,就立刻变成马云马化腾不读书了。其实马云马化腾的学习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