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司马光的缸

2015-06-12 11:37刘吉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司马光文本思维

刘吉宁

某名师曾提到自己上课中的一段插曲,面对学生思维的迟滞,教师启发说:“你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不解,经询问后才明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学生还真是没有几个人见过猪,更别说满地满圈的猪跑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前几年流传的一个笑话,教师在绘声绘色地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了半天并无教师预料中的热列回应,面对教师的疑问,一个学生怯生生地问:“老师,什么是‘缸?”是啊,什么是“缸”?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南征北战》,其中村里百姓推石磨碾粮食,学生问:那个大圆磙子石头是什么“冬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发展了,学生所身处的社会背景迥异以前。他们的知识系统、生活体验、情感经历与文本作者以及文本所涉及的时代、与引导他们解读的教师们差别甚大,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备课时,一定要研究教学对象,要清楚现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明白学生思维自身的特殊性。他们不再是幼稚的小学生,但又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水平层面,教师备课的出发点一定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欠缺什么,需要哪些引导。学生已经会了的、懂得了的,教师就不要再费时间罗嗦,知道哪些地方才是需要教师援手指引的,一定要讲在最当讲处。

“备学生”就是一定要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考虑学生从哪儿学、教师从哪儿入手教,这些问题解决了,教师才会教得好,学生才会学得好,而不是只考虑教师怎样讲才精彩。这实际上也就是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

现在社会中消失了的或者已经鲜见稀有的,已不仅仅是司马光的“缸”了。教师要想不“OUT”,不被视作外星人,真的必须是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备学生,备学生的方方面面,以充分的预设、精心的准备来应对新生代的莘莘学子。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本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永不说假话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司马光说谎受责
思维总动员
司马光“警枕”夜读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