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如今这个时代,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现状
农村初中学生交际语言知识缺乏,地方性的语言过多,语言不规范,口语能力差,缺少交际的艺术。听话不专心,自信心不足,胆小,不敢当众说话,不敢放声说话,说话时答非所问或条理不清。
二、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问题之原因
农村相对于城市,经济较为落后,交通闭塞,信息滞后。交际圈子小,社会需求少,交流多用地方语言。“留守”儿童很多,他们大多性格内向,缺乏与社会交流的机会。种种因素制约了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障碍。
三、培养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体会
1.抓好“课前三分钟”。
利用好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一项口头表达的任务。内容不限,可以是对之前课文的理解、上学时的见闻、家庭趣事儿、一首儿歌、一个成语等。这种形式最好由教师带头,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赞赏与鼓励。长期坚持,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帮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2.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课堂上“读”和“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多读,放声读,有感情地读,并且变换不同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分角色读、跟读等。慢慢地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胆子也会渐渐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也会更清晰、流畅。
3.重视课堂问答。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是最为常见的交流形式。教师尤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应用。并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语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正确的要极力表扬,有差错的也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学生鼓励,要以诚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让他们享受到交流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提倡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能够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综合训练,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口头作文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极为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口头作文训练大有必要。需注意的是,口头作文的题目设置要灵活自由,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5.鼓励学生讨论。
讨论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可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当然,分好讨论小组很重要,每个小组的成员应基本均衡,应有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起榜样作用。成员基本固定,鼓励每个组员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轮流做发言人。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他们没有压力和顾虑,能够畅所欲言。
6.利用好综合性学习课,在实践中开展训练。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课堂是生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实践。将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具体的活动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在学生的需要的驱使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与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课,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拟定好活动目的和要求,把学生分好小组,建立评定标准。除了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设立班新闻部和新闻板报期刊,面向校内外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结合班、团、队工作开展演讲、辩论、故事会、诗歌朗诵等活动,结合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社区调查、社区服务、义务宣传、募捐等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干部竞职实行演讲选拔制,等等。
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口语的好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方可水到渠成,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真正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