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让自己的脑筋多转几个弯?

2015-06-12 11:33姜玉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教参脑筋例子

姜玉敏

作为一名多年从教的一线教师,我想说:对于新课改,我们既不能望而生畏,也不能消极等待,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拿来”, 何妨让自己的脑筋多转几个弯?

我们一直都在喊新课改,但实际上我们教师依然是吃老本,吃教参,走“教材+教参”的老路。教师成了“教参”的录放机,生吞活剥,每篇必讲,每首必学,每讲必详。其结果是教师辛勤耕耘,学生消化不良,师生“筋疲力尽”,“高耗低能”。有识之士在呼吁:教师何时才能“节能减排”,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空间?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例子”,教师要将教材重新整合,优中选优,真正把教材用好,当好例子。以点带面,以求深入拓展,真正把教材当作制作飞机翅膀的作坊,至于飞机的飞翔,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就是引擎,只是起辅助作用。

在语文教学课改实践中,我们有教训,有迷惘。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法改革之后,那些传统的东西怎么办。

我想,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要记住叶圣陶老先生的三个“一点儿”:

“教师糊涂一点”,放弃自己一切教导的授受必须通过文字的那种信念;

“教师马虎一点”,虽然手头上有一本教参,有一份讲义,却不可像教文言、英文那样逐字逐句地讲解;

“教师要残忍一点”,不惜让学生劳心劳力,提出些问题来,提出一些工作来,教他们去拼搏,拼搏而遇到困惑,然后再请教教师、教本和教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叶老的“三点儿”建议,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是课改的真正目的所在。教师大可不必“事必躬亲”,该放手时就放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万不能让人为的语文课搅得学生云里雾里。语文教学,教法要改革,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学生不能等,我们的教育不能等,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奋勇向前,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充实自己,终身学习,如是而已。

猜你喜欢
教参脑筋例子
脑筋转转转
脑筋转转转
脑筋转转转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如此乐观
神秘的教参
猴哥来了
脑筋转转转
商界求生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