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孔子学院总部 发展规划处,北京 100088)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南亚汉语推广市场分析*
周 倩
(孔子学院总部 发展规划处,北京 100088)
东南亚是我国政治、经贸、文化交往的重要区域,在实施“一带一路”规划建设中更具有独特作用。除加大传统的经贸合作力度之外,更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地区汉字文化圈优势,加强语言文化交流“软”项目建设。目前东南亚已有6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地华文教育和主流学校汉语教学的市场前景都非常广阔。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挖掘东南亚汉语推广市场应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带一路;东南亚;汉语推广;市场
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东南亚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政治上讲,东南亚是周边外交的基础,是落实“亲、诚、惠、容”四字方针的核心区域;经贸角度看,东南亚是我重要贸易伙伴,2013年双边贸易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双边贸易总额的约50%强*据商务部、外交部官方网站公布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4.16万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约合8500亿美元,东南亚11国双边贸易额约为4418亿美元。;从文化同根同源方面讲,东南亚华人总量占世界的80%以上(见表1),是中华文化圈最大的辐射影响区域。
在实施“一带一路”规划,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发出后,东南亚最早响应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为推进战略规划起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某种程度上讲,“一带一路”规划的成败关键在东南亚。除了继续加大传统的经贸合作力度之外,更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地区汉字文化圈的独特优势,通过发挥“软实力”的引领作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步推进。
细分东南亚汉语推广市场可以有多种方法,本文试从语言政策和参与市场主体两方面入手。
东南亚语言教学政策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从独尊宗主国语言,到重视本民族语言,实行单一语言政策,再到提倡多元化的语言政策。在这3个阶段里,语言政策从突出政治性到强调文化交流性,从单一重视英语教学,逐步转变为注重提升汉语的实际地位。
近代,东南亚国家多沦为西方殖民地,几乎所有殖民者都确立了以宗主国语言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政策,如荷兰治下的印尼、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英国治下的新加坡等。对当地语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殖民国家基本放任不管,这为汉语教学保留了生存空间。
20世纪中期,受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民族主义思潮空前高涨,不仅排斥宗主国语言,而且强烈打压异族语言,如印尼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口号,以印尼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对华人社会、华人经济、华文教育都进行大规模限制排挤。60年代中期,苏哈托执政后,关闭了所有的华文学校,禁止在公共场合讲汉语,禁止进口中文期刊,提倡华人改名换姓等,最终导致汉语教学在印尼中断。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有的全部取消,如印尼、缅甸、越南、柬埔寨,有的受到严格控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从而导致了近两代华人母语教学的断裂。
表1 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主要分布情况*各国人口统计[EB/OL].世界卫生组织人口网.www.renkou.org.cn/countries/.华人华侨比例参见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福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
一元化的民族语言政策,既不符合东南亚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后期,东南亚国家纷纷倡导语言多元化,重视英语教学。同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连续30年经济高速增长,汉语教学不仅在华人社会突飞猛进,在主流社会亦势不可挡。以孔子学院为例,短短10年就在各国主流大学建立了29所孔子学院,在中小学建立了27个课堂(见表2)。目前,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的政策大体可以分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两类(见表3)。
表2 东南亚国家孔子学院和课堂分布情况*根据2014年年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发布数据。
表3 东南亚各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基本教育情况*统计数据来自联合国经合组织。
(一)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
包括泰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在内的这些国家,学校分国立和私立两种,很多传统的华文学校在“收归正统”过程中,自然而然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总体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都放宽或鼓励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但也情况千差万别,大体分为3种:
1.以泰国为代表的政府民间共推模式。泰汉语教学贯穿小学到高中,且作为国立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事实上,泰国汉语教学1992年之前都未取得合法地位。2003年以后,短短10多年时间,就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甚至学前教育全覆盖的汉语教学体系,一个只有6700万人口的国家,2013年汉语学习人数超过86万*吴应辉,央青.泰国汉语传播模式值得世界借鉴[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2,(1).,占全国人口1.3%,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汉语教学政策的顶层设计。
2.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推进模式。新加坡华人比例最高,但汉语教学基础最为薄弱。近20年来,新加坡政府意识到,长期执行英语导向型政策致使国民缺乏种族归属感,于是开始逐渐调整“双语”(实质上是英语)语言政策,主要有:扩大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中小学范围;改革汉语教学方法,在中小学以简化课文复杂性,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在大学以修改汉语考试的评估方式,鼓励高校开展中华文化和语言教学研究(目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均开设了汉语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为主;提供政府奖学金鼓励学生到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高校深造等。
3.以马来西亚为代表,民间自发推动政府汉语教学政策转变模式。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政府的影响力很大,在长期博弈过程中,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汉语教学体系。此外,越南作为东南亚与中国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近年来由于民间边贸日益扩大,汉语实际应用价值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长。据统计,越南开设中文专业或二外的高校有40多所,个别学校还设立了硕士、博士专业。
(二)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
这类国家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文莱。柬、老两国虽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政府高度重视汉语教学。近年来,柬政府首脑积极提倡、推广汉语教学。如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谢辛亲自出面促成“柬华理事会”成立,总理洪森亲自出席2013年亚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老挝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老挝国立大学2003年设立了中文系,国防大学和警察高专还分别设有汉语专修班,整个汉语教学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的态势。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缅甸和文莱,支持缅主办东南亚运动会,文莱苏丹专程访华,从政府层面都表态对促进双方语言文化交流持支持态度。
(一)华人社团
华人社团是东南亚汉语教学起步并延续至今的主要力量。如马来西亚的“董教总”是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成立于1954年)和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成立于1951年)的合称。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董教总为反对歧视汉语教学的教育法令出台,维护汉语教学发展与马政府抗争40年,创立了华文独立中学和第一所华人大专院校南方学院,从而形成了东南亚最完备的汉语教学体系。再如1954年创建的菲华商联总会,创建之初就着手培训华文师资,解决汉语教学力量青黄不接的问题,1999年陈永栽出任理事长后,大规模推动华文教学,积极联络国内有关高校开展师生交流,2003年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关于组织汉语教师志愿者赴菲律宾华文学校任教协议书》执行至今,每年派遣300余名志愿者,成为仅次于泰国的东南亚最大的志愿者需求国。
(二)各国政府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不代表政府真正扶持的实际行动,关键还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仍以泰国为例,泰政府制定了《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支持各级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研发本土化教材,制订本土师资培训计划、汉语教师标准、课程标准;建设汉语教学网络平台;组织、管理和推广汉语相关考试等。从2004年开始,泰教育部就将汉语列入高考科目,同时要求全国各府都设立汉语中心,负责协调指导本府汉语教学。到2012年2月底,泰成立了38个汉语教学中心。教育部还要求各学校就近组成汉语教学互助网,推动教师、教材、图书、教具资源共享和互相帮助,这些措施对推动汉语教学进入主流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孔子课堂对推动汉语教学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泰公立中小学孔子课堂的设立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决定,这种体制确保了泰孔子课堂主要建在名校,从而对其他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过去10年里,即便政局动荡,泰政府也积极增加汉语教学的财政投入。前总理他信专门设立总理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到中国留学;2006年8月,泰政府提出“促进汉语教学预算案”,计划在2006—2010年间增拨5.29亿泰铢(约合1.3亿人民币),用以提高泰汉语教学水平,让学生和公务员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汉语教育。
(三)主流教育机构
主流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的途径是开设中文专业或中文课程,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等国立大学都开设了中文系。在推动汉语教学方面,私立大学的作用十分重要。拥有2亿多人口的印尼公立学校只有135所,私立大学超过3000个*方展画,王胜.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1).;马来西亚私立外国大学分校和学院超过410所*邵颖.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公立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J].东南亚研究,2014,(2).。特别是华人创办的私立大学,在过去10年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学校直接开设汉语专业,成功推动当地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如泰国华人1993年创办的华侨崇圣大学,马来西亚华人于2001年创办的拉曼大学等。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可以毫无疑问地预测,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市场的发展势头必将更加迅猛,而汉语教学的推广普及,必将反过来大力促进政治、经贸项目的深入。
从市场角度看,东南亚主要由当地华人社会的华文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两部分构成。华人华侨是汉语学习者的主要构成,但究竟有多少华人华侨学习汉语,一直没有确切统计。有估算,东南亚华文学校约2700所,师生近1000万人。*庄汉文,李晓娟.东南亚文化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浅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东南亚汉语学习人数已经超过160万。*郑通涛,蒋有经.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J].海外华文教育,2014,(2).
我们不妨作这样一个粗略估算:如果华人华侨及其子女60%学习汉语的话,东南亚汉语学习市场将超过2000万人。如果再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现有中小学生数,参照泰国目前学习汉语中小学生占比5.4%匡算的话,主流中小学生学习汉语潜在市场将达到540万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人数参照泰国目前5.6%比率,约合77万人。3项合计,东南亚汉语学习潜在市场将超过2600万人。
如何加大东南亚汉语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总目标服务?为此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表4 国内开设东南亚各国语种专业情况
(一)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不论华人社会还是主流社会,东南亚汉语教学普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适用性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孔子学院和华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都亟待改善。作为母语国,我们应当参照一些国家做法,在援外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者要求“走出去”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经费支持当地文化交流等“软项目”的发展。这样,既能帮助中资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招聘通晓两国语言的本土管理人才,又有能够有效避免“新殖民主义”的诟病,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母语国的态度和支持,有利于形成稳定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东南亚各国政府、华人社会和各界有识之士捐资捐赠支持汉语教学。
(二)加大东南亚语人才培养力度。据统计,目前国内高校开设东南亚语相关专业的只有12所(见表4)。不论从开展汉语教学,还是从培养经贸人才等角度,都亟须加大力度培养东南亚语人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国情民风。
(三)加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但返回本土并志愿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才寥寥无几。很多来华留学生选择留在中国或本土收入水平较高的企业就业,汉语教学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在继续以“请进来”方式,加强来华汉语师资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采用“走出去”方式,加大本土汉语师资培训力度。印尼等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规定,从事汉语教学师资须具备研究生学历,传统的华校师资往往因为这一门槛难以进入主流社会师资资格。为解决这一瓶颈,应考虑通过政府间协议方式,互认学位,重点培训一批当地已经在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土师资,提升其学历结构,使其符合当地外语教学的法规或标准。
(四)积极开拓汉语教学市场。据统计,2014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7.7万人,其中亚洲一直是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特别近两年,东南亚国家更成为我主要留学生生源地。*邓晖.来华留学,哪些信号值得注意[N].光明日报,2015-04-07(5).为此,应充分发掘各类汉语水平考试和培训的市场潜力,一方面,通过高水平的培训考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打开汉语教学的收费市场,增强汉语推广的自我造血机能。
[责任编辑:李心荃]
Chinese-language market promotion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ZHOU Qian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Beijing 100088,China)
Southeast Asia is an important area that has frequen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China, and plays a unique role in our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In addition to increas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character cultural ring into full pla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power projects in connection to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At present,there are six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which have already incorporated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to their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Thus,the market prospects of the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mainstream schools involved in this project have a very promising future.Therefore,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 Southeast Asia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One Belt and One Road; Southeast Asia; promotion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market
周 倩,女,山东日照人,孔子学院总部发展规划处亚非项目负责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汉语教育。
H195
A
1672-1306(2015)05-00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