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海++陈平
国宝唐鸿胪井刻石是旅顺黄金山下一块天然硕石,十多立方米大小约三十吨重,长期以来怀才不遇等待着命运的垂青。公元713年一位行色匆匆的大人物来到旅顺,他就是从唐都长安持节出使,沿着洛阳-曲阜-蓬莱-旅顺远赴旧国(吉林省敦化市)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唐鸿胪卿崔?。翌年,返京复命的崔?再次来到旅顺的时候,脚下的辽东热土已经归入大唐版图,千里出使功成名就,崔?的心情像渤海湾的波涛一样起伏难平,使臣的重任和文人的抱负使他不忍默默无闻地离开旅顺,总想做点什么作为此行的纪念。
他先是在黄金山麓南北两处凿井两口,史称唐鸿胪井。意犹未尽的时候,崔訢的目光停留在井边这块巨石上,挥笔留下“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29字刻文,把自己出使靺鞨册封渤海的行程勒于贞石,国宝唐鸿胪井刻石由此诞生。29字刻文的大意是:大唐册封渤海拓土封疆的丰功伟业是我唐鸿胪卿崔?完成的。它是713年(唐开元元年)唐册封渤海的石刻凭证,是714年唐鸿胪卿崔?亲赴旅顺、敦化等地行使中央管辖权的石刻凭证,也是在1300年前留下的主张东北主权的石刻凭证。海枯了石头也不会烂,字字重千金,这是唐鸿胪卿崔?对中华历史的伟大贡献。
世事沧桑,千年风雨过后,历史的车轮从盛唐滑落到弱清,国家的兴衰严重地影响着刻石的命运。1895年《马关条约》使唐鸿胪井刻石第一次沦陷日本海军之手,“三国干涉”辽东半岛重回中国,从日本海军手里接受旅顺港的清军将领刘含芳看到失而复得的唐鸿胪井刻石,心中顿生爱意,为唐鸿胪井刻石修建了保护碑亭。
刘含芳能够遮挡自然界的风雨,却没有能力阻挡住日本的侵略野心。1905年旅顺港再次被日本海军占领,7月14日,日本著名伪学者内藤湖南受外务省指派来到旅顺黄金山,贼一样的目光扫过唐鸿胪井刻石,写出“此碑于史大有益”的报告,日本海军随即将刻石从旅顺掠至东京。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大将斋藤实以日俄战争战利品的名义将唐鸿胪井刻石送进日本皇宫。106年来再没有中国人看见过国宝,她至今无归且被日本宣布为国有。2005年7月4日,日本皇宫拒绝了“唐鸿胪井碑研究会”进入皇宫考察的要求,交还了刻石在日本皇宫内的5张黑白照片和渡边谅的文章。
1994年,在吉林省白城师专担任图书馆馆长的王仁富已53岁了,年过半百的他虽知晓唐鸿胪井刻石流失海外,但是没有动心。这年的正月初六,他在家里赋闲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凡是传奇可能或多或少总会有些不可思议的无法解释之处,这一天王仁富教授拿到手的书,是1986年李健才题赠的《东北历史地理考略》,翻到的一页就是唐鸿胪井刻石。这时候,书中说明文字最末一行的13个字:“这一刻石现存日本皇宫振天府”,特别的触目惊心,刺痛了王仁富的心。
遐想的思绪波涛汹涌,从白城飞到了日本皇宫。设身处地,背井离乡86年的刻石会是怎么样在日本皇宫里过年?华灯初放欢声笑语的时候有人和她说句知心话吗?冷峻漆黑的不眠长夜有盏温暖的灯照看她吗?羁绊多年寄人篱下的她会不会满腹委屈以泪洗面?她的春节是不是度日如年?触景生情,举国欢度春节的特别时刻,书中的文字却让他痛楚心酸,脑海里涌起了无限的思念挂牵,信笔写出“每一抹斜阳她都望眼欲穿,每一个佳节她都黯然神伤,每一缕春风她都怀抱希望,每一场秋雨她都泪湿衣裳”的心语独白。从这一天起,唐鸿胪井刻石藏进了他的心里,此后的20多年再也没有忘记过。
1994年7月2日,王仁富在《白城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研究唐鸿胪井刻石的文章,为使臣“崔?”正名。此前由于对鸿胪井的29字刻文“断句”的失误,把其中的“忻”字上断与崔相连,中外学术界一直误解为“崔忻”。唐代确有其人,系“河南法曹参军”,是大文学家崔融的玄孙。崔融653年出生,刻石714年建立的时候,他的玄孙“崔忻”还没有出生。能够为崔?正名,私心引以为幸。当年11月7日,王仁富来到了魂牵梦绕的714年崔?树立刻石的地方旅顺黄金山考察,山还是那座山,却找不到崔?的那块石了。以后的20年里,王仁富七上黄金山。秋风萧瑟,心境凄凉。子孙不武,山河受辱。愧对先人之伟业,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崔??唯有全力以赴才能稍感心安。
2001年王仁富退休了,60岁的生日是在黄金山刻石遗址处度过。不是矫情,也没有刻意,是张富有先生的安排,他文章中的10月20日是考察的日子,他不知道这一天是王教授60岁生日。这也是王仁富教授20多年刻石求索经历中又一件不可思议的往事,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没有宴席,也没有掌声。王仁富教授默默地伫立在黄金山下,任凭凄风苦雨掀起衣角吹乱头发,在生生不息的涛声里,苦苦地追寻着崔?的足迹,想念着远在日本皇宫里心急如焚的唐鸿胪井刻石,不知不觉泪洒黄金山,立下了为唐鸿胪井刻石贡献余生的心愿。
搅天飓风,起于青萍之末;回归浪潮,源自华人心中。1998年王仁富和纽约著名的图书馆学者马大任先生就在通信中探讨唐鸿胪井刻石,2001年他们相约在北京见面。两人相谈甚欢,2005年王仁富的专著《旅顺唐鸿胪井刻石回归探讨》出版,还特意请马老做序。
2001年12月26日最初相聚在北京的6个志愿者发起成立“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现在志愿者遍及海内外,纽约、旧金山、温哥华、多伦多、东京和港澳台等地。20年的奔走呼号,使唐鸿胪井刻石从一个冷僻的不为人知的学术题目,演变为十多年新闻追踪的热点,中日关系敏感的学术事件。2011年6月17日,日本大地震后宫内厅长官羽毛田信吾给白城师范学院的王仁富教授回函,报告国宝唐鸿胪井刻石平安,这是106年来日本皇宫首次披露唐鸿胪井刻石的信息。
2014年是国宝唐鸿胪井刻石建立1300周年,6月15日,大陆志愿者在北京“报国寺”隆重聚会给国宝过1300年生日,发表《北京宣言》,无限深情无限意,尽在“报国”两字中。8月7日,北京“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决意把唐鸿胪井刻石的回归从学术研究上升到外交层面,致函日本大使木寺昌人,首次向日本皇宫追讨唐鸿胪井刻石,10日新华社发文报道,大陆无报不刊无网不载,一片“日本天皇,还我国宝”的呼声,声势浩大前所未有。10月25日刻石故乡的大连成立课题组,一个月后他们赴日本驻大连的外事机构要求立即无条件归还唐鸿胪井刻石。11月12日,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的代表王仁富、赵新风在童增、王锦思的推荐下,在香港钟惠明先生的关心下,远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第十一次年会,国宝唐鸿胪井刻石受到海外中华儿女的关怀厚爱让王仁富非常感动,聆听与会者的大会发言后,心情更是感慨万千。20年的求索岁月,20载的追寻时光,大陆志愿者和唐鸿胪井刻石一道,飞越广阔浩淼的太平洋,从黄金山来到了旧金山,感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那份浓浓的骨肉亲情,《世界日报》《侨报》美国中文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做了采访和报道。
国宝回归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国宝回归的时刻还是不可动摇地一天天向我们走来。待到国宝回家日,黄金山下重相聚,洒热泪,祭崔公,齐声颂,中华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