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由于心脑血管病演变较慢,许多人虽然眼前看似健康,但若干年后很有可能会发病;而一旦发病,就很难彻底治愈。若能预测发生在未来的心脑血管病,尽早给以干预治疗,以降低发病的风险,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课题。我国科学家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用于评估个体10年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工具。在医生指导下,每个人都可自测今后10年的发病风险,以便及早预防。
这项简便经济的评估工具是值得推荐的,现介绍如下:
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步评分:例如刘先生,50岁,血压150/90毫米汞柱,体重指数25,总胆固醇210毫克/分升,吸烟,无糖尿病。查表(1)可知,年龄50岁得3分,收缩压150毫米汞柱得2分,体重指数=25得1分,总胆固醇210毫克/分升,得1分,吸烟得2分,无糖尿病得0分。
第二步求和:刘先生各风险指标得分为3+2+1+1+2+0=9分。查表(2)中9分对应的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为7.3%。
第三步评估:表3列出的是不同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和最低危险的程度。平均危险是指同年龄组所有人的平均发病几率。最低危险是指同年龄人中,收缩压<120毫米汞柱,体重指数<24,血总胆固醇<200毫克/分升,不吸烟,无糖尿病者的发病率。上述50岁的刘先生,其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可能性要比同龄低危人群高4.7%,即可能风险百分比减去同年龄人的平均风险百分比 (7.3%-2.6%),比同龄低危人群高出6.6%(7.3%—0.7%)。分别是平均人群和低危人群发病可能性的2.8倍和10.4倍。提示其对于超标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并立即戒烟,以降低发病的风险。
一个50岁的人,按照上述5项风险因素计算,若各项因素都是异常并且是最大值,他的总分是19分,风险率>52%。而同样是一个50岁的人,若上述5 个因素都正常的话,他的发病风险为3分,风险率1.1%。其实,这3分全是年龄因素所致。可见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是无法抗拒的因素;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把这风险降到极低。
这一评估工具适用于那些还没有发生过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如果曾经发病,那么他再次发生心血管病的可能性就比目前预测的要高得多。对于那些各种指标都处于轻中度升高但还不算异常的人,该方法最为适合。
据青岛市人民医院对2 287名中年干部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估结果显示,10年发病危险度<10%者(低危),男性为98.16%,女性为99.39%;发病危险度≥20%者(高危),男性为0.19%,女性为0.15%。结果符合我国35~6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分布情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