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韦执谊对海口的贡献

2015-06-11 07:45周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11期

摘 要:韦执谊被贬到海口后,在本地发展经济、主办教育,使这一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

关键词:韦执谊;海口;二王八司马

韦执谊(769—814),字宗仁,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新唐书》称他“幼有才,及进士第,对策异等,授右拾遗。年逾冠,入翰林为学士,便敏侧媚,得幸于德宗”。可见德宗皇帝对韦执谊的爱护,常与他一起赋诗填词,颇得信用。在顺宗一朝,以指王伾﹑王叔文为代表的“二王”,和以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代表的“八司马”,展开一场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的一系列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不幸的是,这场革新以失败而告终。

“永贞革新”的失败,宪宗先把韦执谊“自相座贬为太子宾客”,而后,宪宗又发一道贬诏,即:《韦执谊贬崖州司马制》,派宦官到韦执谊家宣读:

为臣之道,必在尽忠。其有朋党比周,挟邪败度,事资惩戒,必正典刑。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赐紫金鱼袋韦执谊,幸以艺文,久从任使,早居禁署,谬列鼎台,直谅无闻,奸回有素。负恩弃德,毁信废忠。言必矫诬,动皆蒙蔽。官由党进,政以贿成。朕初临万邦,务于弘大。每存容恕,冀有悛心。而乃不顾宪章,敢行欺罔。宜投荒服,以警无良。以祗事先朝,尝参近职,尚宽极法,俾佐遐藩。可崖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仍即驰驿发遣。

这一“莫须有”的罪名,使韦执谊要远离京都,到自己最为忌见的岭南了。于是贞元二十一年(805)九月,他随带2位夫人和3个儿子及弟弟、侄子等人同赴贬所崖州(在今海南海口)。到贬所后,韦执谊则为“司马户参军”了。他被贬来海南,定籍郑都(今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来到崖州,韦执谊始感觉到天涯并非畏途,风物景色之宜人想象不到的好,而且又幸运地碰上了一位并不势利、“谪官犹作贵人看”的地方官李甲。李甲以刺史的职权委派韦执谊协助他管理政务,史称“州事衙推”。受此赏识和爱护,韦执谊果真尽职尽责,以他的才干认真管理起一州的事务。

第一,兴修水利改造农田。

唐朝时期的郑都没有现在这么繁华,是一片较为贫瘠的地方,郑都南面有一个水塘,叫岩塘,塘水从高山岩中涌出,清澈到底,风景宜人,岩塘附近是一大片空旷的坡野,称为打铁坡。据说是东汉马援渡琼的时候,曾经安排部分士兵工匠在这一代修理兵器等,打铁叮当之声响彻四方,故称为打铁坡。涌出的泉水无法流过打铁坡,这里田地无法利用,韦执谊决定修一个水渠,把这一带的土地改造成良田。于是韦执谊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察看地形,测量规划,同时筹集善款,雇工开凿岩石,用石头砌成堤岸,创筑岩塘水陂一条。此水陂高二丈有余,长数千丈,引岩塘泉水灌溉农田。正如《正德琼台志》所载:此水陂“南派灌溉郑、暂、遵、麻等都土那冲等田;北派灌溉洒塘、抱元、大小挺等都土名仓屯等田,共数百余顷”。

由于韦执谊修筑岩塘水陂,引水灌溉,把原来难以耕种的旱地变成水田,使当地老百姓受到恩泽,老百姓把这片田地称为“韦公田洋”,把他修筑的岩塘水陂称为“海南的都江堰”。就连后代在琼为官的官宦也常常发出叹服之声。清代琼山知县林运鉴评论道:“历观韦氏,世传兴创水利为功,广济民生为德。百代而下,观河济者,必思禹功;瞻二陂者,不忘韦德。”

第二,教民牧羊耕种。

古时崖州并无“羊山”之名,唐朝的时候,这一代是山岗绵亘不断,灌木多,青草密。据说,韦执谊来视察这一地区,想起要是在这一带发展畜牧业,这里的老百姓的生活定会得到改善,于是便教这里的人牧羊,只要买到羊,就可以了。于是很多人都在这里养羊,他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人们就称这一代为“羊山”。牧羊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而后韦执谊又教给这里的人们种植庄稼,他根据这一地带缺水的地形,就教人们种植耐旱的黍和毛薯,使人们懂得二三月种黑豆和芝麻,十二月中甘蔗,七八月种番薯等。由于韦执谊对羊山地区的贡献大,人们尊他为“羊山祖师”。

第三,创建里学,传播文化。

韦执谊到崖州后,看到当地民众不读书,不学习文化,心中着急,于是在郑都创建里学,并在自己业余时间亲自教诲学生。现在老百姓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说现在韦村附近有个池塘,原来称香莲塘,是因为这个池塘中有很多莲花,蓮花一开,香气扑鼻。韦执谊就在此地创建一个学校,让这里的小孩来学习,不久很多青壮年也来学习。韦执谊在教书的过程中,常常带学生观赏香莲塘周围事物,很快使这里成为民众学习和游玩的好地方。当时的韦村也成为传播孔孟之道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传圣人之道、开化民族的人物,就把香莲塘改名为圣莲塘。

韦执谊在当州事衙推时的崖州所管辖的不止一个县,元和七年(812)夏天,韦执谊因在羊山地区操心民事,艰难奔波,心力交瘁,加上中暑热之毒,不幸患了疾病。但是的崖州治疗条件较差,基本上是以中草药为主来治病,韦执谊的病情不断恶化,刺史李甲来探望这位治理一方有作为的人,韦执谊便向刺史李甲请求准予辞官返回郑都医疗、静养。李甲等官员虽舍不得韦执谊离开,但是考虑到他的身体,还是让他回家养病,于是派卫士和韦执谊的弟弟韦执询等护送他乘轿回韦村。韦村人民赶来迎接,羊山地区人民也不辞跋涉之辛苦,经常来看望韦执谊。但不久他还是不治离世,年仅48岁。

噩耗传出,民众如丧考妣,痛哭相告。出殡之日,刺史李甲亲自带一批官员赶来参加丧礼,主持吊祭。有诗云:身遭贬谪不销沉,尽瘁为民万众钦。开发未成人早丧,州人哀悼泪涔涔。韦执谊去世后,同时代或近时代的贤人硕儒对他的为人、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丘浚:“相君显名,蔑以加矣”。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浚在《临邑韦氏族谱序》中记载:“在唐朝有韦执谊,字宗仁,谥文静公,唐德宗贞元甲戊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简使吐蕃,布诚纳款。顺宗皇帝擢为侍郎,为尚书,佐庙堂,相君显名,蔑以加矣。”丘浚在这里称赞韦执谊在官升翰林院学士后,曾奉德宗皇帝命令出使吐蕃,使吐蕃诚心归附,献纳贡款。这种功绩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可以超过的。张岳崧:“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清代探花、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张岳崧专门为海南韦氏宗祠撰写一副楹联,其文曰:“祖德树宏谟,训至一经,三相高明昭北阙;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意思是:他的高明是光耀朝廷的,水利效益永远是泽及海南的。

参考文献:

[1]王育龙,程蕊萍.唐李德裕《祭韦相执谊文》及相关问题探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米进忠.韦执谊与李德裕的比较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作者简介:周会(1993-),男,海南万宁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