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青玲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总想让一线的教师在做教学研究时就像他们每天上课那样快乐自如又充满激情。然而现实中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心存误解和芥蒂。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名师培训,在听了雷斌老师的讲座《微课程和微研究》后,感觉自己眼前一亮,微研究不正是我们在一直苦苦寻找的一线教师所需要的教学研究吗!
一、教科研现状与困惑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是“镜中花,水中月”,认为教科研是“高、大、上,可望而不可即”,也有的教师把教科研当作评职称、获得各种荣誉的工具。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未从实际出发,教科研课题做得很大,其研究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了教师的经验范围。有的课题是看起来意义非凡,实际上无法操作,缺乏可行性。这样的研究完全失去了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真正意义,它不仅脱离了学校,远离了课堂,解决不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更无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这种“高、大、上,假、大、空”的教科研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阻碍了教科研的进步,也败坏了教育学术风气,损害了教育的形象。
大多情況下,不能使教师把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更不善于把“教学问题”上升到“研究课题”。事实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流中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比如:怎样使学生热爱朗读,如何让学生喜欢识字写字,如何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等等。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否有一种研究既不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又能帮助教师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而微研究就是能基于这些问题,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低起点、低要求的草根式研究。
二、微研究概念及特点
所谓微研究就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研究属于普及性研究,即发生即研究,不需要固守研究的时间,什么时候明白了、豁然开朗了,生成了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了,就可以结题了。
微研究的特点:1、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问题中的“某点”或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到达研究的目的。2、短:就是周期短。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3、实,即平实。微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4、快,即收效快。如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多两三个星期或几次课就可以见效。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这种周期短、见效快的研究,最容易让一线教师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同时还会激发对下一个课题的渴望,所以说微研究最适合一线教师。5、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研究,它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如何进行微研究
微研究问题的选择是进行微研究的开端,更是关键性的一步。微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或事件。该问题一是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但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却富有价值。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微研究才有了方向和目标。
微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问题进行了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形成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比如: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一般初到课堂,会发现教室乱乱哄哄,学生很长时间静不下来,这些情况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手足无措。这个如何进行课堂调控的问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典型问题。那么他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于是他们可以通过向老教师请教,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等,总结出课题调控的系列措施,这就是这次微研究的成果。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使其隐形的经验显性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学校的口袋书。
总之,微研究是一种最接地气的研究,是教师真正需要的研究,它会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反思,并乐观地改进教学实践工作。只有教师自己有发自内心的研究热情,微研究才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才会成为教师工作快乐的源泉,才会成为我们教科研沙漠中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