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打造共享工程服务升级版

2015-06-11 17:40蔚雷边晓红
文化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

蔚雷 边晓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调研,就西安市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2524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下文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系统工程。2011年文化共享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文化共享工程西安市支中心于2014年对全市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进行调研,全面掌握近年来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发展运行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工作开展提出建议。

一、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辖区十区三县,常住人口858.81万人。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2004年开始立项建设,截止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级支中心1个,区县级支中心9个,基层服务点2886个。基本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全覆盖网络,能够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发挥阵地作用开展惠民服务。

(一)网点建设情况

1、市级支中心:市级支中心设置在西安图书馆,组织机构健全,有10余名专兼职人员分综合工作组、技术保障组、资源建设组开展工作。现有服务器7台,读者用电脑100余台,主要在电子阅览室和报告厅开展文化共享工程惠民服务。

2、区县级支中心:9个(雁塔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户县、周至县、蓝田县)区县支中心均建立在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开展。设备基本达到陕西省文化共享区县级支中心配置标准,有固定服务场所。

3、基层服务点:镇、街基层服务点117个,社区、村基层服务点2769个。基层服务点大部分与各级文化站、农家书屋、村党员远程教育共建并合用场地。80%的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为兼职的文化协管员,兼管计生、体育、图书室和文化共享工程,普遍没有编制,待遇较低。

基层服务点配备有6至10台不等的电脑,镇街一级基层点投影、移动播放等其他设备配备也较齐。只有几个新建的社区没有设备,部分村级基层点因村转社区和拆迁等问题设备交接和发放存在延迟。

(二)经费情况

全市各级支中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基本有保障,但配套资金和活动经费普遍存在问题。基层服务点经费情况差异明显,如长安区五星街道文化站等基层点一年有近10万元经费,能保障日常维护运行及开展一些活动与服务;而大部分基层点一年经费仅一两千元,只能支付电费等日常开支;80%的村级基层点则完全没有经费支持。

(三)开放及服务情况

西安市各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均免费为读者服务,各支中心依托本地公共图书馆阵地,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为读者提供戏曲、舞剧、音像美术、文学古籍、名家讲坛、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还针对老年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基层惠民特色服务,推动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多样化、品牌化,不断满足市民“求知识、求富裕、求健康、求快乐”的需求。

区县级支中心每周平均开放56.4小时,各区县支中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共享工程电影播放、免费计算机培训、展览、讲座、电子阅览、培训管理人员、下发共享资源等服务。

大部分的基层服务点有开放,但据实地调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按需开放。基层服务点有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但多数仅限于提供上网服务与电影放映。

二、西安市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

市级支中心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缺乏政策性依据,未能发挥其在管理服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区县支中心与基层服务点存在业务指导与管理不协调的情况,主要矛盾是在基层点建设和设备发放管理等方面。目前区县支中心的业务指导都是由地区公共图书馆来完成,而管理属于各区县文化局,基层点管理属于乡镇政府文化站,与公共图书馆没有制约关系,指导和监管工作隶属权限不统一,导致后期管理职责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基层点发展不平衡,职责交叉模糊不清。

(二)行政支持力度不够

2013年1月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及工作要求。但由于地方行政部门缺少有效监督,文件精神未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没有把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地方政府的常态工作,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持续投入也逐渐减少,没有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造成部分基层点日常服务和业务开展受到影响,直接制约了文化共享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经费严重不足,活动难以开展

文化共享工程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经费得不到落实,这使得日常运行和开展活动变得较为困难,阻碍了基层网点的正常运行。陕西省文化厅一次性拨款统一配置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电脑等设备,在随后几年没有续拨管理运营经费,管理人员工资、电费、电脑维修费用等只能自行解决,所以出现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部分基層点依靠给兼职人员发放每月50元的文化补助来开展工作,但低收入下的工作积极性难以保障,最终造成设备闲置或被挪用。

(四)人员编制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区县级支中心人员编制问题严重,文化共享工程工作都是兼职完成,不能实现定编定岗。基层点服务人员由文化站、村委会安排人员兼职开展,普遍年龄偏大且缺少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虽经过培训但效果不佳。而具备一定展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大学生又不愿到基层,造成人才缺乏,阵地作用发挥有限。

(五)设备与网络需要更新完善

因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统一采购发放,较早的试点区县支中心和基层点的硬件设备已经过了质保期,且设备配置陈旧亟需升级或更换。基层服务点设备未配发交换机,为基层点服务开展增加了资金负担,总体来说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而由于陕西省分中心要求统一安装的陕西广电网络,近年来在使用中频繁出现网速太慢,带宽较窄导致访问共享工程资源卡顿的问题,不能满足配发设备同时上网的需求,基层服务满意度较低。陕西广电网络在西安市区县网点覆盖率不高,偏远地区无法接入广电网络,使得部分区县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接入电信宽带来解决网络问题,而电信宽带无法进入省中心广电VPN专网访问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大大影响了基层服务点使用率。有些基层服务点电脑在验收后就被挪作他用,村级基层点因拆迁或村委会改选后设备丢失的问题比较普遍。

(六)资源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够

国家中心配发资源虽然数量和种类繁多,但总体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当前市民最希望能获得的资源分别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讲座、电影、戏曲、医疗保健等。而国家中心下发的资源相当大部分是农业技术资源,有些资源由于针对性不强,并不适用当地的地域特点和实际需要,造成群众利用资源的积极性不高,资源使用率较低。吸引力不强,技术平台不完整,运行不稳定、使用不便捷。

三、西安市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建议

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重要转变,即工作重点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责任,落实监督

完善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体系,明确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职责、任务,加强和规范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市支中心的服务能力和向下支持能力,充分发挥市级支中心的作用。要加强监督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将定期检查工作常态化,把检查结果与目标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二)出台政策,加强政府责任意识,

各级政府应提高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程度,要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计划建设规化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级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制定与审批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

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组织部门等各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将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列为衡量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对文化共享工程真正重视,列入政府常态工作内容,重点解决好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问题,文化共享工程才有希望持续发展。

(三)保障经费,借助社会资源发力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通过行政手段明确规定共享工程的资金投入,包括财政经费来源、数额及使用范围,以达到解决文化共享工程后续运营难的问题。可借鉴全国其他城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模式,构建文化共享工程专项经费保证体系。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事业社会资源投入的鼓励政策。

(四)加强培训工作,引进社会人才

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机构建设,建立共享工程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理念,又能熟练运用数字文化服务技能的人才队伍。利用国家中心编制的教材,面向区县支中心开办骨干培训班。各地组织本地区的培训工作,重点建设一批爱岗敬业、善于管理服务设施和组织基层文化服务项目的专业队伍。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好人才配置工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保障。

(五)优化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文化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完全一致,应改善公共财政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把各种惠民工程中的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共建。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分地域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形成适用性强的资源版块。注重资源的需求收集分析工作,提供广大基层群众需求的数字化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吸引力。

(六)创新惠民服务,加强宣传

要确保文化共享工程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各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要明确服务内容、方式和范围,采取多种手段,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发挥各自身资源优势,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利用网站窗口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微博微信、移动平台等媒体加大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各类惠民服务了解和使用文化共享工程,进一步扩大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力,真正让文化共享工程成为一个利民、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全面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人民论坛》(2008年第22期)

[2]谢林.认识与实践—用理性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建设,2008(2)

[3]吴喜文.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調查与思考.图书馆学刊,2011(7)

作者简介:1、蔚雷男,1979-,本科,西安图书馆,助理馆员。2、边晓红女,1973-,本科,西安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如何处理教学局域网资源共享中的常见故障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新疆:发展远程医学 促资源共享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