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峰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合理做出教学规划,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其在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引言
自从2005年实施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来,就基本确定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所有课程框架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礎”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校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所担负重任就在于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接受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第一门,是大学生跨入大学树立正确的“三观”必不可少的课程。
一、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现状及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基础课缺乏兴趣
近几年来,高校对加强与改进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方面进行了十分积极地探索,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高校基础教学离我们当代大学生“真心喜欢、毕生受益、终生难忘”的开课目标差距依然较大,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很难实现教学需要追求的“知行统一”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要求
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并未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相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出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在思想指导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高度统一。设置的课程内容是否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等,都影响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空洞,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能够恰当地设计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教师需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但实际上,一些思修课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首先,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基础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对其他的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其次,有些教师没有对其他的,诸如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不具备实践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很少使用其他教学方法的,缺少实际的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还相当欠缺。
(四)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校在课程安排时虽然提出要进行参观、志愿活动等相关的实践课程,但是往往因为学生人数多,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而被搁置,导致教师不能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也很难通过实践课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措施
(一)把握好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审定与专家参与审定而成的,它代表的是国内教材的最高学术水平。教师只有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把握好极爱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才能将教材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把这门课程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又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对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师教学必须的技能之一,任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地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并主动增加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质与量,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的教学形象。其次,任课教师还需要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用亲和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提高,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这不仅需要大学生主体发自内心的敬仰,而且还需要他们在真正的行为上的学习,从而逐渐达成自觉行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刻铭记从我们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给予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首先,在课堂上,任课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和学生一起探讨教学相关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应该避免强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尊重学生,加强相互间的信任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提高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在现代化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要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各种资源,还要主动占领网络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新平台。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为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沈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3).
[2]肖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