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舞蹈的创编途径分析

2015-06-11 11:36:53黄聪玲
文化产业 2015年2期

黄聪玲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个人全面发展愈发重视,这与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息息相关,舞蹈教育就是他们重视的一个主要方面,但是对于幼儿这一群体来说,舞蹈的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关键词:背景制作;舞蹈形式;社会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兴起背景分析

(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来事物的冲击从物质层面逐渐转移到民众的精神层次,尤其是在对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精神消费层面的支出已经占到了全面总支出的60%以上,这是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另一方面精神消费层面消费的增多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像舞蹈这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模式也被很多人所认可,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形体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决定的,再次,舞蹈自身所散发的魅力就代表了时尚、典雅的元素,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些元素的追求也是对高尚文化的崇拜与欣赏,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二)现实层面的迫切需求,社会的全面开放,一些舞蹈种类本来就是属于“舶来品”,比如拉丁、爵士等等都是从美洲或欧洲传递而来,文化内容的输出传递使得,文化的融合变得十分平凡,其他国家的文化是否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认可,从民众对于其文化元素的接受程度就能很大的看出,现在我国一些城市比较流行的幼儿舞蹈有芭蕾和拉丁等,芭蕾舞典雅高贵,拉丁舞时尚颇具活力,这些舞蹈展现出也是他们的一些精神风貌,因此对于舞蹈培训机构或学校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放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也能代表自身实力展示的一个平台。

二、当今幼儿舞蹈教育内容的主要形式

前面讲到舞蹈形式在我国比较流行的主要有拉丁舞和芭蕾舞两种形式,芭蕾舞的经典舞剧有《天鹅湖》拉丁舞划分比较细致,主要有恰恰、桑巴、伦巴、牛仔等形式,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教学者可以从舞者的性别和身体素质来决定其最终选择哪种形式的舞蹈,但是具体的舞种的选择并不是主要的目标,舞蹈的编排和创作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舞蹈本身散发出的应该是唯美的文化寓意而不是形式上的花哨好看,舞蹈的灵魂就在于创作者给与的灵感和赋予的文化品味。因为舞蹈的理解不仅仅是对于其舞步的研究而应该是注重特殊群体的基本需求,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永远是充满好奇心的,那么舞蹈的编排和创作应该是围绕幼儿的好奇心作为基本的导向,像蕾舞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这样舞蹈的形式本身就会充满了吸引力,那么关于舞蹈的内容也是根据舞蹈所对应的群体属性所决定,舞蹈教学工作者就是在不断地调整这样的模式因此来适应幼儿成长所增生的心理期待,心理期待是在舞蹈学习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满足感上逐渐取得的,舞蹈学习的过程是逐渐取得心理满足的过程,舞步的确定就如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行动的展示,舞蹈就是对于一些剧目的形象展示,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有戏剧长途,但是在或结构主义看来,戏剧冲突是要具体变成现在鲜活的媒介上的,而舞蹈表演就是這种媒介,媒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这种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兼具了,声音、动作、影像的多种元素,每一种元素都充满了对于具体创业人物的展示途径,这是舞蹈教学需要从以上三方面上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三、幼儿舞蹈创编途径研究

虽然创编舞蹈具体来说并不是太难,但是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这样几个基本的问题,首先就是对于舞蹈内容而言,舞蹈内容需要同幼儿理解的范围相对应,因为幼儿的知识水平十分有限,我们不可能编排出一些高深的舞蹈来期望幼儿能够无理解,这往往是十分不切实际的,幼儿舞蹈编排应该遵循简单易懂而又充满乐趣的样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舞蹈才会收到他们的喜爱,前面讲到舞蹈编排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去接受形式上的好看,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具体的舞蹈形式应该是贴近现实的,而不是脱离幼儿这个群体的整体接受程度的,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最受幼儿喜爱的舞蹈形式其实是拉丁舞,拉丁舞是属于交际型的舞蹈通常是是有一男与一女配合来完成的,这种舞蹈其实就给幼儿以后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打好很好的基础,这是其受到他们喜爱的主要因素,舞蹈最初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除了基本的娱乐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基本的社会认同感,现在舞蹈家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高,也决定了一些家长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舞蹈,但是舞蹈的本身所赋予的东西的确是不容易变大的,对于舞蹈者而言,他们很难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够认可自己的表演,因此其实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对于舞蹈工作者十分重要,认可的舞蹈内容可能并不会得到相等同的心理呼应,这种不对称形式,实施上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的理念有一些相似,娱乐大众的舞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舞蹈诞生之初是处在高雅文化的类别,大众消费的模式以及精英文化的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观众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金钱和商业利益,舞蹈的编排可以是随着大众的需求去进行的,但是在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的应该是舞蹈文化的民族性和纯洁。

面对整个舞蹈的市场,无论是学校开展的舞蹈课,还是市面上的舞蹈培训机构,都需要去遵循基本的规则去进行舞蹈的创作,无论是对于幼儿的个人价值观的培养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舞蹈的形式和内在蕴意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哪一种舞蹈的演出是脱离现实,而又在现实中存在的,形色将舞蹈的表演者一同建立为一个系统,其实每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是也并不是说,舞蹈的编排非要生硬地去强调这种固定的表演模式。重要的是舞蹈的存在应该是在遵循课基本的章程后才去创新突破的,站在幼儿舞蹈的角度,需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分析,他们的基本行为模式适合什么样的舞蹈形式都是需要舞蹈工作者去考虑的主要内容,幼儿对于舞蹈强度的适应能力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一表现出来,没有什么样的舞蹈教育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舞蹈的建立是在具体的群体的信息反馈后才具体实施的,因为幼儿这个群体需要的是对于舞蹈的简单了解以及在获得基本的心理期待后,对于舞蹈这个元素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是对于舞步的研究也可以是对于背景音乐的痴迷等等都可以是他们下一个兴趣点,兴趣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舞蹈的教育也应该是遵照这样的模式去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超.浅析幼儿舞蹈编创[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林鸰.生活化幼儿舞蹈创编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5(04)

[3]孙志红.浅谈儿童舞蹈的创编和教学方法[J].美与时代.2004(12)

[4]曲超.少儿舞蹈创作与艺术审美情趣[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03)

[5]王莹,牛晓牧.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6]王琳.浅谈如何创编幼儿舞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