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华
摘 要: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作为我们美术教师就有义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有效示范就成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钥匙。本文主要对在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示范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有效示范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艺术,最大特点是其直观性。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光凭嘴巴说,看图片,而不注意直接联系美术作品、自然现象本身的形象因素,就难以构成美术课本身所应有的美术意味。因此,示范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直接手段和重要环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展示一幅好的范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一幅范画的形成过程,可以充分体现绘画的具体方法。示范教学同时也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绘画功力,以及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大家也发现传统的一笔一划的示范教学,学生学会的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技法,或者是千篇一律的画面再现,这种示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约束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家意识到需要改进,但一时又不知道如何改进,正是这种急切的改进心理又无法找到出路的矛盾心理,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教师示范这个环节较大面积地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发挥积极作用,遏制消极影响,获得最佳效果,便成为我们美术教学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很多美术教师一直觉得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不应该用我们老师的示范去限制学生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会对学生说“你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你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看起来,这给予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足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水平。而这时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问老师:“老师,我们该怎么画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实际创作能力来表现作品,甚至在表现作品时会偏离主题,纯粹盲目地去画。针对此现象我们要做有效的示范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头脑中产生鲜明清晰的创作元素形象。“呼之欲出”,使学生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那样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表现作品的方法,才能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中,我们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示范的重要性,但无效的示范只能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示范没有目的性或示范作品本身质量不高,再者学生最后的作品如出一辙,这样的示范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潜能。那如何进行有效的示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一、直观示范,摸清脉络,通晓明理
如何合理进行美术教学示范,有效的示范对示范者有什么样的要求?具体是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使用美术的语言和形式,显示完成、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方法和技巧。
1.整体示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整体示范是让学生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方法有直观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特别是在于造型表现领域,专业性较强的绘画课程中,由于学生接触的类似油画、水彩、版画等艺术较少,教师如果不示范,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认为这是离他们很远的艺术,望而生畏,更别说去动手尝试表现了。如在上浙美版八下第2课《铅笔淡彩》一课时,教师可取生活中的胡萝卜一只,让学生观察后,尝试用铅笔勾勒形状,并简单表现明暗(静物素描在八上已经学习),教师可随意在学生中取作业一张,在实物投影仪上快速用水彩上色,当轻盈透亮的色彩跃然纸上,使整幅画面以淡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的示范,并非一笔一划让学生跟着画,而是表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寥寥数笔,让学生惊叹之余定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会慢慢关注到水彩颜料与水的关系,会慢慢关注水彩独特的特性,在反复尝试之中,教学目标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中。
整体示范,给学生以全新的艺术眼界与体验,我时常与学生说:“你们要好好看我画哦,因为这可能是很多同学一生唯一一次机会看油画(水彩、版画、素描等)是怎么画出来的”。通过类似夸张抑或激励的话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积极性。当然,有效示范还需要具有时间的限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你的示范过程中,简捷、清晰、抓住要点是关键,这也是给学生一个积极的信心,绘画入门不难,艺术源自于最平实的语言。
2.局部示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局部示范是在整体示范不能完成或者对于画面重点或难点进行独立的示范,加强学生理解,在示范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教师需要多次局部示范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在设计应用领域,运用局部示范会更加有效,既能表达教师的意愿,又不至于让学生设计出千篇一律的作品。如在上浙美版八下第8课《奇特的视觉图形》中的“元素替代”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事先做好的自行车图形(如图1),让学生尝试用相似形的物体替代车轮,学生很容易用到的是圆形的物体,如篮球、地球甚至披萨等(如图2),这是本课的重点,即“形的替代”,教师要示范的是,在形的基础上,上升到“意的联想”,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师用“蜗牛慢吞吞”的故事,自然示范出用“蜗牛”替代车轮(如图3),形与意的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设计是需要灵感的迸发,是需要情感的共鸣的。
这样的局部示范巩固了学生的造型能力的前提下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诚然,画面是可以模仿的,但教师的思维无法模仿,每个人的想法是独立的,又是百花齐放的,在学生通晓明理之后,画面自然会生动、有趣,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学生作业为例,在短短课堂上,学生的作业呈现异常多样丰富,虽然在基本的绘画技法上有所欠缺,但每个人的作业后都附有长长的文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环保、或节时,或团结,或互助等等,简单的素材,让学生演绎的精彩纷呈(如图4、图5)。
当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示范,都要针对学生的需求而来,并非每堂课都需要示范,抑或示范均按一定的步骤而来,有效示范犹如“久旱逢甘霖”,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适当的地点,让学生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创新思维的提升。
二、 修改示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修改性示范特点是针对性强,强调难点突破,操作难度因需而变,应用广泛,对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大致可分为两小类:
1.面向集体的修改性示范
即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问题,面向全体统一进行纠错或完善的示范修改。如在上浙美版七上第4课《生活中的纹样》这一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在折连续纹样这一过程中,因为搞错方向,而导致剪完以后打开时出现图形断开。这属于多个同学犯的同样的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集体修改性示范,这时就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的方法,这种示范能及时帮助多数同学及时领悟方法纠正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这样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2.面向个人的修改性示范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难免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巡场时,对不同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有些学生造型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在添加色彩不够丰富,还有一些在构图上不够饱满等等,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性质的示范修改。这样能解决个别学生的作品问题,同时也能形成他们各自作品的风格特点,也能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欣赏示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欣赏性示范能够最大程度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兴趣,展示教师高超的专业基本功,丰富学生美术视觉经验。其操作难度相对较高,操作过程普遍复杂,对教师专业化要求最高。在课堂中,我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欣赏性示范。这样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也引发他们对美术的渴望,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上浙美版九上第3课《纸造型》这课,用事先准备好的具有划痕的圆形纸,快速折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斗笠形,然后拿出多个同等图形,运用木棒串联成一个凉亭纸造型。一张普通的纸,在老师手中快速成为一件立体的艺术品,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也是纸造型的魅力所在,通过欣赏性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并愿意去尝试,或者激发更强的兴趣去体验创新。
当然,示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启发性示范、补充性示范等等,但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示范,都需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有效示范,去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很多学生画的人都是“火柴人”,难道每个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吗?绝对不是,是教师“示范”的问题。教师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临摹性的示范,一定要求学生临摹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这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时候学生的“胡思乱想”是学生闪动创新的火花。这种在黑板上画好要求学生临摹的示范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别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在同样的例子上,如果我们讲究方法,先让学生了解人的身体结构、动态体征、关节重心等,再进行局部示范,让学生进行基础写生,学会观察,从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因而,打开创新思维的这把钥匙——有效示范,只有通过有效的示范才能教会学生掌握多种表现事物的方法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王大根著 《美术教案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李力加著 《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 湖南美术出版社
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参考》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安吉县高禹中学 浙江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