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向阳 著
中国可以说是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最多的国度,作为传统文化的楹联,伴随着人们度过每一个节日
第九节 节日联
旧时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一说初二,又说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
二月芳辰多胜景;
百花诞日尽妍姿。
百卉回青,先贺生辰残梦暖;
群鸣渐脆,同歌诞日满园春。
旧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梦粱录》载,“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代。”
兰亭修禊;
曲水流觞。
永和九年暮春,晋王羲之携友数十人会于兰亭做修禊之事,水边嬉游,流觞曲水,写下著名的《兰亭序》。
桃花水涨;
杨柳旗开。
桃花水即桃花汛,《汉书·沟洫志》载,春来桃花水盛,祓除不祥。庾信赋云:“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寒食和清明是连在一起的。清明节前一天(一说前二天)为寒食节,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故事。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杏村沽酒;
柳苑飞花。
唐代诗人杜牧写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韩翃又有《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古人很重视寒食节,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据说此节为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春秋时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复国后赏赠随从臣属,介子推不居功禄,便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晋文公遍寻不得,焚林迫介出。介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禁火冷食遂始于此。介休绵山上有介子推庙,有楹联祀之:“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功成身退,问诸侯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崔护为唐代诗人,年少时曾作《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杨柳旌旗春色晓;
海棠时节曙光新。
岑参诗有“柳拂旌旗露未干”句,曹组诗有“海棠时节又清明”句。
现代人也有为清明节撰联者,联意赋予了新内容:
花表无声爱;
酒斟不了情。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近代学者研究,端午节是祭祀龙的节日。但人们却乐于相信该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船、门上悬艾和菖蒲、喝黄酒等。人们把菖蒲叶与艾一起悬于门上,以禳除毒气,用以避邪。
端阳怀屈子;
碧水赛龙舟。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艾叶吐幽芳,香盈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贯三江。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是夜,喜鹊齐集天河,搭成鹊桥,供牛郎织女往返,妇女们则结彩楼,穿七孔针以乞巧。现在又把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
翠梭停织;
银汉横秋。
天街夜永双星会;
云汉秋高半月明。
喜千秋银汉,今夕璀璨;
愿万古鹊桥,永世通达。
旧俗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又称盂兰会。旧时人们有搭台念经、做法事,在江河放水灯等活动。
元都大献;
赤壁漫游。
《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作元都大醮于玉京,采诸花果,幢幡宝盖,献诸圣众。”苏东坡《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金鼓和秋声,赖有梵音苏滞魄;
菩提栽佛地,采将余实济游魂。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八月十五月最圆,月圆在中国很容易和团圆联在一起。所以中秋节往往要全家团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古时还有祭月的习俗。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波。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新时期的中秋联,又注入了新内容:
皓皓千秋月;
悠悠两岸情。
(河北 孟宪阳)
故乡明月他乡泪;
游子羁魂赤子情。
(天津 贾广茂)
夜静天晴,自可举杯邀月;
中秋月朗,何须把酒问天。
(重庆 何俊贤)
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现在又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延寿;
登高。
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避邪翁,九月九日赏菊,佩茱萸囊,登高饮菊花酒,以辟邪免灾。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宋时潘大临于重阳日听室外风雨声,遂于壁上题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正写间,忽催租人到,于是顿生忧愁,再也写不下去。《临海记》载,“郡北有湖山,形甚平正,可容数百人,民俗极重九日,每菊酒之辰,讌会于此山者常三四百人”。
孟参军龙山落帽;
陶居士三径衔环。
晋代孟嘉九月九日游龙山,因陶醉于秋景,风吹落帽而不知。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人们欢聚痛饮,互相祝颂,达旦不眠,故称“守岁”。除夕联往往与春联合在一起。
大节夜;
赛路神。
腊月三十日称为大节夜,置酒食于门前设祭称赛路神。
三百六旬即尽;
七十二候已穷。
旧时把一年当作三百六十天。五日为一候,积六候为一月,一年七十二候。
长幼团圞分岁毕;
送迎新旧此宵中。
美景良辰,喜见天时初转泰;
光风霁月,幸逢人事又重新。
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本身也有许多变化,有的依然受重视,并不断创新;有的消失了,有的变得面目全非。这就是文化的变异性。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节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西方的年节文化也开始渗入中国大地,在许多地方悄悄兴起了“舶来节日”。现代节日的对联也逐渐兴起。
阳历二月十四日为西方情人节。现在在我国也逐渐时兴起来。
并蒂花为美;
同心情更真。
订山盟海誓;
乐花好月圆。
情花永共春花美;
恋果常如蜜果甜。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1910年国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决定,以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良辰三八节;
妇女半边天。
为妇女扬眉吐气;
与男儿并驾齐驱。
走出小家庭,争挑祖国千斤担;
邀来众姐妹,同绘神州四化图。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全国开展全民性植树造林活动。
万山皆绿化;
四海少荒田。
造林植树山川秀;
种草栽花庭院香。
千里松涛,无山不绿;
万畴柳浪,有地皆春。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被当局血腥镇压。1889年7月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了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一代风流抒壮志;
九州杰俊续春秋。
五月榴花红盛纪;
一身热汗沃神州。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遭到反动政府镇压。1949年12月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创业凯歌壮;
攻关胆气豪。
青春有限志无限;
岁月无情人有情。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联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今日称花朵;
未来作主人。
创千秋大业;
铸一代新人。
少年不怕读书苦;
老大何愁创业难。
1921年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在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把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国威惊广宇;
党寿庆长春。
七星北斗千秋耀;
一舫南湖万里航。
党树航标,前程远大;
旗扬正气,伟业辉煌。
一旗映日,二岛还珠,三江竞棹,四海归心,五洲瞩目,六合争春,七彩增姿,八音献颂,九鼎庆辉煌,十亿强邦民祝酒;
十足豪情,九如乐土,八秩雄风,七星丽景,六路英才,五湖秀色,四方新貌,三代奇韬,二旬兴改革,一条锦道党添花。
(广西 林小然)
1927年8月1日,南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千秋铁壁;
百世威名。
八一戎装光玉宇;
三军壮志护金瓯。
光荣传统光荣史;
钢铁长城钢铁兵。
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寒冬酷暑,一腔热血铸长城。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建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培桃李情连伟业;
育栋梁意系蓝图。
甘当教授因传道;
愿化春泥为护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这一天即为国庆节。
人民万岁;
祖国永昌。
富强祖国千年梦;
一统江山百族心。
中华崛起,四海腾飞四化业;
祖国振兴,五旬胜过五千年。
改革涌春潮,城乡变化环球颂;
腾飞增国力,港澳回归世界惊。
中国可以说是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最多的国度,作为传统文化的楹联,伴随着人们度过每一个节日。中华民族对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对楹联也提出更高要求,要让楹联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心愿,寄托希望,烘托气氛。因此,节日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与思想观念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