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正月初一的早晨照常去散步,忽然就想到:再有人问起多大啦,得说60啦。时光真是太快了。于是就想,那就准备当老人吧。
可是,那天又忽然想到,这老人是到岁数就会当的吗?不,老人有老人的必修课。那么,什么是老年人的必修课?
那天收到一封我敬重的编辑朋友的电子邮件,才让我顿开茅塞。上面说老人怎样不讨嫌,简直好像就是说给我的句句箴言。
比如,我终于也荣升为单位里的“一号老头”了,别人“老马”,进而“马老”,自己也就偷偷地常拿岁数大了当本钱。于是,老先生嘱我切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这年头什么都值些钱,就是岁数不值钱。喊你声“老头儿”没什么错,叫你声“老先生”是对方的教养。年轻人凭力气抢先占优,那是生物本能;有人给你让个座,一定要记着说声“谢谢”。
比如,我不知从哪一天起,孩子们常常笑我:这事儿您说第N次了。可我还是一不留神就说起“想当年”。于是,老先生嘱我切记:“想当年”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如今不是忆苦思甜的年代,没人愿意享受你的光荣历史和坎坷经历。你吃过的野菜,现在变成了高档佳肴;你垦荒造田,现在成了破坏生态。因此,“想当年”的话题要适可而止,毕竟“当年”不如“当今”更实际。
比如,我常常自以为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对孩子的事儿,对孩子的孩子的事儿,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于是,老先生嘱我切记: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子女的生活,是子女的事;孙辈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与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协”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错位。大事上表个态,听不听的别计较。子女征求你的意见就是敬重,要主动追求个清闲自在。
比如,我虽说想到过老了要努力靠自己,却也有时候想,人心换人心,自己为孩子们做了那么多,将来对我错不了。于是,老先生嘱我切记: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帮子女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没有不叫苦的,但千万别当着子女的面倾诉。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权当是为社会做了义工。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将心比心,“尊老爱幼”总是“爱幼”为先,因为“朝阳”总比“夕阳”能让人憧憬。“付出”是送给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再“找补”回来,那会让所有人都不愉快。
比如,我即将退休在家,虽说自己天性耐得住寂寞,却也常常为《常回家看看》而感动,在自己常去看看父母的时候,潜意识里也盼望孩子们到时候常来看看自己。于是,老先生嘱我切记:消除寂寞根本还在自己。老了,别老想着靠子女,交几个老友,是应当尽早做的事情。当你不能再随意走动时,依然可以给老友打个电话,去交流喜欢的美好话题。即使更多时候独守长夜,也要学会把忍受变为享受。因为今生只有一个人能永远与你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
您瞧,这是不是当好老人的必修课?
(编辑 于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