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实际上就是将各种特定的元素纳入自己的范围,加以吸收改造,形成一定的体系,以某种特定的形式予以表征,并以此作为识别标志的符号寓意系统。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其规定性的性质也是在特定的人群范围内得到体现和表彰的。因此,从文化的定义和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阐述文化是怎样的一种规范性,以及文化作为一种规范性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文化是人自己设定的加之于人类自身的规范,用于规范人类社会秩序,以实现某种特定的人类群体目的。
关键词:文化;本质;人
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毫不夸张地说,文化是立人之本。文化是无处不在的,人人与文化相关,事事与文化相连。文化小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人类思想史的衔接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文化贯穿在人类生活的时时刻刻。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理应拥有一个具有一定确定性的定义对其本质进行界定,以作为进行文化学研究的人士的共同认可的依据和参考标准,也为这一悬而未决的概念寻找到一个理论上的归属。
文化是人的文化,它是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文化的关系是比较复杂但又比较明了的。以人为中心,从人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分析文化的形成过程,剖析文化的构成要素,进而深层挖掘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性的深层原因,最后得出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存在。
1 文化的词义分析
在汉语中文化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汉语中的"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关于文化的定义林林总总,文化是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的。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个文化定义。不同角度的文化定义,反映了研究者对文化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对文化本质的不同规定。固然,人们关于文化的定义五花八门,但是,所有的九个分类都是围绕人类展开的。谈及文化,似乎有一种公认的前提预设—属于人的"文化”,文化所属的群体及其对象基本是被固定了的。
文化的本质定义应该从文化的作用中去寻找,而不应该脱离实际的应用而一味空谈理论。文化的作用其实一语可敝之,那就是传递信息,规范教化。文化的使命就是把一定的对象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特质的人,使之符合该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从而达到使人的存在符合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的规范和要求的目的,同时实现当前文化体系的维护、延续以及完善。例如基督教文化,就是以一套独有的文化寓意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是基督教徒所能够理解、接受的)代指基督教文化所蕴含的内容,从而实现信息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传播。在这种文化的塑造下基督教徒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教徒成了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教徒被塑造成为符合教义和"上帝”要求的个体,基督教的文化也借此得到延续和传播。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归结为此。文化实际上以某种符号寓意系统为凭借,以信息的传播和强化为目的,实现人类"群体精神”的过程。
人类历史得以延续,文化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仅使人类缔造了发达的物质基础,而且使其精神世界得到填补和满足。同时由包容在文化母体内的各种社会制度的设定也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软件保障。文化是人的文化,若论文化的本质就必须探讨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不是上帝或自然馈赠的礼物,人是其文化的创造者。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要以人为中心。人作为主体为自己设立了一套被统称为"文化”的符号表意系统。文化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动物靠自然提供的"特定化”生活,而"人必须靠自己完成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比任何其它动物都更软弱,更不稳定,更易变化。唯其如此,人在生存斗争中,终于学会了劳动和创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世界(文化世界)。人是唯一必须劳动的生物,人的劳动不仅是一种艰辛的必然,而且也包含了人之伟大的种子。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讲,人既是弱者,又是强者。他不具备动物特有的"自然特定性”,但他能创造文化,建立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2 文化本质的阐述
文化最初是作为一种规范出现的。如果将人类历史的发展比作一匹奔腾的骏马,那么文化就是驾驭这匹奔马的缰绳。正是在文化的作用下人类摈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近了文明和发展。作为一种规范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既然是一种规范,那这规范的制定者是谁呢?文化是人类个体精神与群体精神相互碰撞与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来看,所有人都参与了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共识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共识形成的的过程中一部分人起到了卓越的主导作用。文化的形成过程实在是一个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
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便可作为一例。魏晋玄学的三个时期分别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正始时期的何晏与王弼;竹林时期的"竹林七贤”;元康时期的向秀。三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对概念进行阐发,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化,并且不断的提出新的命题,使玄学的内容不断的丰富,同时不断的扩大其影响力,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化形式,获得了文人的广泛认可,而且赢得了较高的历史地位。在玄学兴起的过程中这些代表人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玄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最终形态也在很大程度上与之相关。其他多种文化形式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一部分精英人物对文化的作用必须被认真的考虑和认识。
精英之所以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其原因的。凡是这些在文化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大多或者占有政治权利、宗教权利,或者至少是文化上的话语权。文化最初就是禁止性的规范。握有政治权利或者宗教权力的人要做到"禁止”这一点有天然的优势,作出改良性的决定措施更是易如反掌;拥有学术话语权的学术精英则可以更为直接的在原有文化的机体上动手术。政治、宗教、学术,这也正是最容易对文化构成影响的三个领域。而政治、宗教则是与几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学术也通过教育等形式与更多的人们发生联系,于是人们或被迫或自愿的接受这种自上而下的文化改革或者改良,在一定时间的冲突与调和(实际上是大众对新文化形成的参与)之后,新的文化体系就宣告诞生了。这也是文化发展演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种文化形式之所以能冠以"文化”的名称,它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拥有一定规模的支持者。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专属于某一个人的文化,大众对文化规范的认同是文化得以自立的前提。文化是作为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与调和并且具有价值导向的规范性,那么如何让人们对这种规范性认同就是一种文化能否立足的关键所在。参与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博得人们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的形成周期是很长的,甚至可以说文化形态没有完全固定的时刻,它时时刻刻都在被不同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改变着,但是它有一套固定的表现形式。每个个人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与他人和社会已有的公共规范进行碰撞,最终融合其中。经过一系列的碰撞、交流,最终达成妥协后形成一套绝大多数个体可以接受的公共规范,这种规范在一段时期内具有较可靠的稳定性。
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表现为现时的有效性,还表现为历时的有效性。即这种文化不仅在当时被一定数量的人们所接受、认同,而且这种认同可以通过代际的传播获得积累,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文化作为一套具有特殊寓意的符号系统,其内部蕴含的信息经过了公众参与的筛选和不断的补充、深化和扩展,从其本身结构来看是具有其内在稳定性的。因此它在当下可以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当下时代的群体中获得一个"横向”的认同传播,同时也可以在代际之间获得一个"纵向”的认同积累。这体系内部的稳定结构就是文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人本身就是文化本质最为明显的表征。本尼迪克特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文化是人格在典章上的扩大。”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规范对象。人的任何活动,无论是思维的还是行为的抑或是情感的,只要有所行动,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一番思索:是否应该这样,应该怎样。有很多的规范在限制着人们的活动,正是这些限制使人获得了人的本质,获得了人区别与其它物种的特质。久而久之,文化对人进行了一种全面的塑造,这个过程可以形象的称为"文化浸泡”,人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文化的内化,文化的规范性本质逐渐成为人的本质之一。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教化力量,对人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在开明社会中个人的个性被发展和展现的,但在许多社会性场合其禁止的本性却表现的更为明显。这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文化对人的个体和整体性格的形成的作用。民族性格是社会集体心理状况,它集中的反映着文化的本质特征,好的文化可以形成好的民族性格。二是文化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从而形成并区分出东西文化的特征与贡献,也突出展现每个社会所持有的文化形态的价值取向和意义所在。
3 总结
文化对人类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对文化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但是综观学术史,文化一直没有一个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定论。人文科学就是如此:它的对象是关于人类社会的东西,而作为人文研究者的个人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员,这决定了人文科学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得到研究和评价。对于文化的研究也难逃这一局限,加之文化本身的庞杂与艰深,才导致终无定论的局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涉及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它给每个个人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界限—一切都需要在文化的范围之内才可以得到理解和认同,实现文化体系范围内的对接和通约。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规范性,这种规范是以完善为目的的。
参考文献
[1]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6-83.
[2]李燕.文化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8-97页,113-118页.
[3]高飞乐.论文化的本质规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4]周德海.对文化概念的几点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谢军.论文化的本质与文化的先进性[J].学术界,2008年5月.
作者简介
高燕飞,女,河南郑州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及公安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