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015-06-10 16:19梅玲薇
卷宗 2015年5期
关键词:女性文学文学

摘 要:在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觉察到,文学作品与男女性别之间似乎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那么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呢?造成两种性别与文学不同关系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女性在文学中又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本文就旨在探讨这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性别;父权文化;女性文学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文学与性别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然而,现今对于这种联系的研究却是不够深入的,人们似乎已经在潜意识中接受了这种现象。那么,通过对这一话题的研究,就可以向人们清晰地揭示这一联系,在揭示文学与性别这一关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男权主义的兴盛以及其对女权的压制与践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试图阐释这种联系。性别的属性归属问题,男女文人数量上的比例问题,封建社会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以及女性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1 性别的属性

一般地,性别被看作是一个生理属性。一个人的出生所携带的生殖器官就确定了这个人是男性或是女性,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女孩子被称为“假小子”亦或是一个男孩子被叫做“伪娘”,早在南宋时期,秦观的作品就因其常常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自身情感而被称为“女郎体”。假如说,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真的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上诉的种种现象是不应该也不会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性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的。

事实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划分已经达成了共识。男性被认为是粗犷的,有力量的,豪迈的,而女性则更多的被认为要温柔,乖巧,这些看法又往往被认为是天然的。然而不难看出,这其中有一套男女性别的衡量标准在制约着,是很人为的。举个简单地例子,男生小时候玩布娃娃是要被骂的,布娃娃被视为是女生的玩具,可以培养她们顾家的品格。而机关枪,赛车则是男孩子的玩具,意在让男生从小就有勇敢的品质。再放到文化层面上来分析,古代女性被束缚在闺房之中,只有男性才可以进入学堂进行学习,男性又可以通过对女性心思的了解捉摸来表达出女子内心的情感变化,也就是所谓“女郎体”产生的原因了。既然性别具有文化属性,那么把性别与文化联系起来也就显得自然了。

2 古代男女文人比例的失调

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文学自产生以后就不断地被冲刷,在各个时代展示着自己独到的风采。显而易见地,在这庞大的文学体系中,男女文人数量在比例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协调,男性文人远远多于女性。甚至可以说,女性文人在数量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么,是因为男性对于文学天生就有比女性更高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吗?还是文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呢?

基于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限的了解与认知,能回忆起来的女性文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印象中,中国古代女性就像一个个带着镣铐挣扎着舞蹈却又不堪忍受身上的重担以至于一步步走向麻木,最后甘于做男性的附属品的木偶娃娃。她们被整个社会的重担压的不堪重负,也就不能再对于文学提出什么诉求。自然而然的,文学对于女性就成了奢侈品。“女子无才便是德”渐渐成为一种信条。不可否认,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涌现出了诸如李清照、蔡琰这些脍炙人口的女文人,也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然而,撇开文学影响力不谈,女文人毕竟是少数。相反地,说到中国文人,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一群长衣飘飘拿着酒壶花前月下的男性。

3 父权文化制度文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基于女性在文学领域没有话语权的这个事实,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的工作就交到了男性的身上。在浓厚的父权文化制度氛围下,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寄予了他们对女性的期待与幻想以及欲望,有时也会有些恐惧。

譬如王宝钏,就是一个典型的男性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贤良淑德、以家庭为生命的中心,毫不怨言地听从丈夫的要求,从不僭越去插手社会事务。更可笑的是,这么一个女子,受尽苦难之后,终于等到丈夫回来,还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才与之相认,又不得不在丈夫的新妻子手下讨生活。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时代下,这位女子除了尽其所能地发挥那种令人钦佩的贤良之外,别无选择。

当然,除了“好”女人,也免不了“坏”女人的形象。这一方面是文学形象塑造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女性的各方面诉求收到压制的时代,不免有女性会起来反抗。然而,显而易见地,这些这些反抗是徒劳的。反而让男性文人手下的女性形象显得阴险狡诈。“红颜祸水”成了大家普遍接受的定律。其中描述的对象或人或妖,但都往往尤其美丽,妖媚又狠毒。这些女性的外貌与风骚,满足了男性的审美欲望,对于男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男性因此为之倾倒。譬如妲己、赵飞燕等等,她们用妖媚的法子深受君王的宠爱,享受着富贵荣华。但在国家蒙难,社会动荡时,她们也就随即成为了万人讨伐的对象,被指责为罪魁祸首,勾引君王、不祥之兆等罪责就汹涌而来,顺理成章地成了男性的替罪羊。

4 关于女性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4.1 女性文学的概念的探讨

对于这个概念,存在着多种看法,是及其混乱的。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念:①女性自己写的文学 ②描写塑造女性形象的文学 ③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进行写作的文学对于第一种观念,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收集整理历史上被父权文化制度所压抑束缚的女性的作品,从而显示出女性自己的思想。比如谭正壁的《中国女性文学史》。然而是否只要是女性写的文学就一定代表了自己的声音呢?这是不得而知的。她们的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很有可能掺杂了男性的思想,不自觉地就承认了男性或者说是整个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那种“特质”。这样看来,这种观点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而第二种就更显然地需要被摒弃,试想古往今来有哪部作品可以避免写到女性呢?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我认为第三种是比较确切的观念。女性文学应该是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基于超性别意识、超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

4.2 女性文学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前文说到,古代的女性文学作品本身就寥寥无几,再加上有些作品还不自觉地受到男性价值观的植入。可想而知,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是很难见到女性文学的。更有说法是,女性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换言之,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着所谓的女性文学。即便是现在,女性文学体系依旧是不够完整的。就从政治方面来看,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都是男性。因此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世界的话语权依旧是由男性控制的。政治上尚且如此,那么可想而知文学上女性的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潘建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女权主义简史: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argaret Walters著 朱刚, 麻晓蓉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女权主义》/(英) 简 弗里德曼著 雷艳红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人文国际·第6辑.女性文学专辑/主编周宁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5]《女权主义文论》/张岩冰著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男性特质伦: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澳) 雷金庆著 (澳) 刘婷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7]《中国女性文学史》/谭正璧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梅玲薇(1995—),女,浙江丽水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文科试验班本科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女性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试论中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