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籽霖
摘 要:这首周克玉将军在胜利渡江后酝酿而成的《渡江之夜》,是将军赤血衷心的写照。周将军1929年1月出生于江苏北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关键词:黑暗统治;青年时期;淮海战役
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怒涛席卷江南岸,金汤一夜尽成灰。春风杨柳迎亲人,波光闪闪映朝晖。
——题记
1 剑胆
周克玉青年时期,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几个月之后,周克玉的家乡阜宁县也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当时,已有两年党龄的周克玉积极参战,担任区队指导员。当时,是旧中国社会秩序最为混乱、民众苦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有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肆意盘剥,加之土匪如毛,恶棍横行,敲诈勒索,鱼肉乡民;特别是日军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活得非常艰难和痛苦。共产党到苏北后,宣传‘救国救民。这四个字,像一把火,一下子把周克玉点着了,他就是这样走进了共产党,走进了新四军,一直走到现在。
之后,周克玉直接上了前线,参加了新四军六师的两次保卫涟水战役,这是周克玉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随后,周克玉带领100多个由农民和新四军组成的连队,与敌方展开游击战,当时周克玉年仅18岁,那一年,也是周克玉书写辉煌的开始。
周克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上百次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与群众、战士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淮海战役后,他被调到新四军六师,周克玉在军队由干事到处长工作了十余年,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周克玉说,他凭三句话当了指导员:第一句话,指导员是模范军人;第二句话,指导员是战士的母亲;第三句话,搞好了伙食,搞好连队的伙食,就做好了一半政治工作。简单的三句话,听起来似乎并不难,但在当时环境不断恶化,天天都在打仗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为了带好部队,周克玉把打仗不怕死看成是当好指导员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将军对战术很有研究,他认为打仗只靠几个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一定要坚决地完成任务,要战胜敌人,但是要尽量地避免牺牲或者减少牺牲,这里面就有很多的学问,不仅是在政治上爱护战士,在情感上爱护他们,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战士学会战斗的本领,在战争年代特别学会打仗的本领,对战士就是在生命上最爱护他们,这是最大的爱护。周克玉就是少数在那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里把战士真正当作自己孩子来珍惜爱护的将领。将军的铁血生涯中,留给战士们的却是温情,以仁服人,为此,将军也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
半生戎马,也铸成了周将军铮铮的“铁军精神”。他曾非常坦诚地说,铁军精神给了他坚强的毅志,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周克玉,就是经过铁军这样一个熔炉里锻造出来的将军。
2 诗心
“儒将不须夸郄,未闻诗句解风流。”
将军的大半生,可以用“叱咤风云”来形容,然而提起他,人们却更多的联想到“儒将”这个词。通常人们把博学善文的军中将帅称为“儒将”,儒将者,贵在“儒”也而将军也确实不负此名。
将军从小喜欢读书,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努力求学,博览群书。和平环境下,无论工作多忙,他不仅每天读书、写日记,而且勤习书法,诗词也写了好几百首。周克玉作为一名军人,一位将军,“民本”情结固不可解。他深深地懂得处于社会底层但又是社会实践主体的劳动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这个大哲之理。他有不少作品写到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在感悟中还蕴含着对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不少作品,明白如话,淳朴亲切,朗朗上口,如民谣般耳熟能详,那首著名的《示孙》,就出自将军笔下: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事之计在于真。
这首诗也体现了将军对待人生的智慧态度,正如他所说:“我虽然有这爱好那爱好,但第一爱好是读书,书是我的终身朋友,读书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
余事作诗人并不罕见,但是身为政治家、军事家,而又是杰出诗人者恐怕尤为难得。周将军的诗中有一股流动的真情,如其人一样率真坦荡,清澈透明,同时还体现出令人钦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他的诗不仅“情真”、“意厚”,更可贵在于“格高”——情韵悠长,清新自然,不黏不滞,高远淡泊,深得古风妙处。诗的内容上贴近生活,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时代风貌,在语言表达上大气硬朗,谦逊里透出风骨,平实中蕴含着人生智慧。
周克玉将军把这些抽象的哲理通俗化为形象思维,借诗助韵,向世人吟唱出了“情系人民”与“天下泰平”的因果规律。规律是只可遵循而不可改变的。这不仅仅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精神中还蕴含着“浩然之气”,或可谓之民族之魂魄,不可磨灭,不会消歇。
周将军所关心的问题并不局限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小范围之内,而是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洞察民生疾苦,怀“兼济天下”之心。目之所见,深植于心,诉诸笔端,发人感慨。无愧于“将军诗人”这一称号。
赤子情
“巨匠应时开大幕,丽梦曜曜破云来。”
周将军有着少有的“上马打仗,下马治国”的能力,将军从部队的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依旧满腔热忱,不忘为国效力,随后进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工作,他参加制订修改的法律和法规有100余件,他亲自主持制订和修改的法律法规文件有19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文物保护法》。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在他的坚持不懈下终于下达时,周将军喜出望外,随即吟出著名的“华夏古国几徘徊, 活野平畴费剪裁。”
将军做人做事,贯穿其中的一个精神,就是“效能爱民”。他用“国”和“民”这两个字作为自己的标尺,丈量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国家。在审议修改法律时,他都亲自深入群众做调研,为了修改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他甚至不顾因腰腿痛造成行走不便等困难,带人到人烟稀少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象站等偏远基层单位调研。
以国为重,以民为本,这才是大国要员的气节与风范!周将军二者兼顾,处理国事中,他对人民群众的事,对基层官兵的事,格外关心。周将军年幼时家中贫寒,所以他深知底层大众的艰辛与不容易,将军甚至每年都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资助农村的穷孩子,以自身的行为,诠释了不灭的赤子之情。
周将军的前辈文怀沙把“求真务实”作为周克玉将军“善”和“美”之心灵的归结,一下子就寻到了源,触到了根,见到了本,提示了周克玉将军大智大儒之真谛。
周将军的一生,一半将滚烫的热血凝成了戎马铁骑,另一半将不灭的赤子情融成了
写意诗情,既是坚硬,也是柔软;既是激情,也是温情。朗朗明月,照见那长空大漠风霜烈,照见那春谢江南柳絮飞,照见那连营戍角刀锋冷,照见周将军那文韬武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