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琴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主题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 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以及如何优化主题阅读教学等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以便及时有效地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加以实施。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1 循环日记,让学生加强积累
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很多学生共同书写的一本日记。具体是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队,每个小队七人左右,每周每人写一次日记。日记的内容是按照语文阅读大单元教学法,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写作的内容。每个小队先有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写,写完后家长要认真阅读并对本次日记写下批语。到校后还有教师、学生点评。遇到特殊的日记,教师就会抓住机会就事论写,收到较好效果。例如:去年整个冬天没有下雪,3月刚开学,突然下起了大雪。上午第二节课,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我们二年级组临时决定下楼去堆雪人,每个班都分好了组,同学们兴致勃勃到操场上堆雪人。看到同学们高兴的心情,数学教师也情不自禁加入我们行列,不一会各色雪人便在操场呈现。第二天各班的日记都交上来了,数学教师也帮助我们筛选好的日记,看到同学的日记就像又回到了堆雪人的快乐中。每班都选出几篇好的日记去其他班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们不但经常到各班去读好的日记,而且把家长的评语也读给学生听,长期以往,学生不仅重视内容,也很重视家长评语。即使写作稍差一点学生拿到循环日记家长和学生在内容上也会下功夫,对家长评语也非常重视,如果家长文化低他们会想办法找邻居,高年级同学来写评语。所以循环日记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班互动、家校互动的大的良性循环。
2 感悟积累,丰富学生阅读方法
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与感悟,从而能够真正运用语文,并且成为一种习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能力的获得与形成,主要靠语文课堂实践来实现。在大力执行”新课标”的今天,就应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在重视材料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文本,希望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加强朗读训练,丰富学生阅读方法。朗读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口语表达更流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肯定,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建立信心,敢读,肯读,爱读。长期训练,严格指导,学生就能取得丰硕的朗读成果。朗读的方法要丰富,可通过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悟读等,采各种方法的优点,集各家之长,让学生在丰富的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加强语感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形象的实物、语言、画面,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来有效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必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好词句品析,比较。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有感情地朗读,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在感情朗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语感的训练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3 积累续写,完成主题阅读的全过程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从阅读认识过程分析,一般经历两个过程: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首先感受的必然是语言文字,先识字,读懂字词,在读懂句子,又巨资读懂段落含义,进而读懂全篇;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个过程是由局部到整体、有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由形式到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结,仅仅是阅读的一半,达到初步理解的水平,要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还必须要提高到另一个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即理解作者写文章的全过程。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这个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总值从局部到整体,在从整体到局部,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这一全过程体现了读写结合。
4 积累仿写,加强学生创断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加强学生创断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学完《找春天》,教者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其实,阅读与习作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阅读中积累,习作中运用。积累不运用,积累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大量灵活的积累,也就不存在运用。所以教者必须树立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教学观。否则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把二者对立起来,或孤立起来,都将学不好语文。
总之,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