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
摘 要: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的开设是近几年来各高校为提高学校史论类课程的发展和学生艺术设计素养及英语水平提升的新举措。但是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中文授课的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首先其重点在于要兼顾英语教学和艺术理论类教学两方面的特色,使学生在修读课程后可以真正了解中西方艺术设计发展的脉络,包括各种艺术设计学派、艺术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向。同时对于吸取历史文化精华,借鉴已往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专业艺术设计的未来都有积极的意义。其次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基础的同时,把握从线性思维的过程到发散性思维方法的过渡,并突破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相对程式化的弊端,使课程更具有形象化和互动性的特色,使学生能有机会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和直观的了解。因此,本课程的关键点在于抛开习惯的和传统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教学方法,按照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方针,参以辨析、思考和创新型的方式,使学生能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创新型思维;发散性思维方法;创新式程式语言;拓展和融入
1 突破传统理论教学局限,全方位多角度英语融合教学
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必修的课程,但不少的理论类课程容易给学生留下刻板和程式化的概念。因此从这点出发如何将理论讲述和形象资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历史上各种设计风格、流派和典型作品有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弥补国内教学传授国外知识缺乏直观认识的不足。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课件,能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了先前传统和静态的课本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全面地展示中西方艺术设计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部分历史上经典的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和互动,并用英语对于关键点进行重点解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其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导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利用感性的影音、图片资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同时制作精美的全英语课件,力求英语课件表达准确,视觉感官审美多元化。通过播放全英语影像资料,参观中英双语博物馆和设计展览,邀请资深设计师和知名学者来校办讲座的方式,构成一种立体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使全英语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 调动学生课程教学积极性,鼓励学生自选课题研究
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的教学难点还在于如何使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打破一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容易重视专业课程而轻视或忽视理论类基础课程的通病。这就要求教师能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设计历史的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地研究和把握艺术设计潮流和风格的发展趋势,统合多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就艺术设计史论类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比较,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以幻灯演示和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同时,在学生自主选题和分组进行幻灯片演示作业的过程中,能发挥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和理解和反思,并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融入所学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中去,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能融入自己创新的想法和设计思维,能真正做到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并为将来的专业设计课程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突破全英语课程语言障碍点,用创新教学方法实践
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英语课程,这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牵涉到许多的艺术设计类专有名词,包括:各种艺术设计流派、各种艺术设计风格、中西方艺术设计家的名称和作品的称谓、各种艺术设计风格产生的地点和历史概括。这些专有名词的解释和英语的翻译对课程的教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于这些内容的叫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式程式语言的拓展和融入将对课程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帮助。首先创新点之一就是在每次课堂中准备好相关课程题材的中英文讲义和辅助资料,使学生能在课堂听课的同时比对手中的参考资料和讲义,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帮助学生把握从线性思维的过程到发散性思维方法的过渡,并突破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相对程式化的弊端,使课程更具有形象化和互动性的特色,使学生能有机会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和直观的了解。对于一些重点的名词解释和艺术设计家的名称要反复强调,对于一些重要的作品和流派可以用彩图和全英语小视频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其能有深刻的印象,从而会举一反三的去再学习。再次,要提醒学生主要以那些艺术设计史上关键点之间的衔接性,能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和观察问题,能有全局性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艺术设计史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分裂的去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缓减学习中的压力与疲劳,达到全英语史论类教学的良好效果。
4 注重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活跃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从来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只有教师一人教学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从来就不是成功的。因此在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中可以借鉴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经常使用的“头脑风暴”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特别是在全英语艺术史论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英语或是英语口语能力不信从而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微笑或支持性的语言信息,使他们能大胆的用英语方式与教师或与同班级的学生间进行交流。这样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不感受到过多的压力,能感到“心理安全和自信”。教师是课堂中把握课程进度的主导者,但学生的配合度和关注度是课程效果能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积极的课程认知活动时,适度的检测评价能使学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对此课程产生积极地学习动力和体会到学习的艰苦和乐趣所在。
6 结语
全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是将英语教学和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合二为一的新课程,既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能力也需要有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储备能力,因此上好此类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只有通过突破传统理论教学局限,全方位多角度英语融合教学;通过播放全英语影像资料,参观中英双语博物馆和设计展览,邀请资深设计师和知名学者来校办讲座的方式,构成一种立体多元化的授课方式;通过调动学生课程教学积极性,注重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和鼓励学生自选课题研究;通过突破全英语课程语言障碍点,用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灵动性,使学生能得到难忘的英语艺术设计史论类课程体验并产生积极的审美共鸣,最终实现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荆雷,宋玉立.中外设计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1
[2]邵宏.设计专业英语—西方艺术设计经典文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
[3]薛林.美术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4.1
[4]周利明. 世界美术史新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1.1
[5]皮道坚.中外美术简史.[M].广州: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