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辅导活动为思想品德课堂添活力

2015-06-10 15:10杨丽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活力

杨丽芳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心理辅导活动;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必修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充分认识思想品德知识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经过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道德价值停留在外部感知上、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学生嘴上讲的价值和心里想的价值不一致等现象,这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陷入僵局。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我们当前的思品课教学未能深入学生内心、触及学生的心灵,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将人人皆知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何将教师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感悟?如何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这是当前思品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经过尝试,认为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思想品德课堂更走心。

一、用活动体验代替案例探讨,展现身体活力

情境教学是思品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寓深的特点,能把认识和体验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品德的升华、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日常教学中思品教师常常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很少使用活动体验的方式。案例探讨针对性很强,能比较有效地落实书本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对所谓的经典案例缺乏兴趣,认为“反正不是发生在我身上,不关我事”或“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比比皆是,怀着如此心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适时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效果将会截然不同。心理辅导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体验中解决学生的人格、价值观、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思想品德课要解决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问题不谋而合。笔者在教学“发掘自己的潜能”一课时没有采用经典案例进行导课,而是开展了一个小活动——“拍手”。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不拍手的情况下估计拍手的次数,学生猜测最多是120次;第二步,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以最快的速度拍手半分钟;第三步,谈活动感悟。“258下,真是太难以想象了,我一分钟竟然能拍这么多”“我发现我的潜能很大,以前我都没发现”“我觉得自己很牛”……三分钟时间,笔者不仅轻松导课,让学生对课本中所说的“人具有极大的潜能”深信不疑,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个个都想在课堂上见识一下自己的潜能。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简便易操作的心理活动,不仅丰富了思品课教学方式,而且增强了思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让我们的思品课堂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二、用活动体验代替常规说教,展现思维活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励。”思想品德教学更是如此。问题在于如何激励、唤醒与鼓励?仅靠教师的言语,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靠经典案例创设情境进行探讨,课堂中会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怪现象。激励、唤醒和鼓励一定要触动学生内心,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笔者在教学“发掘自己的潜能”时创设了一个主题活动——造长城。第一步,让4位同学按一定的顺序围坐在一起;第二步,4人缓缓地躺下,躺在隔壁同学的腿上;第三步,另请4位同学同时撤走所有的凳子,看他们能坚持多久;第四步,分享活动体验。活动结束后,其他同学说:“他们太厉害了,没凳子也能坚持这么久。人真的有很大的潜力,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老师,再来一组,我要报名参加。”参与者说:“活动开始前,心里非常害怕,活动开始后发现并不难,但是一定要相信同伴。大家要团结协作,既要支撑前面的同伴,又要减轻后面同伴的压力。人的潜能非常大,能帮助我们把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变成可能。”“潜能的挖掘是一个辛苦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坚持越久就越有价值,潜能的挖掘也就越充分。”“在潜能挖掘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干扰因素。”“潜能的挖掘需要有目标:要赢得比赛;积极的心理暗示:××很轻,我们一定行;需要鼓励:加油;需要齐心协力等。”

这个活动看似只要4名同学参与,实际上还有4名撤凳子的同学,还有全班同学的见证,他们见证了潜能的真实存在。这个活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体验、分享的过程中感悟潜能的存在和潜能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他们纷纷指出每个人都具有潜能,潜能要有意识地挖掘才可能被挖掘,潜能的挖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远离诱惑、积极的心理暗示、同学的鼓励、大家的团结一致等等。由此可见,在说教无效和案例难找的思品课堂中开展恰当的心理辅导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能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判断、选择、践行的能力;能激活他们思维的活力,在活动体验分享中让思维走向纵深。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喜欢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

三、用心理活动走进心灵,展现生命活力

上学期在教学“融入集体”一课时,笔者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心理辅导活动进行教学。通过“改头换面”“一个都不能少”“木桶原理”和“同心人椅”4个心理辅导活动消除学生之间因陌生产生的隔阂,增进团队意识。通过活动,消除了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随意、松散和自我等现象,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团队力量。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以往思品课堂教学的常规,别开生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活动、参与分享和讨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局面,他们迫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活动体验和感受。有同学在随笔中这样写到:“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体会到很多,每一个环节都有趣精彩,真希望以后我们的课堂中能多些这样的活动。”“通过一个个有趣生动的小活动,我们明白了一个班集体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只有团结了,大家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坚强,让自己更快成长,才能让我们的班集体变得美好和睦!”“‘短板效应是指一只木桶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说你的优点没有缺点重要,必须要在将优点变得更好的同时补好缺点,这样才能装下更多的‘水。一个团队也一样,需要优秀的人帮助相对落后的人,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将信任给予每一个人,放下芥蒂,尊重每一个人,优秀的团队就诞生了。”endprint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经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水平与教育者传授信息的互动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互动和构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心理辅导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

四、用心理感悟延伸思品课堂,展现学科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有位同学在“融入集体”课堂教学后这样写道:“‘改头换面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的智慧凝结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一个都不能少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每个人的节奏要一致,要互相合作才能站起来。通过‘木桶原理我明白了:一个班级就像一个木桶,我们每个成员都是一块木板。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造木桶要造得结实,人也要团结一致,才能不让水漏出去。‘同心人椅让我感受到:在团结合作的同时,我们要互相考虑对方的感受,要负责,不能只是依赖他人。通过这堂课,我知道了只有团结,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有的同学用这样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你是一颗星,我是一颗星,缀成集体这条星河!你是一棵草,我是一棵草,铺成集体这块草茵!你是一朵花,我是一朵花,镶成集体这块花圃!你是一株树,我是一株树,汇成集体这片树林!群星争耀,群草竞翠,方显生龙活虎;繁花争艳,众树竞天,你我奋勇当先。我是星要闪烁,我是草要吐露,我是花要盛开,我是树要成材。今天,我们把青春和智慧献给班级集体;明天,我们把才智和成就献给祖国母亲!”

思想品德教育虽说要通过说理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通过情感陶冶培育学生的品德情感,但是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最可信的“知”,体验最真实的“情”,感悟最深层的“意”,最终引导学生进行最自觉的“行”,实现“知”“情”“意”“行”连续的反应,激发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活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进心理辅导活动,能改变思品课强行灌输、单向说教的教学模式,有其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在思想品德课堂引进心理辅导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辅导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围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创设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第二,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应注重教师的引导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结合。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放任自流是不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但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活动自由却空洞。教师要巧妙地引导活动始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活而有序,动中有思”。同时,教师有效地控制活动程序,需要有详细的活动步骤和明确的活动规则,具体明了的活动任务,努力达到“人人明确任务,人人有序参与”,提高活动的效率。

第三,在活动中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学生活动前,教师要明确规则,组织安排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开展活动体验分享,并巧妙地联系教学内容,适时地总结归纳挖掘潜能的方法,将教师的引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百年前,科学家伽利略告诉人们:“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这条古老而英明的原则非常充分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我们不能期望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期望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训练活动,帮助学生领会生活的真谛,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衢州,324000)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力
永恒
活力
活力社区
明快透彩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无限的彩色条纹
学滑活力板
活力青春
艺术,不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