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雪
【摘要】當前大众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在多位文化视野中崛起,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和非强制性、商业性和功利性、娱乐性和世俗性等特点,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影响,包括机遇和挑战,以及在大众文化影响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具体路径的研究。
【关键词】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传播 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引导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力”。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党的前途,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迅速崛起的大众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矛盾冲突,但冲击是主要的。面对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传统模式的挑战,如何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是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积极影响
作为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地,其作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大众文化以其多元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了新活力。
大众文化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了国家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垄断,使边缘文化、娱乐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进入到文化世界。大众文化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过去单一单调的文化生活状况,使人们可以表达自身诉求,分享文化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素质和能力素质,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大众文化中蕴含着自由、民主、竞争、平等、开放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了人们的开放心态和民主意识,同时提高了民众在文化层面上的话语权。总而言之,大众文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全面深入地建设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
大众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这种载体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式、具体的变化,对原有的意识形态做出的调整和创新。二是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多样化。现阶段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控制愈加困难。主要媒介是现代传媒技术。过去的信息单向传播开始转变成单向传播和大众传播。三是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的形式被扩展。语言文字的通俗化和大众化绝不是讲复杂的文本机械地转换成简单的文本,而是将抽象复杂的文本向可视化、形象化的声像、影像作品转换的过程。四是传播的阵地由过去的有形阵地转变成无形阵地,比如虚拟世界的信息传播。
二、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的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进而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遭到巨大的冲击。
(一)、大众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影响
大众文化首先是的人们对中心、基础、理性等核心概念产生了质疑,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秩序意识和思辨意识,进而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大众文化对意义的扬弃,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很多的困惑和隐忧。这使得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从“跟风”到“追风”表现出的是大众主体意识的丧失,从“大话”到“恶搞”表现出的是大众秩序意识的崩塌,从“超女”到“选秀热”表现出的是大众思辨意识的沦陷,还有颓废、媚俗背后彰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信仰危机,还有“无厘头”新生代的夸张、讽刺和自嘲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阐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立场,对主流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
(二)、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冲击
大众文化先是对人们的核心意识进行冲击,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进行冲淡,之后大众文化势必会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大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先是泛化之后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从各个方面遭受到的冲击会更加加强。
1、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模式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
党的传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甚至街头的宣传栏等,主要通过集体动员学习、作报告、开展各种学习、甚至直接对个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传统传播模式是一种单向的缺乏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还要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传统意识形态传播使得我党形成了一套具有强制性、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传播体制。然而在以网络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兴起后的时代,以前那种传播手段方式和机制都被打破。网络传播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反中心性等特点使得新的大众传播模式是一种平行的、双向的和互动的传播模式。民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而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创造者。人们可以在微博、微信、网络上面自由地进行讨论,传播有关信息,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
当前社会处于一个多元社会,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进而形成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大众文化冲击着主流社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少的功利主义元素。然而由全球化外部催生和市场经济内部孕育的大众文化,一开始就带着商品的印记,它的商业性和功利性使其文化产品不可避免的充斥着色情、暴力、庸俗、迷信等毒素,加上西方文化的大肆传播,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大众文化还冲击着大众的政治信仰。大众文化的功利性和世俗性,消解了高尚的价值理性,使人们沉迷于感官享受和低俗趣味中,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冲击。意识形态作为政党权威的合法性源泉受到了一定的消弱。
三、大众文化影响下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传播能力,实现传播主体优化
在双向互动的大众传播模式中,居于最优越地位的和处于主动地位的无疑是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只有树立传播者的良好形象,实现传播主体优化,才能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目前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必须遵循传播科学原则,转变传播理念,践行群众路线,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加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队伍建设,才能发挥在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1、转变传播理念,遵循科学原则
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必须转变传播理念,树立与大众传播相适应的科学的传播理念。第一,坚持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相结合。在网络传播的时代,国际舆论也会迅速在国内传播,从而深刻影响到国内部分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通过国际化、市场化和民间化的运作手段和方式,掌握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积极实施公共外交战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第二,必须把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党的组织传播侧重于自上而下的逐层传播,缺乏互动性。大众传播是侧重于自下向上的传播,大众传播的讯息传送具有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特点。大众传播是党的组织传播的有益补充,另外,组织外的群众占有很大的比例。第三,必须有形传播和无形传播相结合。大众文化兴起后,党不得不更加重视无形传播。主要是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和依托商业化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进行无形的传播。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应该遵循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以引导大众文化良性发展,遵循平等互动性的原以实现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和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进而有效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凝聚、整合、动员的功能。
2、践行群众路线,树立良好的形象
大众文化影响下,黨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想社会传播正能量,才能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就要求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因此也就要求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者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为民”是根本的价值要求,“务实”是实现途径,“清廉”是关键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掌握传播方法
党的意识形态传播队伍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众文化影响下,为了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部门主体要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具体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要掌握科学的传播方法。因此意识形态传播者必须是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又懂得现代传播技术的新型人才。首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较高的政治鉴别力以及较强的政治敏锐力。其次是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即要求党的意识形态的工作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立体思维和效益思维。最后掌握科学的传播方法即要求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要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对和领导网络新媒体的能力等。
(二)、建立双向互动传播关系,重视客体的心理和需求
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受众,然而在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传播主体必须重视受众心理的特征和需求,建立和谐互动的传播关系。建立双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应该以考虑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为前提,尊重受众,在传播形式上尽可能的考虑和照顾受众积极参与的愿望、要求和权利。另一方面,传播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生动、具体、有计划的传播活动。
(三)、建构传播体系,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弘扬主旋律,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引领社会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明礼诚信的社会主义好公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注重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为基点,坚持正确的导向,引领社会思潮,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优化文化阵地的传播功能,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优化传播环境:加强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
媒介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介也可能影响政治、社会、和文化机构……媒介也可以能动地影响社会……媒介以我们无法界定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一方面,在大众传媒时代,要优化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必须加强对大众传媒的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发挥大众传媒舆论监督功能,健全大众传媒舆论引导制度。另一方面,优化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必须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引导和管理。加强网络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立网络管理有效机制,完善网络法律法规,进而优化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坏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