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2015-06-10 23:11朱学春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创设情境

朱学春

【摘  要】 作者认为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实效,必须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有效情境,给学生呈现直接、形象的感性材料,恰当设置有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感悟、思考中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和历史素养。

【关键词】  情境;历史课堂;有效;创设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观点,她说:“一件事情,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就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复习七上“百家争鸣”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个人酒后驾车,出了交通事故,撞伤了一个路人 ,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然只是假设,因为战国时没有汽车),有持儒家、道家、法家三个不同思想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接着分别请三个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说出本派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性很高,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课本剧”,教师经常指导学生扮演相关的历史角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弄清事物的内在联系,探究问题的本质或实质。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的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实践明初中历史课堂中适当穿插有趣味、有意义、有哲理的故证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心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弄清事物的内在联系,探究问题的本质或实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时,关于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我先讲了个笑话:历史课上,小明一直在打磕睡,老师把他叫醒,生气地问:“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后来老师把他家长叫来,谁知家长却说 :“老师,你真错怪我儿子了,小明一贯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那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在大家的笑声中,我又问:“那么到底是谁烧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知识差错,其中就有很多人认为是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这样的笑话故事,一方面渲染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要复习的易混淆易出错知识有个深刻难忘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在复习七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我也插了一个笑话故事:对“焚书坑儒”,有个中学生很不以为然,他说“我恨秦始皇”,别人问“为什么”?他说“他烧书,居然没有烧干净,害得我整天还要看书学习”。课堂里哈哈大笑,学生们顿时精神振奋。这时我说:“我们有很多同学肯定赞成这位中学生观点,那么我们是否赞成秦始皇的做法呢?这需要了解一下‘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后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课本上。

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近历史

尽管历史无法像理科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历史图片、实物、遗址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时,首先播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政权交接的视频,布置大家思考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侵占的?二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吗?如果这个制度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实施效果明显吗?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的重要性认识。讲“九·一八”事变时,先播放《松花江上》這一首歌,悲愤的歌声把学生一下带到了那个时代,接着提问: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体会到当时东北三省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增强了爱国热情以及对日本侵略罪行的认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反思历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趣,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一个设计良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识心理,激发内心潜在的求知欲望,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分析、综合、概括、正确认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权利法案》时,课本中讲了一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教材设置了一个“议一议”:“怎样理解这个典故的含义?”这个问题太大,与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有些脱节。我把它改为:“如果时间向前推移100年到17世纪中期,会不会有这样的故事呢?而100年后为什么会有?”学生一思考,很快回答出:“17世纪中期英国革命尚未结束,在1789年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的权力才得到限制”。所以一个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作深入的思考。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