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风
国际油价的探底之旅依然没有结束,国内成品油日前再度迎来价格调整的“窗口期”。
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65元和25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汽油和0#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7元和0.30元,调价执行时间为当日24时。
随着此次下调,国内油价全面回归“5时代”。以上海为例,92#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从6.03元,下调0.29元至5.74元/升;北京92#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也从6.07元,下调0.30元至5.77元/升。
这是自2014年7月22日下调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第十三连跌”(其中去年11月29日因提高燃油消费税而抵消)。持续调整后,90#汽油已累计下调2750元/吨,折合2.03元/升;0#柴油累计下调2935元/吨,折合2.4元/升。以此计算,50升油箱的私家车,加满一箱油能省100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油价调整不涉及燃油消费税的调整。
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近期预计还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但跌幅可能相对有限。油价下跌虽然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振居民部门的实际收入和消费,但也引发输入型通缩等担忧。而此前“一降油价就增税”的做法更是导致强烈争议,凸显了中国在税收法定性方面的不足。
难言见底
原油供需面失衡加之美元汇率强势,多国的政治博弈等导致了国际油价持续处于下行通道。多重利空消息影响下,自2014年6月下旬以来,欧美原油期货一直处于单边下滑的态势,截至2015年1月23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WTI)已跌至45.59美元/桶,较去年同期下跌了54.42%,2015年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48.79美元/桶,同比下跌57.25%。
尽管国际油价已暴跌近六成,但市场对供需前景的改善仍不太乐观,美元升值也将压制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中信建投证券1月2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就指出,随着沙特新国王继位及原油部长职位不变,这表明沙特(坚持不减产)的石油政策将保持不变;因欧洲央行公布QE计划后欧元大跌,美元走强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最近一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010万桶,增幅为至少14年来最大,目前美国原油库存水平是至少80年来的同期最高。虽然美国页岩气公司已出现破产,但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产量仍维持最高水平。因此,他们认为短期仅出现企稳迹象,但原油库存维持高位,加上强势美元,油价难言反弹,预计未来原油价格仍将低位徘徊。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则对《中国经贸聚焦》称,此前打压原油市场的两大利空因素——供应过剩和产油国价格战,目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方面,长期低油价对石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包括道达尔、埃尼以及斯伦贝谢在内的跨国公司和油服企业均宣布削减开支,长期看原油产量增幅将放缓,进而改善供给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伊拉克石油部长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近期均表态,油价已经到达底部,并将逐步从跌势中恢复。上述两大利空消息程度的转变将会对短期油价带来较强支撑。
不过他也表示,虽然原油市场利空略有缓和,但疲软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扭转,所以短期内原油难以实现突破性上涨。与此同时,前期行云流水般的跌势也将会受到阻碍。预计下周期国际油价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但跌幅会相对有限。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胡慧春同时表示,目前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消息对期货市场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不过,投资者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欧洲及日本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近期美元汇率或保持震荡上涨态势,这对原油期货的作用逐渐加大。而且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下滑的风险较大。诸多利空消息充斥市场,都导致欧美原油期货将保持震荡下滑态势,下一计价周期(2月9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再次下调的概率极大。
而此前的1月13日EIA月度报告,也将2015年WTI原油价格预期从去年12月的62.75美元/桶下调至了54.58美元/桶,将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从去年12月的68.08美元/桶下调至57.58美元/桶。EIA预计全球石油库存2015年将继续累积,对油价构成下行压力,并称今明两年全球石油供给仍将超过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月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连续大涨,总共上涨近19%。围绕油价是否已经触底还是只是短期波动,已成为近期热点。多数市场分析人士仍不太看好油价的持续反弹,认为调整后还将有望继续下行。
对经济提振作用有限
油价重挫对于中国而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进口原油成本的大幅降低。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幅增至3037万吨,环比增加近两成,同比跳增13.4%,达到破纪录的每日715万桶。如果今年延续去年12月的态势,平均每天进口原油700万桶,以每桶少10美元来算,就相当于每天减少7000万美元的支出。路透的估计也显示,中国2014年为充实战略储备而进口的原油可能高达1.24亿桶,较2013年的6100万桶多出一倍多。
油价下跌也会拉低用油和运输成本,使得整个工业、制造业受益;并可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振消费。但油价下跌对投资影响或微乎其微,考虑到产能过剩、内需疲弱以及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预计企业不会将节约的成本用于扩大投资和产能。此外,油价下跌还可能抑制国内石油和相关能源行业的资本支出。
瑞银1月2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和进口国,但中国的石油消费密集度相当低。2013年石油在能源消费中僅占18%,相比之下煤炭占1/3,剩余部分则来自水电、天然气及核能等其他能源。这会限制油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决策层预计将在能源价格下降期间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也会抑制油价下跌的传导。
更重要的是,油价大幅下跌给通胀水平带来显著下行压力。去年12月中国CPI同比涨幅仅为1.5%,PPI更下降3.3%,为连续34个月负值,汇丰制造业PMI也已跌至枯荣线以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瑞银前述报告称,综合考虑交通运输(包括公共交通)和居住类中的燃料,估算成品油在CPI中的权重约为4%-5%。此外,油价下跌还可能通过拉低其他消费品价格和通胀预期来间接影响CPI。不过,一些能源、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价格仍受政府管制,且预计决策层可能借此机会削减或取消这些隐性补贴,这将抑制油价下跌对通胀的传导。
事实上,国内油价跌幅一直远低于国际市场。2014年11月份以来,财政部已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累计抵消了同期国际油价一半以上的跌幅。因此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跌幅度远低于国际油价。这意味着当前国内汽柴油价格实际所对应的原油价格为70-75美元/桶,而非国际市场上的不到50美元/桶。
瑞银预计,如果2015年国际油价保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低位,再考虑到石油消费密集度、各类受管制价格的调整,2015年CPI还会被额外拉低0.3-0.4个百分点,PPI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会被进一步拉低0.5个百分点。
自2014年11月初以来,国际油价已下跌40%左右、国内油价下跌20%左右。基于上述敏感性分析,瑞银估计本轮油价下跌可以提振中国GDP增长0.2-0.3个百分点。其维持对中国2015年GDP增长6.8%的基准预测不变。它还预计中国央行会在低通胀环境里进一步降息(2015年至少降息两次),但强调降息的目的是抑制实际利率攀升、避免信贷条件被动紧缩,而不是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
争议降价加税
而对于普通民众的观感来说,此前“一降油价就增税”的做法则导致了强烈争议。
财政部曾分别在2014年11月29日、12月13日和2015年1月13日三次上调了成品油消费税。其中,汽油累计上调0.52元/升,柴油累计上调0.4元/升,涨幅均超过50%。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这一涨幅已经较大,且消费者对价跌税涨抵触情绪大,或导致最近的1月26日这轮调价周期消费税未再“搅局”。
路透社报道称,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中至今重挫六成,而中国成品油价同期跌幅却不足三成,究其原因,两个月内三次毫无顾忌地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抵减了部分油价跌幅。尽管“加税没商量”的做法从中国目前规章看并无违规,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中国在税收法定性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剧的背景下,趁国际油价暴跌如此频密地增加成品油消费税,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此前政府出台一系列减税举措的美誉。
消费税目前是由全国人大授权,并依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由国务院决定税目、税率的调整,因此连续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有其合法性。同时,财政部门也给出涨税理由:为促进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但包括消费税等在内的15个税种的开征,都是依据一些行政法规或暂行条例,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的税收法定原则。目前真正通过人大立法的只有3个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属于地方税种的车船税。
张斌也表示,消费税调整的发布欠缺和市场沟通的机制,因为如此大的涨幅,至少需要提前做些相应公示或者民意调查,让外界有个心理预期,可能就不会对跌价又伴随着消费税上涨而造成争议和抵触情绪。“政策发布应有合理的沟通机制,才能让公众认同,否则质疑声必然远大过赞美声。”
随着多次上涨消费税,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包括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等加起来,税收占油价比例或已超过40%(之前也有业内普遍说法是大概在35%-36%左右,同时各地油价不一样,税收在油价构成中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张斌预计,国家一直强调经过税费来促进节能减排,因此未来消费税仍存在调整的空间。“当然我们也预测,消费税不会只涨不跌,在成品油定价机制、税费改革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消费税也存在回落的可能。只不过,对于政策调控,仍要视国家的宏觀环境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