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目前全球走私军火的交易额急剧膨胀,已由1992年的185亿美元飙升到1000亿美元左右。走私的军火也无所不包,小到手榴弹,大到飞机、坦克等。
但是最让各国反恐专家们担心的是,核材料与核武器部件走私也屢见不鲜——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个曾经的超级军事大国留下了许多核武器和核材料,它们零乱地散落在多个国家。遗憾的是,这些国家缺乏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最近有美国媒体就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根据过去五年的跟踪调查,贫穷的东欧小国摩尔多瓦正成为核材料的走私贩卖中心……
目前,东欧国家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最为关注和担心的地区——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们与当地警方合作,阻止了多起犯罪团伙出售放射性核材料的企图。如今,他们向外界展示案件经过,目的就是让国际社会和民众来关注核黑市的危险之处。
声称有铯,“伊斯兰国”是绝佳交易对象 “如果你和他们有联系,业务将会顺利。”武器走私集团的摩尔多瓦代理人瓦伦汀·格罗索这样说。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伊斯兰国”——在经历了20多次见面和谈判后,瓦伦汀·格罗索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的“老板”认为来自中东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是绝佳的交易对象。
瓦伦汀·格罗索还声称,他们手头有足够的核材料铯-137,这是制造脏弹的最佳材料——这让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摩尔多瓦警方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人员惊出一身冷汗。
据称,铯-137是核弹、核武器试验和核反应堆内核裂变的副产品之一,它会释放伽马射线。如果有人透过进食或呼吸摄入了铯-137,身体将产生持久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出现恶性反应。因此,联合调查组决定收网,瓦伦汀·格罗索和另外2个男人在今年2月19日被捕。这也是在过去五年时间里,联合调查组破获的第四起涉及核材料的走私案件。
但是在摩尔多瓦警方看来,这样的案件绝不是个例,甚至可能有相当数量的核材料已经流入了黑市。调查过所有四起案件,并曾担任卧底重任的摩尔多瓦警官康斯坦丁·马利奇就说:“我们预测会有更多的案件,只要走私者认为他们能赚大钱,他们会继续这么做。”
卧底调查,神秘人物参与其中 康斯坦丁·马利奇在2014年破获的核材料走私案件中担任卧底。当时,有一名线人告诉他,有两个武器走私团伙在出售核材料,其中一个愿意提供铀,另一个可以出售铯。
在向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后,马利奇冒充一个来自中东的买家,展开卧底行动。有走私贩告诉马利奇,他们得到了俄罗斯位于克里米亚的军事装备。这在一名走私团伙的手机短信以及通话中得到证实,警方还发现,他们甚至愿意出售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系统。
2014年12月3日,5名涉嫌此案的犯罪嫌疑人被捕,他们希望以1.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00克铀,这些嫌疑人中,还有一个叫做特奥多尔·彻图鲁斯的男子——他是被称为“上校”亚历山大·阿亨科的代理人。亚历山大·阿亨科涉嫌在2011年的一起核材料走私交易,这也是联合调查组认为最危险的一次。
摩尔多瓦警方认为,亚历山大·阿亨科是某国一个军官,在情报机构工作,因为为阿亨科工作的代理人特奥多尔·彻图鲁斯曾计划出售武器级的铀-235和脏弹设计图。
据称,亚历山大·阿亨科是一个秃顶有胡须的男人。2011年6月,在代理人特奥多尔·彻图鲁斯联系上了买家之后,他安排一个来自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的警官将核材料铀带进摩尔多瓦境内。与此同时,他还安排妻子加林娜到摩尔多瓦的边境购物,并接收这些“货物”。
此后,加林娜抵达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将拿到手的铀放进一个绿色袋子,而穿着深色西装和条纹领带的特奥多尔·彻图鲁斯则带着“买家”在灰色宝马车里等待。
特奥多尔·彻图鲁斯随后把铀卖给“中东买家”——他们达成了协议,10克铀换取32万欧元。等到特奥多尔·彻图鲁斯在银行里确认收到钱时,摩尔多瓦警方出击,人赃并获,特奥多尔·彻图鲁斯和加林娜同时被捕。
堪比核弹,能交易10公斤铀数量巨大 也就是从这起案件中,联合调查组认为亚历山大·阿亨科是一个危险人物,因为他们在和“买家”的交易中,表示他们1次提供1公斤的铀原料,价值3200万欧元,甚至还探讨了交易10公斤铀的可能性。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因为1945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也只是需要110磅(约50公斤)浓度在90%以上的铀。
后来,对特奥多尔·彻图鲁斯的住处进行搜查后也显示,有证据表明他正在将核材料卖给一个真正的买家。调查人员发现,一名叫做约瑟夫·费萨尔·易卜拉欣的苏丹人正从他这里购买攻击直升机和装甲车。
特奥多尔·彻图鲁斯有易卜拉欣的护照副本,证明他试图帮助易卜拉欣获得摩尔多瓦签证。他们之间的聊天记录则显示,易卜拉欣对铀和脏弹更感兴趣。
曾在美国能源部以及国家核安全管理局任职的负责人安德鲁·伯聂乌斯基说,这些事件表明核威胁是真实的。“如果恐怖分子获得高浓缩铀,他们将克服最困难的障碍,从而制造一个核装置。”
让西方担心的是,如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明确表达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核材料走私更加危险。曾经在克林顿政府中负责对俄罗斯核武库研究的哈佛大学教授马修·邦恩说,“在伊斯兰国时代,特别可怕的是核武器走私者与真正的买家建立起联系”。
相关链接 核黑市现状
谁在觊觎“核遗产” 尽管多年来花费数亿美元打击核材料的走私行为,但在前苏联周边国家,这类黑市依然活跃,核材料与核武器部件走私在东欧地区也屡见不鲜。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核弹级的铀和钚,以及用于制造脏弹的铯和铱。
“监守自盗” 对原苏联核武器失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据披露,苏联在1991年拥有战略和战术核弹头2.7万余枚,其中战略核弹头1.1万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4个国家继承了这份庞大的“家业”。其中,俄罗斯占据了绝大部分。虽然俄罗斯政府已经对很多核武器材料进行了机密储藏,但放射性核材料还是缺乏监管。
1999年,时任俄原子能部核材料登记和监督处处长叶拉斯托夫就透露,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发生了52起核材料盗窃案。比如在1993年12月,乌克兰内务部工作人员当场抓住了一伙准备将铀-235偷运出国的“生意人”。而在1998年,俄罗斯一个武器工厂的人员曾偷了18.5公斤的核原料,这几乎足够制造一枚核弹。
最近几年之间,美国政府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帮助俄罗斯更新他们的核设施,提高安全系数以及处理一些失效和损坏的核弹头,但该合作在2014年结束,也为俄罗斯核武库增加了变数。
“转手谋利” 而对于极端组织来说,偷一个核弹头可能很难,但是获得和倒卖一些制造炸弹的放射性原料绝非难事。俄罗斯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亚历山大·德沃肯认为,相对军方核武库,民用设施更容易“出岔子”,因为它们的管理相对松散。
2001年7月25日,南高加索地区的反恐警察在一家旅馆里搜出了一个大玻璃瓶,里面装着1.7公斤高浓度铀。调查结果是,这些铀是一个海军上尉和3个失业者从核潜艇里偷出来的,打算以每公斤8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
哈佛大学教授马修·邦恩说:“在核材料走私案件中,偶尔出现的真正买家是真实存在的威胁。但有人在积极购买能够用于秘密制造核弹的材料,更大可能是为了转手获取利润。”摘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