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崔正化

2015-06-10 15:31东旭
私人飞机 2015年7期
关键词:塑料艺术家韩国

东旭

崔正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说这个世界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跟着这个世界发展的话,他会疯掉。因此,为了让自己能够慢下来,享受一份慢生活,崔正化从来不用手机。聊到这个话题时,他还饶有兴致地念了一句诗:饭啊,要慢慢嚼;路啊,要慢慢走;话啊,要慢慢说;什么都要慢慢的,慢慢的。

人物介绍

崔正化,196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西洋画系。现任心窗视觉开发研究所(Ghaseum Studio)所长。他是一位综合性艺术家,创作范畴涉及到“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攝影艺术、舞台设计、平面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装置艺术等等,但他却自称为“业余艺术家”。艺术界评他为“双年展艺术家(除了卡塞尔文献展,他几乎参加遍了国际上重要双年展和三年展)”或“代表90年代韩国当代艺术面貌的象征性人物”。崔正化与草间弥生、村上隆一起被国际当代艺术界称为“把消费和文化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教父”。

崔正化这样看待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看法:“我的作品是由观众完成的,我把作品做完之后,就不属于我了,而是属于大家的。我认为当代艺术是不需要作品阐释的,每个人有什么感受就是答案。”

2015年5月22号,崔正化在北京芳草地展览馆和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推出了他在中国的最新个展“五蕴”。这个展览一直会持续到7月22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商场里近距离地观看这些作品,接触和了解这位被称为“塑料炼金术师”的韩国艺术家。在看作品的时候请四下张望一下,有可能崔正化正在远远观察着你的反应。你得知道,在他的眼里,观众欣赏完的反应占据着作品的绝大部分意义。

布置在商场里的作品有《花、花、花》、《水果、水果、水果》、《关于烦躁》、《宇宙》等;在芳草地展览馆展示的作品,除了他的代表作《会呼吸的花》、《大活宝》、《关系项-世界》、《混秩序》、《怜悯》等作品,还有首次展出的《五蕴》、《某本中国百科全书》等最新作品。

崔正化擅长把平凡的生活元素融入作品中,经常在跳蚤市场和小地摊找灵感。他在那里淘来了许多的东西,像拖把、搓衣板、已经无法骑的三轮车等等。“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畸形形态总是会令我眼前一亮,心中一阵激动……每次遇到这些东西,我都会体会到艺术这虚无中的虚无。同时,我会向这些有幸邂逅的造型高手谦卑地鞠上一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在赞美日常之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我的伙伴和我的搭档。”崔正化的注意力会放在其他人不会留意的地方,他是真正的生活中的艺术家,他现在又成了不用买门票就能轻易接近的“商场艺术家”。

崔正化是一个靠酒、烟和女人来激发灵感的艺术家,他用灵感创造出作品,进而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接近艺术,但他从来也没有奢望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艺术家的想象力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会逐渐改变可以改变世界的人。这个过程让人看起来很奇妙,但又是很美好、美丽的过程。我想说,使得美变得更加美的美当然是美,但我认为,让人思考美是什么的美更加是美。”崔正化如是说道。

Q&A

Q:您既是画家、设计师,摄影家、装置艺术家,您又自称“业余艺术家”,这么多头衔集于一身,更希望大众通过什么身份认识您?

A:其实不必分这么细,统一说来我做的就是艺术,就像人有5个手指头,全都长在手上统称手。还接着用手打个比方,人如果只有一只手很不方便,有两只手会更方便,可是光有手也不行,还要有胳膊、身体。大家问我,你的工作的是什么?我会回答,做好崔正化。

Q:您就读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西洋画系,可是毕业后没有从事绘画相关的工作,而是成为了一个室内装潢设计师,能说说原因吗?

A:首先是为了糊口,那个时候我的同学多数走两条路:要不去留学,要不就办班挣钱。可是,这两种我都不太喜欢。当时考虑如果去做室内装修,对空间的了解会提高,也会接触很多的材料,更多去思考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我做装修的项目涵盖了酒店、服装店、住宅等等,后来在自己装修的酒店里也举办过展览。其实我觉得我在学校学到东西并不是特别多,反而毕业之后在施工场地和工厂这些更靠近我们生活的地方学到的东西更多。在学校的时候,我也经常不去上课,一个月去一次已经很不错了。主要是在酒吧学习,通过交女朋友学习,我觉得很多艺术家是为了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认可,会拼命去创造新的东西,这就是阴阳的道理。

Q:后来到了1990年您还是选择了回归画界,创作并参与了1990年8月的“周日首尔”展,当时为什么选择回归?

A:我认为艺术家这样一个身份和这个世界、社会、生活永远处于不和的状态。我策划这个展览,是因为我觉得之前的展览特别无聊。当时在韩国不论政坛还是社会上左派、右派分得很明显,其实你看人的心脏也分左心房和右心房,两个心房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好的心脏,所以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吵得不可开交,我看他们一直吵架觉得没有价值。虽然我个人能力很微小,但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脑子里的观念,通过我的手实现出来,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我刚开始做创作的时候,大家评价我说,崔正化就是凭自己感觉做事的人,并没有看到我在想什么,我就想证明我是一个认真思考的艺术家。

Q:从您的作品来看,塑料是您最喜欢的创作材质之一,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材质?

A:虽然我没怎么去上学,但每次上学的路上,在路边都会看到一些塑料袋,我觉得塑料袋给人感觉还挺好的,所以就在思考它为什么会给我这样的感受。1985年,我第一次出国旅行,去的是香港。到那之后发现即使是在当时更发达的香港塑料垃圾也很多,所以感触很深。也正是从那次开始,我很专心去想城市、塑料、散步、风景、垃圾这些看起来搭不在一起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当时在韩国不管是富人家也好,普通的老百姓家也好,家里都会有塑料盆子,家家都会用这个塑料盆腌制泡菜或者洗蔬菜,总是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我仔细想了想,发觉其实它是一个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的共通的符号。

我母亲有一个爱好是养花,在养真花的同时也会配上假花去衬托一下氛围。后来,我在其他人家里的花盆里也会看到真花、假花插在一起的场景。大家看到假花之后,会惊叹它长得和真花一样,然后去碰一下。看到真花以后,会猜想是不是是假的,也去碰一下,然后把它碰坏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我就想真花和假花到底哪一个是一次性的物质。通过这样的思考,我就想到塑料可以起到拉近艺术和生活之间距离的作用。大家说人造的环境和自然的环境是排斥的,但我并不这样认为,通过我的创新方式,可以让这两者达到很和谐的状态。在之后的创作中,我总喜欢把塑料当成象征所有元素的材料来创造作品。

Q:您对高端艺术精英主义有着天生的不屑,也有对当代艺术等级体系的反感,这种不屑和反感是否有什么深层次原因?是否和您年轻时的某些经历有关?

A:当时不去上学就代表不想被这样一个制度束缚。因为父亲是军人,家要随着父亲调驻,所以就要不停搬家,换不同的学校。只在小学的6年时间里我就转了8次学,所以很难交上朋友,一直处于被排斥的状态。每次转学的时候都要向班里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一个环节,也不被同学欢迎。

我反对艺术等级体系是因为我觉得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制度、系统会把艺术搞得很“坏”。艺术品的市场价定的过于高,这样的话自然就产生门槛,普通人想要接近它、欣赏它变得非常困难。我的创造不是从美术馆这样的正规场所里开始做的,而是从贴近老百姓的地方开始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算是“诱饵”,也可以说是“拉客的”,拉着大家来欣赏艺术。艺术品放在公共场所,没有必要收门票,大家也都容易看得到。我曾经也做过村庄艺术规划的公共艺术项目,通过这件事,我就更加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做着做着我就变成了不是美术馆喜欢的艺术家,而是商场喜欢的艺术家。

Q:您平常生活中喜欢什么消遣方式?

A:日常生活挺普通的,散步、看书、看电影、谈恋爱,其中最重要的是散步。我想送给大家这样一句话:困难很多的时候要走一走,边走边想,什么时候都能解决问题。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发展迅速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所以我还想再送给大家一句话:饭啊,要慢慢嚼;路啊,要慢慢走;话啊,要慢慢说;什么都要慢慢的,慢慢的。

编辑 扈学辉

猜你喜欢
塑料艺术家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塑料也高级
塑料
塑料和聚合物的超声焊接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