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次生低产低效林改造试验

2015-06-10 11:42王淑坤
防护林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针叶树复层次生林

王淑坤

(凤城市青山保护局,辽宁 丹东 118100)

辽东原始红松林因受人为重度干扰和破坏性掠夺采伐方式影响,经历过不同阶段的次生林演替,但地下种子库乔灌草的组成仍然保持着始前和始后的物种基本组成状态。受不同阶段的演替影响,物种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为的强度干扰使某些林相发生退化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1]。任其自然演替,虽然能够逐渐向顶级植被群落过渡,但需要几代人漫长时间等待。因此,促使次生低效林向着较高效益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演替[2],仍需要去做许多潜心研究,以期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1 研究区域的概况

研究区域地处长白山龙岗山脉和千山山脉,年降水量700~1 200mm,水量较充沛,主要分布在6月下旬和9月上旬,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为降雪期,积雪天数120d,全年无霜期130~150d。冻土深度为1.1~1.3m。

2 次生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

2.1 低效林复层改育类型

依据地形坡度,尤其在水溪两岸,把陡峭的山体坡度>26°次生林,利用萌生、竞争、自我修复的原理,进行禁伐、禁牧。采用抚育措施,在林窗和空地诱导阔叶萌生,并适当栽植针叶树种,最终形成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针阔混交类型。

2.2 整体改育类型

对坡度较缓、树种单一,成熟及老熟林、林相残破、病虫危害严重,呈明显退化迹象的次生林,应采取整体改造,采用皆伐更新的手段,促进伐根的萌生,进行更新复壮。在适当的斑块面积内引入红、樟、落、云冷杉等针叶树种和珍贵阔叶树种,如核桃楸、水曲柳、黄波罗、紫椴等优良树种进行人为干预,最终改造成珍贵阔叶树种和优势针叶树种,形成混交、复层、异龄结构的主导类型。

2.3 局部改造类型

在斑块分布相对比重较大,树种混交度较低,呈不均匀分布的单层林,可采取块状或带状更新调整,伐除稀疏,补替珍贵树种或针叶树种,斑块和带状的大小以目标树种成熟龄高度的3~4倍为佳,通过经营和生态功能保护,最终形成斑块状的针阔混交林。

2.4 目标树抚育择伐改造型

在次生林郁闭度介于0.4~0.6之间的林分,应本着“伐老除弱,去腐留强”的原则,伐除弯曲树、丛生状多分叉树、折头劈裂木、病腐木,保留中龄树和分散疏密度较好的中小径幼树,有目的形成树木年龄有较大差异的林分梯度[3,4],在次生林里人工适当补植针叶树种,如红松、云冷杉等耐阴树种,形成结构稳定的针阔复层异龄林[5,6]。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效林复层改育类型

2000年对凤城通远堡林场、清原大边沟林场、甘井子林场柞木林进行低效林复层改育,利用萌生、竞争、自我修复的原理,择伐病腐树、多分杈无主干树,保留0.5~0.7郁闭度,适当在林窗和空地栽植红松,使冠下红松保存率平均达到88%以上,最终通过人工介入抚育形成针阔混交林类型,达到郁闭度0.85~0.90。2010调查,10年生红松生长量为树高2.2~2.5m、胸径2.0~2.8cm,见表1。

表1 封育养护类型冠下红松生长试验结果

3.2 整体改育类型

2004年进行次生林改育,2014年进行调查。改育前蒙古栎树林龄为50a,主要以蒙古栎为主,尚有稀少的花曲柳、紫椴和色木槭。主要对蒙古栎进行主体疏伐作业,保留花曲柳、紫椴和色木槭,冠下补植冷杉,10年生冷杉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见表2。

表2 整体改育类型冠下冷杉生长效果

3.3 局部改造类型

表3 局部改造类型生长效果

局部改造类型是在清原大边沟林场进行的,2008年造林,2013年调查,林分组成是7蒙古栎、1紫椴、1花曲柳和1色木槭,林分平均高为19m。按小斑块进行补植,斑块面积分4~8m2不等,营造的树种为落叶松,小斑块株行距为2.0m×2m,结果见表3。

4 结论与建议

次生低效林改造的树种,应从不同坡向和坡位进行考虑,因地而异。阳坡应选择阳性树种,如樟子松、油松。阴坡应选择耐阴树种如红松、红皮云杉、冷杉等以形成针阔混交林。

择伐改造可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种,且有培育价值的林分。择伐老、弱和病虫害危害的残次树,进行林分空间结构重新调整和分配,在林隙和冠下引进适宜的针叶树种,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

为了克服目前大面积普遍营造落叶松和红松针叶林的现状,在次生林培育方向上,应该着眼培育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阔叶混交树种,如核桃楸、水曲柳、紫椴、黄波罗、裂叶榆等珍贵树种,少栽或不栽低价阔叶树种,因树种选择不当经济效益不好,伤害林农的现象发生。

[1]邓龙,张文达,廖洪伟.次生低产林的形成演替规律与改造对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3):55-56

[2]徐起.次生低效林优化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2003,28(6):18-19

[3]刘玉民,吴青山,刘亚敏,等,次生林抚育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546-549

[4]孙洪志,屈红军,石丽艳,等.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2):97-98

[5]孙洪志,屈红军,郝雨,等.次生林改造的几种模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31-32

[6]赵利群,翁国盛,高秀芹.次生林综述[J].防护林科技,2006(5):47-49

猜你喜欢
针叶树复层次生林
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
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工艺研究
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对光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
阜新地区天然次生林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
针叶树容器苗木培育技术
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措施探讨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大面积耐磨复层钢板成套制造技术
金属基复层材料应变计算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