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玲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贯彻及落实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加强合作的学习过程,小学课堂高效率的提升必须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主要任务。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特征,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自身主导的特殊场景中全面融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热情以及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情境下都可以快速地提高,因此应加强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情境的渲染,我们可以采用音乐和图画这两种方式,它们都可以在表达文义的同时反映出生活的情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感官调动起来。我们可以将绘画、音乐以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相链接,将声、色、形、情、境融为一体。比如:《九寨沟》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程。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四川九寨沟的短片;其次,让学生欣赏九寨沟的美并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样一幅美景的呢?以此创设情境,引发阅读期待,正所谓“不启不发”,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将文中的描述和短片上的图片比较,从中理解作者描写九寨沟的文字的含义。
二、利用文本空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
新教材的空白之处不胜枚举,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通过说话、朗读、表演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而且还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张力。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有时可以通过借助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利用文本空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比如,《狼与小羊》一文,教师在最后环节进行提问:“当狼最后扑向小羊时,结果会怎么样?”这时,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当狼最后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恰巧撞到羊后面的石头,摔倒在地上,小羊快速离去……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是重复的考察标准知识,它再现了课内知识,而课内书面情境教学大多由课外知识转变。
为加强语文情境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上多角度考虑问题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当火柴第一次划亮时,小女孩看到火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果你是文中小女孩的朋友,当你看到亮亮的火柴时,你觉得小女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假如你是文中女孩,你此时此刻心里会怎么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上体会生活中的艰难,还能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喜悦以及她的凄凉,通过强烈的对比还能感受到小女孩最期望的东西。最后,教师可以发挥自主创造性能力,将文中结局改变,即:小女孩在快被冻死的时候,天使奶奶来到了她的身边……那么,她们在一起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重新排序整合那些没有顺序、杂乱无章的历史信息,集中起分散的信息技术资源,将会加快资料的搜集,查找,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例如:上课用的教学短片、课后作业研究、教学常见的知识以及教学心得等等分门别类,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方便教师间接或者与学生直接的讨论。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船长》的课堂教学中,该文章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特色,首先是采用描写人物行动以及人物语言的方式将人物的品质合理的表现,其次是互相结合议论以及叙述。该篇文章需要学生在情感上全面认同船长的品质,但由于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受过苦难,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对船长的特征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该注重实际,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方式符合学生特征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该篇文章有一定的理解,且能够有感情、流利以及正确的朗读。对于该篇论文的生字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生字构成词语的基本含义有着全面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班级交流、小组辩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将自己的见解发表,通过多媒体将遇到惊险的情况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于特殊环境下各种人物的特殊反应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课文内容有链接,确保学生能够总结段落大意以及分段课文,使学生对于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精神有着一定的了解。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将不断发展变化,信息技术也会更加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得以发挥作用。要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时应注重灵活,将信息技术及语文教学的发展形势相结合,实现新的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