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洋 孙浩
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探其源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经久不衰,绵延至今。随着文明发展的进程,玉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中华文化独有之角色,尤以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独特、风格各异而闻名遐迩。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成长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首先是神权和礼仪特征,玉器在品种、数量、使用范围上更加丰富,在祭祀、丧葬和礼仪的运用上更加规范;其次是商周时期生活实用玉器大量涌现,开拓了实用玉器的先河;再次,装饰器是商周玉器的大宗,这些装饰品既有美观作用,有些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玉文化中,动物形佩饰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题材,龙、凤、虎、鹰、蚕等动物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被赋予了主宰风雨、载人升天、降临祥瑞等神奇功能。现选取部分山东滕州市出土的商周动物形玉佩饰,以飨读者。
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十二生肖之一,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字里行间透露出龙的神秘。由于龙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而成为玉器上的主要创作题材。
夔龙纹玉璜(图1),西周璜形佩饰,长9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玉质青绿色,局部呈鸡骨白,两面纹饰相同,龙纹璜一体两头,脊部琢出脊牙,通体以双钩阴线琢出纹饰,嘴角各有一圆孔可供佩系之用。龙纹璜通体光洁润泽,做工精细规整,刀法挺劲刚直,线条粗放有力,均具有西周早期玉雕龙纹的特征,是难得的玉雕标本。
透雕龙形饰(图2),西周佩饰,长4.5厘米,宽2.5厘米。玉质黄褐色,此器扁平,表面抛光,正面镂雕S形双首共身龙,背面光素无纹。龙首分位于左上和右下角,斜向对称。龙角顶部有凸脊,形如冠状。吻部上卷,下颌及长舌向后勾卷。龙角、突脊、吻部卷曲处和足等凸出处,沿器身的上下两缘形成脊齿状。器身周边雕刻细阴线纹轮廓线,中部纵贯双阴线纹与两端龙眼相连。此器应是组玉佩中的组件之一,其左右两侧与背部各有两个对穿孔,横向贯通龙身,可与其他玉饰穿缀。此造型开战国S形玉龙佩之先河。
东汉王充《论衡书解篇》“龙鳞有文,于蛇有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龟知,背负文”,龙为四灵之长,凤为百鸟之冠,虎为兽中之王,龟为甲虫之首。龙、凤、虎、龟各因其特性而成为动物界的能者,虎因为其威猛,成为大虫之神。
玉虎(图3),春秋时期佩饰,长7.2厘米,高3.8厘米。玉质绿色,侵蚀严重,玉虎作回首状,尾巴卷起上扬,通体饰隐起卷云纹,雕琢古朴,造型夸张抽象,背上一圆孔,可供佩系。
玉虎(图4),西周佩饰,通长6.2厘米,高3.5厘米。玉质大小、形制相同,黄白色,通体有褐色斑点,扁平体,卧姿,卷尾,头尾各有一穿孔。
商周玉鸟种类颇多,如展翅飞翔的鹰、曲颈栖息的鹤、长尾下垂的凤、短尾矫捷的燕等,可以说应有尽有。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尽力夸张其不同姿态。说明玉雕表现的不仅是现实动物世界,也更注重想象中的动物世界。同时对鸟类进行了神化,有兽首鸟身,鸟首兽身,其特点有嘴向前回勾,或蹲坐式,或飞翔式,有的冠部极度夸张,其冠比鸟体还长,失去了正常比例。
玉鸟(图5),西周装饰品,长4.6厘米。玉质为青色,局部沁鸡骨白,玉鸟刻划古拙简练,尖嘴上扬,圆睛,长尾,脯部钻有一圆孔,作佩系之用。
玉燕(图6),西周装饰品,通长2.8厘米。玉质为碧绿色,有褐色斑点,扁平体,大眼,尖吻,展翼,剪式尾,一翼殘。
西周时期,大型墓有在棺椁的帷幕上悬挂玉鱼的葬习,多的可达数十件。鱼是人们最早关注的动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鱼纹图案。佩鱼之风始于商代,玉雕中有片状鱼,多为平直状,有些口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周代玉鱼多呈弯形,少数玉鱼还雕刻鱼鳞,形象更为生动。
玉鱼(图7),西周佩饰,长8.4厘米,宽1厘米。玉质为青玉,鱼体扁平细长,阴线刻出鱼眼、鱼鳍等,雕刻简练,形象生动。鱼嘴处有一穿孔,可佩系。
玉鱼(图8),西周佩饰,长8.7厘米,宽2.3厘米。玉质青黄色,有褐色斑点,通体磨光,曲体弓背,刀状尾,颚下伸出一肢,两端各钻一孔,两面匀称的细阴线琢出圆眼、腮、鳍等部位。
玉兔(图9),西周装饰品,长4.3厘米,高2.6厘米。玉质深碧色,玉兔体扁平,造型突出了大耳朵,以阴线刻出眼、嘴、肢体,前腿处有一圆孔,以供佩系。此器造型稍异,乖巧可爱。兔形玉佩最早见于商代,以妇好墓出土最为典型。玉兔的耳略向后抿,作奔跑状,眼圆睁、腿部摆动、尾部翘起,灵活中透出机敏,动感很强。
石犀牛(图10),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通长4.2厘米,通高2.1厘米。青灰石,质地细腻,中部拦腰有一周白石隔,圆雕,体呈静立状,左前蹄稍残,下颌前端有一穿孔。
商周动物形玉佩饰,以其精巧的雕工、奇妙的构思、简洁明快的工艺令人慨叹。在题材上,凡飞禽走兽、鱼虫百怪、神人物象,无所不有。在商周玉雕中,飞禽走兽皆来源于生活,造型准确,以正面、侧面和圆雕造型为主。根据不同的视觉审美要求,因形施艺,动与静的习性特征完美统一,这是商周时期玉器造型的一个重要特点。
商周动物形玉雕的另一个特点是天、地、人、神合一的精神内涵。在动物形玉雕中,商周人借玉雕抒发对动物繁衍的企盼,展现动物的自然性、动物与人的和谐性,表现动物性与人格性的统一,人与动物和大自然之间的生命依存关系。
滕州出土的商周玉器,在沁色上虽然有的表面沁蚀非常严重,但更多的则是玉器本身的质变替代了严重的表面受沁现象。这种情况与高古玉器通常所表现出来的斑驳陆离的沁色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它不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变化,而是一种由里及表的玉变(也叫质变)现象。
在选材用料上既可以看到一些至今仍在沿用的玉材,如新疆和田玉,也可以看到一些目前几近绝迹却较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青黄色的优质玉材,既可以看到常见的美石如玛瑙、水晶或绿松石,也可以看到现今并不多见的那些呈深灰色或赭褐色的地方性玉材。
在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上将繁复与简洁、粗犷与洗练、流畅与稚拙、精雕与细琢的立体感和大刀阔斧的动态感,相互交织,完美融合,构成了商周玉器雕琢的基本技法,可谓巧夺天工、千姿百态。(责编: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