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吉金

2015-06-09 20:05武贞
收藏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器身饕餮青铜器

武贞

河北地处中国的华北平原北部,燕赵大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从200万年的阳原泥河湾遗址到7000多年前的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从战国中山国出土文物到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无不记录着河北灿烂的历史文明。

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以计数的青铜器具有着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北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尤其战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华美,风格独特,称誉海内外,在中国的青铜时代中占有重要地位。

河北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是1955年河北唐山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梯形穿孔红铜片,含铜量97.75%~99.33%,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器之一。尽管是纯铜制品,不能作为青铜器,但它们是人类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产物,为研究我国青铜铸造史提供了早期样品。

从夏代冶铜开始,人类就向着青铜文明时代进发。商代青铜技艺突飞猛进,各种青铜器出现,商代中晚期是中国青铜器走向鼎盛的时期。今河北中南部地区是商王朝的王畿之地,商王祖乙迁都于邢长达47年之久,经考古证实邢即今河北邢台市西南,商代其他方国和部族散布河北各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河北境内发现的先商与商代文化遗址达百余处,其中,很多遗址都是商文化在北部地区的典型代表。1966年河北磁县下七垣村西南发现大量先商和商代遗迹,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考究,制作精良,其中多件器物带有“受”、“启”等商代大族的族徽铭文,此次考古发掘也为河北商文化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地层根据。如夔纹蝉纹铜鼎(图1),通高24厘米,口径18厘米。1966年河北磁县下七垣商墓出土。口微敛,折沿,直耳,圆腹,圜底,柱形足。腹部有烟熏痕迹。器身装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夔纹和蝉纹。足部饰蝉纹和卷云纹,两耳外侧饰变形夔龙纹。

1973年至1974年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示出河北境内一个颇具创造力、具有灿烂文明的商代方国。遗址出土180件青铜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铁刃青铜钺,经鉴定铁刃部分是用陨铁加热锻造而成,表明河北商代先民早在3400多年前,就对铁的性质和作用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在其铸造过程中将铁刃包嵌于青铜器身中,这种将两种金属浇铸包嵌技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件饕餮纹铜钺(图2)即为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该钺长26.4厘米,钺身近似正方形,弧形刃,两角翘起,肩部有三个长穿,内长方形,中部一圆穿,后半部铸变形雷纹。钺身后半段饰饕餮纹,眉作云雷纹状,圆睛凸出,巨口镂空,中有两个对称的兽牙,整体造型张扬威武。

1991年河北定州北庄子42座商代墓葬出土了270多件制作精美的青铜器,部分器物上刻有铭文,对研究商代族群及方国部族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下几件铜器即为饕河北定州北庄子商代墓葬出土:

饕餮纹铜簋(图3),1991年河北定州北庄子66号商墓出土。通高15.5厘米,口径20厘米。侈口,方唇,鼓腹,高圈足,下部微外撇,腹上部有两个对称半圆形,上装饰有云雷纹和重环纹,上部做成羊头形状。口下装饰对夔三角纹,上腹部装饰夔纹,和对称的另两侧各铸有一羊头,中腹以下装饰四组饕餮纹和两条扉棱。圈足上饰有扉棱和夔纹组成的四组饕餮纹。

蕉叶纹铜觚(图4),高30.8厘米,口径16.2厘米。1991年河北定州北庄子83号商墓出土。大喇叭口,颈腹较细,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口下装饰一周对夔蕉叶纹,下饰四夔纹,腹部和足部各装饰饕餮纹和扉棱。圈足上装饰一周蝉纹。器型优美,纹饰繁缛。

饕餮纹铜方彝(图5),通高24.5厘米,口长12.5厘米,口宽9.7厘米。1991年河北定州北庄子61号商墓出土。长方形口,腹壁下部略内收,平底,长方形直圈足,盖的四角与器身四面的扉棱与器身相对应,足部四面各有一个弧形缺口,器身与盖均装饰饕餮纹,造型精美,浑厚庄重。

饕餮纹铜觥(图6),通高17厘米,长19.5厘米。1991年河北定州北庄子67号商墓出土。扁圆体,平底,椭圆形矮圈足,口部有一短流,流下装饰饕餮纹,口下装饰有夔纹。器身以云雷纹为地,装饰有饕餮纹和扉棱。为兽头形象,兽角有圆涡纹。盖为子口,流的上半部分为兽头,在兽头和饕餮纹之间的扉棱两边各有一条夔纹。制作精美,纹饰丰富。

雷纹饕餮纹铜瓿(图7),通高26.3厘米。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112号商墓出土。直口,短沿外侈,方唇,短颈,圆肩,扁圆腹,平底,矮圈足。颈部饰两周凸弦纹,肩上有三组目雷纹。腹部为饕餮纹,饕餮的眉稍上卷,大眼圆睛,鼻部凸起并向内卷成螺旋状,巨口獠牙,两尾下卷。足部也装饰有目雷纹。精细的线条和深浅凹凸的浮雕,将器物装饰得庄重华丽。

1975年武安市赵窑遗址商墓出土的青铜器也十分精美。如饕餮纹铜(图8),通高26.7厘米,口径17.5厘米。1975年武安市赵窑遗址商墓出土。敞口,宽沿,粗直颈,扁圆腹,圜底,沿上有菌形双柱,颈腹部设有带状单,三棱型足,颈、腹部饰两周以云雷纹为地的饕餮纹带。

羊首饕餮纹铜尊(图9)也为1975年武安市赵窑遗址商墓出土。高20.8厘米,口径25.4厘米,足径14.7厘米。敞口,束颈,折肩,斜直腹,圈足,颈部饰两周凸弦纹,肩部浮雕四个羊首,腹部及羊首间饰饕餮纹,圈足饰云雷纹及三个方形镂孔,内底阴刻盘蛇图案。器型稳重大方,纹饰繁缛。

河北出土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说明河北商代先民已熟练掌握青铜制造技艺,制作的青铜器品类繁多,用途多样,纹饰端庄华美,创造了高度的青铜文明。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器型、纹饰、铭文等研究发现,河北商代青铜文化面貌与殷商王朝青铜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对全面研究殷商青铜文化的来源以及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确保周统治的长治久安,实行分封制,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在今河北境内南部有周王室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邢国,北部有燕国。除此之外,还有孤竹国、国、代国、房国、肥国、鼓国、山戎等其他方国以及部族。1978年河北元氏西张村发现有西周早期遗址和墓葬,出土青铜器34件,其中臣谏簋、叔(què)父卣等多件青铜礼器内刻有铭文,分别记载了邢侯领兵战戎人、邢侯应允国选定传位人等事件,首次证实了邢国的确切地理位置,记录了邢国北部存在的国,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具有高度的史料价值。

臣谏簋(图10),通高13.1厘米,口径17.1厘米,腹深10厘米。1978年河北元氏西张村西周墓出土。无盖,敛口,卷沿,方唇,四只兽首耳,下有长方形垂珥,圜底近平,矮圈足,腹部饰象纹,圈足部分在雷纹地上饰以凸起的蛇纹。器内底有铭文72字,记载了邢侯搏戎等历史事件,证明了西周邢国所在地即今河北邢台。

叔(què)父卣(图11),高26.5厘米,宽30厘米。1978年河北元氏西张村西周墓出土。垂腹,圈足,有盖,器身与盖上装饰有夔纹。器与盖上各铸铭文62字,铭文内容相同,记载了叔父教育弟弟要敬事邢侯的嘱托。

1997年邢台葛家庄邢国墓葬群出土的礼器、车马器、兵器等大量青铜器,经过发掘解决了争论多年的邢国地望问题,为研究河北商周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西周燕国的青铜器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辽宁喀左等地均有重要发现。春秋时期,燕国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曾三易国都。1957年河北张家口怀来甘子堡,1963年、1980年河北怀来北辛堡春秋墓葬群出土有三角云纹孟姬、环系蟠虺凤鸟纹铜、刻铭夔纹双附耳铜盘、蟠虺纹双龙虎耳铜等极具特色的燕國早期青铜器,造型古朴,制作精良,是河北省近年来发现的燕国青铜器珍品。由于邢国、燕国地处北方,离周朝的王之地较远,因而保存西周以来青铜器的传统特点较多,但比西周初期青铜器的制作则有了更大的进步,器物形制轻薄灵巧,花纹细致繁复,铭文讲究,多带有装饰性。

三角云纹孟姬(图12),高15厘米,1957年怀来县甘子堡春秋墓出土。敛口,深腹,敞口流,兽形柄,蹄形状矮足。器身阴刻三角纹,上饰卷云纹。内底刻有铭文“佳正月初吉丁亥,蔡叔季之孙,员媵孟姬有之妇盘。用祈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反映出春秋时期燕国与蔡国互通婚嫁的史实。

环系蟠虺凤鸟纹铜(图13),通高29.6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9.5厘米。器口外折,宽沿,方唇,短直颈内折。肩部附四个环耳,其中兽耳和立耳各一对,间隔排列,立环耳上饰绳纹,兽耳上兽的耳、眼、额部原有镶嵌现已失。四耳间各有一枚圆形凸起,内饰蛇纹。腹上部饰一组蟠虺纹带,上下各有一周绳纹,腹中部饰一周二方连续的凤鸟纹。盖边沿饰绳纹一周,凹弦纹两周,捉手周壁饰镂空的四蛙和蟠虺纹,盖顶饰龟甲纹。 (未完待续)(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器身饕餮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它就是饕餮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
变压器建模不同对模态分析的影响
一种使用接触传感器且可减震的变压器
世界首台27/1000千伏高变比变压器通过局放实验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