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全球都出现了“跨界”的风潮,声乐领域中的跨界也是层出不穷,声乐跨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本文从声乐跨界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声乐领域跨界的五种类型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跨界 声乐跨界 跨界演唱
一 声乐跨界的内涵
跨界,来源于英文的“Crossover”一词,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现在多代表一种有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音乐跨界,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Crossover以一种音乐“风格”的身份出现,最早出现于欧美的唱片工业,这种融合的现象在西方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了。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分支,同样受到了跨界浪潮的席卷和冲击。声乐领域中的跨界也可以称为跨界演唱,作为“跨界”理念应用于音乐领域的重要一支,是以不同的唱法作为标准,从对声乐演唱的技术、演唱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理念的探索和革新,是声乐领域中不同艺术种类、形式和风格的借鉴、植入、融汇和超越。“跨界演唱”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是大众渴望文化多元化需求下的必然产物。在声乐领域,人们对富有独创性的唱法和变幻的表演形式的追求,推动了跨界演唱的快速发展,使跨界演唱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 国外声乐领域中跨界的发展状况
Crossover最早用来特指当时商业需求下的不同类型的唱片。1990年,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以全新的演唱形式,迅速将声乐领域中“跨界”这个概念普及给大众,用其极具创造性的声音将三种相对独立甚至对立的音乐种类(流行音乐、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被誉为英国的“美声唱法革命者”;1997年,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鲁波切利,在他的专辑《浪漫曲》中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将美声与通俗唱法结合的美轮美奂。美国摇滚男歌手麦克尔·波顿,他则是用流行唱法去演绎歌剧的咏叹调,又是一种新的尝试。另外,声乐领域的跨界不仅仅指个人的演唱形式,同时也表现在组合的演唱上。1995年,多明戈在维也纳圣诞音乐会上与Sissel Kyrkjebo合作多声部的合唱,整首合唱融合了古典、福音、爵士与流行等多种音乐元素;上世纪90年代,帕瓦罗蒂也尝试和流行歌手一起演唱,被认为是国际声乐界跨界的典型代表。2001年,“美声男伶”组合出现在人们视野,用他们的歌声将深受欢迎的老歌与新歌引领到一个新的方面,弥补流行乐与古典乐长期以来的裂口。国外声乐领域跨界的发展,自从出现到现在已有几十年时间,也有了很多成功的跨界歌唱家和组合,如今已经达到了一种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这种势头还有不断上涨和扩大的趋势。
三 当代中国声乐领域中跨界的形式
在国外,跨界特指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声乐演唱只有风格之分。但在中国,由于我国声乐领域特殊的划分方式,跨界的概念和形式也不同。80年代开始,一些国内的声乐比赛将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加以明确划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也以此对选手分组,不仅国内各种声乐比赛,就是各音乐院校也对三种唱法的教法有了明确划分。而当今出现的声乐领域中的跨界现象,正是一种新的融合和跨越,必定会产生新的变革和高度。在我国声乐领域出现的跨界主要以下几种形式:
1 跨唱法
唱法的跨界是我国声乐领域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就是两种或者以上唱法的交错,融汇、渗透和创新。按我国对唱法的划分,那就是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之间的跨越了,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位歌手演唱三种唱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歌唱家吴碧霞,她演唱了大量民族、民间风格性极强的作品,同时对国外艺术歌曲和咏叹调的诠释也近乎完美,在声音技巧和风格把握上,涵盖全面,灵活自如。代表人物还有戴玉强等。另外一种就是三种唱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即产生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民通,美通、民美、和美民通,可以理解为三种唱法的融合性的体现,而且近些年来这些唱法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这种唱法在80年代就已出现,李谷一作为一名花鼓戏演员运用气声在春晚上演唱的《乡恋》《难忘今宵》,将戏曲、民歌和通俗唱法融为一体,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歌声的魅力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祖海、王丽达等新生代民族声乐歌手都是民通唱法的代表,这种唱法在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美声唱法的技術技巧,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发展而成的,更加的科学化、艺术化、全面化。还有在青歌赛上饱受争议的歌手吴琼所演唱的《山路十八弯》,在现在看来就是民通的演唱形式。美声和民族的跨界从我国民族唱法的优化中就能看出,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刘和刚都将美声发声技巧融入自己民族唱法演唱中,拓宽了演唱的道路。
2 跨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是演唱的表现形式,一种好的演唱形式,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声乐领域的跨界演唱形式因其风格的多样性,更加呈现出变幻各异的特点。当今中国舞台上出现了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融合,成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2006年新年音乐会,代表四个少数民族的四位歌手,用通俗、民族、美声分别演唱了《我的祖国》这首歌,用不同的特色的声音表达同一主题——对祖国的挚爱。同年春晚,由吴雁泽、戴玉强、阿宝联合演绎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将民族唱腔的宽广悠远、美声唱腔挺拔厚重、原生态唱腔的高亢质朴,在一首歌曲中得到完美融合,这种创意性的跨界演唱形式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歌剧中的演唱形式也走向了跨界。作曲家张千一的歌剧《太阳雪》剧中的七位人物就是通过不同唱法、不同风格和体裁的唱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推进剧情发展,这是我国歌剧在跨界演唱形式上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这部歌剧的创作和演出我们可以看出,跨界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排列组合,更是内涵和本质上的飞跃和升华。同样,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中,刘欢团队的美声风格组合佳宁组合和摇滚风格的权振东共同演绎的一首《冬天来了》,将跨界演唱发挥到了极致,美声的高亢清透与摇滚的沧桑凄凉完美融合,这也许是单纯一种唱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和震撼,这也正是跨界演唱的魅力所在。
3 跨门类
这里所说的门类不仅包括声乐内部各要素,其外延还扩大到了其他艺术门类,比如戏曲、曲艺等。这类跨界通常是声乐作品里吸收或者融合了戏曲、曲艺的艺术元素,经过筛选、加工、整理最后创作出新的作品。例如,《前门情思大碗茶》就是将京韵大鼓的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将评弹的元素融入民族歌曲中。其中运用我国国粹“京剧”中元素的作品层出不穷,例如李谷一演唱《故乡是北京》和谢津演唱的《说唱脸谱》,李玉刚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成名曲《贵妃醉酒》就是运用了中国传统京剧中男旦的声腔,流行唱法的咬字发声方法,将中国古典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的糅合在一起,这种古韵古腔的流行歌曲演唱,展现出跨界演唱的独到之处,是任何单一唱法所不能比拟的。近年来一些创作型歌手开始纷纷尝试这种融合,台湾歌手陈升创作并演唱了《北京一夜》,将京剧唱腔同摇滚相融合,还有王力宏的《盖世英雄》、《花田错》,陶喆的《苏三说》,将戏曲和RAP并置,听起来另有一番风味。由何训田创作,徐洋演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首歌的音乐素材则融汇了藏族民歌、川剧高腔和流行音乐元素,一首作品中能同时渗透这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材料并且结合完美,确实使听众获得了全新的音乐体验和享受。
4 跨作品风格
简单的讲就是用一种演唱方法演绎其他两种唱法,也就是翻唱。比如用美声唱通俗歌曲,用通俗唱民族歌曲,用通俗唱美声歌曲等。2012年元宵晚会歌唱家廖昌永所演唱的流行歌曲《因为爱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欣赏。之前他推出的首张跨界专辑《情释》中收录的12首歌曲全部为流行和摇滚音乐作品,比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红豆》、《征服》等,廖昌永丰富的歌唱技巧、扎实的演唱功力,使得每首歌曲都赋予了新的灵魂,别有一番歌剧般的诗话美感。同样,《在水一方》《小河淌水》等作品也被美声的歌唱家所“翻唱”。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震撼京城雅居音乐会”,在各自演唱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的三位歌唱家出刘欢、廖昌永、莫华伦以“高端、跨界、经典、庆典”作为共同的音乐理念。音乐会咏叹调《偷撒一滴泪》被刘欢用流行唱法表现,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则被莫华伦用美声唱法唱出,观众们无不充满了惊奇与感叹。《喀秋莎》、《北京颂歌》等经典老歌,在经过现代配器,流行色彩的包装、演绎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 跨性别
这一类别的跨界演唱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演唱者使用另类的歌唱发声技巧和肌体歌唱發声的控制能力,实现不同于自身性别的跨界演唱;另一种是在演唱者的自身嗓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后天的培训和练习,使演唱者的演唱声部实现一种与自身性别相颠倒的特殊声部。像前几年风靡全球的俄罗斯男性花腔女高音维塔斯,他的“海豚音”震撼了全世界。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男声女唱和女声男唱时常有发生,而这些情况就属于此类型跨界演唱,如我国著名的四大男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在当代,像李玉刚这种演唱形式不仅跨越了门类,而且也跨越了性别,与他相似的另一位演唱者欧阳青同样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与女人之间,《桃花扇》中将女性的柔美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中国的民族艺术、传统戏曲、歌剧铺以时尚包装,将性别的跨越演唱进行到底,这种跨越、渗透和交流无疑又带给人们巨大的惊喜和震撼。
四 小结
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声乐领域的跨界是对传统声乐理念的一种变革,它宣扬独特个性,充分尊重了作品原本的创作及传统规范,同时融进带有创新性的新元素新理念,相互渗透,相互交汇,来塑造一种耳目一新的演唱和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断的冲击和刷新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认识和接受度。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声乐领域跨界热衷追捧时,不要盲目模仿照搬,要对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演唱作品的风格有深入、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自由驾驭,自由演绎,实现不同歌唱审美艺术表现的目的和标准,完成高质量的跨界演唱。声乐领域的跨界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和表演上都开拓了我们对声乐新的认知和感悟,这必将推动声乐创作、表演、教学等一系列艺术行为朝着多元化方向并且快速向前和发展。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当代跨界音乐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B247。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跨界现象的综述》,《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2] 汪毓和:《不同民族文化、音乐的交流及其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人民音乐》,2005年第5期。
[3] 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音乐研究》,2004年第4期。
(赵晓娜,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