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视阈下李白诗歌的“三峡”情结

2015-06-09 15:14宦书亮张华林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峡李白诗歌

宦书亮 张华林

摘要 李白詩歌中之所以具有“三峡”情结,是深受其自身寓居经历和三峡独特的文学地理的影响,其情结主要表现为对三峡山水的歌咏和神女的膜拜、对三峡人婚恋生活的描述以及故乡之思、借三峡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抒发政治情怀,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 三峡情结 诗歌

“三峡”是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指“西起重庆东到湖北宜昌的古代巴人地区而重点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其所在地现代行政区域奉节县、巫山县、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县等的长江江段。”

长江三峡其独特的地理区域必然会形成其独特的地理文化,也必然会有独特的文学随之应运而生。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情系三峡,用他们如椽之笔抒写出不同的三峡意蕴,也有不少人通过对他们创作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三峡地理文化的价值意义。李白是唐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他与三峡有着特殊的渊源,其笔墨挥洒出的“三峡”情结独具韵味,成其诗文创作中的主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情感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李白的三峡诗既是三峡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一 李白诗歌中具备“三峡”情结的缘由

李白三峡情结的来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从主观来看,是他自身的经历所造成的。对李白而言,三峡乃家乡之门,出入三峡标志着出蜀与返家,对他意义重大,而且他也曾三次行经三峡,对三峡有着特殊的情感;二从客观来看,则是三峡本身独特的地理区域影响。其险峻的自然景观,别样的风俗人情,神奇的民间传说吸引着李白的目光,打动了他的心灵,使他情系三峡,留下了许多关于三峡的动人诗篇。下面就具体谈一谈这两方面的原因。

(一)李白的自身寓居经历影响

1 李白的蜀中生活

李白(公元701-762年)出生于碎叶,公元705年随家族回到内地,并在蜀地生活了二十年左右。李白把蜀地当做自己的故乡,对蜀地有着深刻的情感。在蜀中,他游历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为故乡写下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登峨眉山》《登锦城散花楼》等佳作。李白在故乡刻苦读书,在故乡打下了日后写作的基础,在故乡萌生了修仙学道的念头,在故乡获得了富有创造性的壮美的风格的源头,因而故乡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峡既成李白家乡的门,他思念故乡,也就念及三峡,对三峡充满浓浓的情。

2 李白流寓三峡

李白曾三次出入三峡,即一次进峡,两次出峡。第一次是在开元十三年(725年),他取道三峡出蜀。一路上李白悠然闲适,长江两岸的风光无限美好,使他流连忘返。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愉快的心情,李白时而停船上岸,读书题咏,时而瞻仰古迹、凭吊先贤。

第二次和第三次途经三峡均在乾元二年(759年)初。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从宣城、溧阳、剡中辗转漂泊,隐寓庐山。后来李白一心想要救国,成为永王李璘的幕僚。但李璘兵败,李白也因曾是李璘的幕僚被捕下狱,被流放到夜郎。在去夜郎的途中要经过三峡,也就是要进峡,是李白第二次行经三峡,这时58岁的李白心情沉重,没有刚开始出峡时的欢愉,当李白行经到夔州(今奉节县)时,遇皇上大赦,李白情绪为之一振,一扫之前的颓废,转而心情雀跃,马上买舟东下,穿越三峡,这便是第三次行经三峡。

(二)三峡独特的文学地理影响

三峡独特的文学地理影响表现有三:一是长江三峡地区是古代文人、官宦进蜀、出蜀的必经之地;二是在当时三峡地区地处荒僻,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不发达,可以说是蛮荒之地,因此成为古代朝廷贬谪、发配官吏的主要地方之一;三是因为三峡地区磅礴绮丽的山川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历史遗迹等)以及神奇的民间传说,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前去观赏、感念,打动了他们的心灵,使之诗情由心而生,写下了一首首美丽动人的诗篇。

从上述三点来看,李白三峡情结的形成与之有共通之处。首先,李白三次途经三峡,皆经过了长江三峡地区。其次,李白第二次和第三次行经三峡都是因为被朝廷贬谪所致。其三,三峡地区是中华山川之胜地,令人心生向往,古今哲人,鸿儒墨客皆慕名而来,云集此处,李白也不例外,三峡独特的文化、风景、人文、风俗等与李白三峡情结的形成有着众多的关联。

二 李白诗歌中的“三峡”情结分类

李白在其一生创作中多次提到过三峡,直接描写三峡的诗近40首。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三峡情结,看到他眼中的三峡以及心中所想。总体说来,李白的“三峡”情结,可以划分为山水歌咏、故乡之思、神女膜拜、婚恋生活、政治情怀五大类。

1 山水歌咏

李白的三峡情结表现在对三峡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歌咏上,尤其是山和水。他为三峡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篇,如《宿巫山下》描写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和《巫山枕障》二诗则引发作者对三峡风光的思念之情。又如《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展现了巫山的高峻;《巴女词》写出了三峡长江水的湍急;《荆门浮舟望蜀江》突出了三峡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等。李白还写过西陵峡的险峻美、巫峡的秀丽美、瞿塘峡的雄壮美等,他的三峡山水情怀可以说在他的思想情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故乡之思

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这思念之情往往是寄寓在三峡鲜明的意象中。因为三峡“乃进出巴蜀之要道,川江水必经之地”,所以三峡的一木一草,一方一水等景物特征,自然而然成为他寄托乡情的载体。例如《渡荆门送别》中的夔门意象,它在蜀人的传统意识里一直被视为蜀的大门,是进蜀、出蜀的主要通道之一,李白将三峡作为自己的故乡,因而也就把夔门作为思念故乡的载体;还有郢门秋怀》的明月、宣城见杜鹃花》中的子规鸟、《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中的猿啼、《江上寄巴东故人》里的巫山、白帝、瞿塘等意象,时常触动李白的乡思。李白把三峡当作是他的故乡,把自己的乡恋寄托在三峡美好的事物中,三峡的山、水、树、花、月、鸟都是李白浓浓的乡思。

3 神女膜拜

在他的巫山系列诗作中,神女、巫山、阳台、宋玉、楚王的意象大量出现。例如《古风》其五十八 “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中“阳台微茫如有情”、《寄远》其六“阳台隔楚水”,又如《宿巫山下》、《古风》其二十一、《古风》其五十八、《感兴》其一等等。李白的《感兴》其一同样是表达了对神女的歌咏,肯定了神女的圣洁之美。李白借此表达了他对巫山神女的喜爱之情和对其圣洁之美的维护和崇拜。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在他所作的巫山神女等一系列诗中,都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蕴,为神女赋予了浪漫的瑰奇之美,足见他对神女的膜拜。

4 婚恋生活

在李白的的诗作中,也有描写三峡地区人民婚恋生活的诗作。多是通过对“妇女”的描写来阐释。在李白的诗歌中存在许多优美的妇女形象,有宫中妃嫔、贵妇、商人的妻子,也有质朴的农家姑娘等。在这些妇女形象中,最鲜明的就是思妇和弃妇的形象。例如《长干行》其一里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在外的丈夫,担心丈夫安危,写出了夫妻之间的离愁别绪。还有《荆州歌》写了一荆州女子在家缫丝,不觉联想到五月的瞿塘水涨船危,由此对丈夫的旅途安全感到担忧。李白写婚恋的诗作,还有许多,如《白头吟》、《春思》、《越女词》其三、其五等,在此不再赘述。

5 政治情怀

当他豪情迸发时,历代英豪留在三峡的历史事迹,便触动其诗情,纷纷涌向笔端,因而写下一篇篇豪迈飘逸的言语“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在水軍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玻出峡来”(《永王东巡歌》之八)。李白把李璘与自己的进军写得多么自信、乐观、威武和潇洒。李白后因永王李璘事件获罪,他还是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这篇文章显示了李白的政治主张。最后,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被流放到夜郎,路途中他一度失落,但当听到被赦免的消息时,他的心中依然怀有对政治功业不成誓不休的想法,为此写下一篇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由此可见,尽管李白在政治场上坎坷曲折,他依然怀有豪情壮志,对他的政治梦想不离不弃。

三 李白“三峡”情结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宏伟的阳刚之美,而他的三峡诗更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1 紧贴自己的现实经历,直抒胸臆。李白的三峡诗大多表达了李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既有思念家乡的离愁别绪,如《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为发端,忆起在故乡曾时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起句就充满思乡之情。除此之外,又有对伟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如《荆门浮舟望蜀江》;有仕途不如意时的失落之情,如《上三峡》;有怀友之情,如《江上寄巴东故人》。

2 对三峡壮美景色的歌咏。三峡是古代文人墨客进蜀、出蜀的要津,经过三峡的骚人墨客在欣赏到三峡瑰丽雄险的山水风光时,总会被它的美所折服,李白也不例外,如《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李白以自己的想象,回忆出对巫山的印象,脑海里的景物似幻似真,虽然屏风上的山水是静止的,但是在李白心中却是活的。他畅游在自己的迷思中,神游了一番巫山山水,看见了日思夜想的景物:烟雾飘渺的十二峰、寒俊萧飒的古松、朝云暮雨的阳台、高大苍劲的古树、来往穿梭的渔舟。这一切的一切皆展现了李白对三峡山水的迷恋之情。

3 对三峡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歌颂与缅怀。巴渝不仅有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三峡地区有不少人文景观,如张飞庙、白帝城、神女庙、昭君村等等。还有巴渝舞、竹枝词等。这些人文景观和风土民情都让文人墨客们文思泉涌。李白对神女的膜拜也是对三峡文化关于“襄王梦”这一文学主题的歌颂。此外,李白有许多诗作描述了三峡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如《古风》其二十一、《早发白帝城》等。

4 侧面反映了三峡当时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作者的生态意识。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早发白帝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通过对飞鸟、猿声的描写,展示出三峡那时的生态环境;又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以险峻的形象,体现了自然生命力的不可超越性。

三峡壮美的自然地理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地理积淀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造就了李白豪放的浪漫主义诗风和瑰奇的想象之美;同时,李白所作的三峡诗也为三峡增添了不少的神秘异彩,使三峡的美得以历史传承,两者相得益彰。

注: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唐宋流寓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编号:2013pyzw07);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唐代流寓三峡文人与三峡文化互动关系研究”(编号:KF201301);重庆市高教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42002);重庆三峡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4ZD02);重庆三峡学院教研项目(编号:JG1206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翟明刚:《三峡诗学》,齐鲁书社,2006年版。

[2] 熊宪光:《巴渝诗词歌赋》,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3] (唐)李白,张瑞君解评:《李白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宦书亮,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张华林,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三峡李白诗歌
诗歌不除外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歌岛·八面来风
春到三峡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