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韩两国是友好的近邻。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李白诗歌对韩国李朝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郑澈、黄真伊、金笠诗歌为例,深入分析李白诗歌对这些诗人的影响,并进而得出中国古代文化对韩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 韩国李朝文化 影响
李白是中国盛唐时诗坛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品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不拘的人格和卓著的诗才不仅对当时和后世的中国诗歌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对东邻韩国的古代文化尤其是李朝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受李白诗歌影响最大的是韩国李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有着明显的李白诗歌影响的烙印,代表性作家是郑澈、黄真伊、金笠等,在本文里着重阐述李白诗歌对这三位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 李白诗歌对李朝诗人郑澈诗歌创作的影响
郑澈,生活在李朝中宗到显宗年代,是李朝著名的诗人。郑澈是朝鲜歌辞创作中最具代表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汉诗、一百多首时调,在其歌辞集中有七十九首时调和四首歌辞。其作品内容包含忠诚、爱民、醉饮、讽喻、离别等诸多题材,也包含一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李白对郑澈的诗歌影响十分深刻。当时的小说家金满重在其《西浦漫笔》中提到,在韩国只有郑澈的《关东别曲》《思美人曲》《续美人曲》才能被称为好文章。基于以上意义来看,以郑澈的歌辞为中心,可以发现李白对郑澈创作的影响之深。
郑澈的代表作是《关东别曲》,堪与李白名诗《望庐山瀑布》和《蜀道难》相媲美。这是作者在任江原道观察使的时候游览关东八景时写下的作品。其中写道“谪仙诗评如到此,庐山未必专其高。诗仙何处余咳唾,天地奇谈何壮哉。”其中“谪仙”“诗仙”是诗人面对景色时突然联想到李白,把自己比作李白。我们在郑澈诗里很容易看到李白诗歌对他的影响之大。郑澈把李白誉为诗仙,咳唾指李白的诗句。又如,“百川洞里万瀑洞,俯瞰飞云千叠层,银虹之脚玉龙尾,喷薄声传千里外,入耳初讶声雷迅,举目还疑飞雪洒。”在这里,意境描写非常全面,在这个方面,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十分的相似。把瀑布的落下联想成彩虹,运用数字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与李白相似,另外,“入耳初讶声雷迅,举目还疑飞雪洒。”的远近法与李白诗歌的手法一样。又如“千寻绝壁出半空,割断银河天上来”把瀑布表现成银河水的诗句借鉴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的意境。诗人登上毗卢峰,借孔子的话和泰山比较,刻画出了无限的境界:“优美大哉彼境界,欲窥涯涘何渺渺”。这一句和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又是惊人的相似。郑澈到了三日浦,想念着以前的四仙而抒发了悲哀的感怀:“高城南望三日浦,四仙去后丹书在”。李白面对自然风景常常情不自禁地陷入虚无和悲愁的思想感情中而写作诗歌,我们能看到郑澈很可能受到李白这些诗歌的影响。总之,郑澈的诗歌与李白的诗作有许多共同点。李白的创作方法是积极浪漫主义。他的诗作带有很浓的浪漫色彩,小部分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郑澈的作品也是如此,如在《关东别曲》里巧妙地使用了幻想手法。
郑澈在诗词中描写自然,不是在自然里享受自然,而是在自然的外面看自然,他的自然只是表达了自己心里的矛盾,虽身处自然美景却不写自然,最终把自然主观化来抒发情感。对现实的失望而到自然中尋找慰藉。但他知道单纯在自然中无法担负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借对自然的描写来表达理想与现实差距的矛盾心理。
郑澈的《思美人曲》《续思美人曲》却与《关东别曲》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郑澈使用了忧时恋主之词,具有了孤独、哀怨的色彩。在整体结构上,通过春、夏、秋、冬这四怨的构造,表达了妻子想念远征丈夫的心情,与李白的《子夜吴歌》的格式完全相同,李白在《子夜吴歌》也是使用春夏秋冬的格式的闺怨,在意境方面也大体相同。郑诗中的“心中愁叠叠,呜咽双泪下”与李白诗中的“心忧心苦醉,积恨泪如雨”都表达了作者抑制不住的孤独、哀怨的情怀。又如,郑诗中的“窗外寒梅树,数枝花已开”“黄昏月初入,疏影照枕畔”与李白诗歌中的“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在诗的题材方面除了分别用梅花、桃花来塑造形象之外,在依托花表达爱情,假想月为情人方面创作技法完全相同。又如,郑诗“裁量以金刀,制成美人衣”与李白《子夜吴歌》诗中“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在这两首诗歌里,做针线活,为情人裁衣的描写,还有离别的哀怨的描写是何等的相似。最后郑诗中写道“危楼独自上,绡簾仍高卷”“短景才已暮,危坐复长夜”这两句与李白诗歌中的“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在珠帘里过着独守空房的忧愁哀怨的生活,夜夜久坐独守寒灯的凄苦,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诗歌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二 李白诗歌对李朝女诗人黄真伊诗歌创作的影响
黄真伊是韩国李朝中宗时期女诗人,原是松都的名妓,松都三绝之一。别名真娘,京畿道开城人,“明月”是黄真伊的艺名。擅写时调。其诗作的风格委婉含蓄,以描写爱情为主,有人认为其诗作风格像17世纪善用曲喻的英国玄学诗派。她不仅是用朝鲜文写诗的大手笔,也善于写汉诗,是汉诗、时调皆长的天才诗人,被称为“韩国的李清照”。到现今流传的黄真伊的作品只有汉诗四首和时调6首。黄真伊做的汉诗有《满站台怀古诗》《朴渊瀑布》《奉别苏阳谷诗》《咏初月诗》等四首。
《朴渊瀑布》是黄真伊在观赏著名的朴渊瀑布后,以“朴渊瀑布”为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汉诗。据说当时朴渊瀑布旁边立了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真伊就用头发草书了《朴渊瀑布》这首诗。这首诗也显现了一幅飞瀑直下的壮观场面,正是朴渊瀑布雄起壮丽的景色,诗人虽为女子,柔情中更不乏豪迈,只有胸中有此磅礴的激情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一派长川喷壑垄,龙湫百仞水淙淙”。开篇气势如虹,把朴渊瀑布奔流直下的其实写得雄奇壮观,“飞泉倒泻疑银汉,怒瀑横垂宛白虹”。运用的想象手法把飞泉比作银汉,把横流的瀑布比作白虹,想象奇特。“雹乱霆驰弥洞府,珠者玉碎彻晴空”。采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把飞泻下来的水流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游人莫到庐山胜,须识天磨冠海东”。以非凡的气势写出了诗人对朴渊瀑布的热爱。纵观整篇诗作,气势雄放,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将朴渊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写地淋漓尽致。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朴渊瀑布更形象的表现了出来。整篇语言简练明快,而又气势豪放,给人大气磅礴之感。总的来说,全篇同样是写瀑布这一景色,不论是从内容和结构,还是语言都是对李白《望庐山瀑布》这一豪放之作的继承与发展。壮观的朴渊瀑布,几乎使天真的女诗人叹为观止。她在把其所见所感所叹入诗,却想起了李白吟诵过的庐山,而且同样把瀑布喻为银河,描绘为雹乱霆驰。
三 李白诗歌对李朝诗人金笠诗歌创作的影响
金笠原名金炳渊,号兰皋,是李朝19世纪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走遍了李朝八道江山的各个角落。他像李白一样一生嫉恶如仇,在两班贵族面前伸腿横卧,一副轻蔑的表情。但他十分热爱生于此长于此的锦绣河山,写下了大量歌吟山川美景的诗篇。其中《浮碧楼》是他的代表作。朝鲜的浮碧楼的景致是太美了,在金笠心目中与中国的金陵凤凰台极为相仿。他想吟咏它,却与李白游黄鹤楼的心境一样。于是诗的头两句干脆引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并概叹道:“古代文章夺吾句,夕陽投笔下扬州”。金笠的《浮碧楼》则明显地对李白这两首诗做了借鉴。其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以说是金笠《浮碧楼》整首诗歌借鉴的主体。
在金笠的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焦虑。古往今来,时光流逝是人类共同遭逢的心理困境,在汉文化中更是有着悠久的传统。自孔子在川上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叹,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感叹流年一直是诗歌中古老的主题。从汉末文人“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卑”的追悔,建安诗人曹子建“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的喟叹,盛唐诗人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对山水长存的感概,无一不体现人类对时空交替的感概万千。正是如此,韩国流浪诗人金笠用时间和空间构建出错综多变的空间,生动地展现了自己的人生百态。在《浮碧楼》中,更是模拟李白之形骸,于他而言,李白代表着孤芳自赏的生活态度,诗化了的人生之象征,他亦想用这种体验和生存方式来领悟人生如梦后的一种放纵,亦是对人生如梦如幻如电的一种诗意的抗拒。一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颈联,将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将自然力的巨大恢弘,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让人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这种时空变幻,首联的历史变迁与自然之永恒的对比正好契合了金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金笠来说,不断的漂泊生涯,时光流逝,故土日远,自己的青春和壮志也在时空的延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消磨,日复一日的流浪生活使得每一天的面目模糊不清,亦模糊了时光,然而在变故骤生或时节变易的某一刻又陡然发觉时光已悄然流逝。这种清醒与模糊的冲突让诗人的心灵备受煎熬,诗人却要试图达成和解。“古代文章夺吾句,夕阳投笔下扬州”让诗人寻求的和解成为了现实,继承着汉文化的充沛,浑厚之气,以阔达的胸怀超然物外,挥洒自如的心态来进行自我疗救。
四 结语
李白一生流传的诗歌近千首。他的诗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周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韩国李朝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李白诗歌传入李朝之后,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诗人如郑澈、黄真伊、金笠等,他们不同程度地深受李白诗作的影响,他们不仅喜爱李白的诗歌,并且在接受和传播他们的诗歌,在他们的诗歌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李白的印记。中韩两国的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十年内必将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注: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李白诗歌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播”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B15-14。
参考文献:
[1] 林贞玉:《李白与李奎报对月亮的审美意识之比较》,《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5期。
[2] 师存勋:《李白与李奎报酒诗同异试论》,《当代韩国》,2012年第1期。
[3] 李岩:《“海东谪仙”李奎报诗中的李白》,《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4] 王红霞:《韩国高丽诗人李仁老对李白的接受》,《天府新论》,2010年第6期。
[5] 宁海:《李白对高丽时期汉诗发展的影响》,《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6] 王成:《朝鲜诗家李瀷论李白诗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7] 王国彪:《古代朝鲜诗人车天辂与李白诗歌浪漫境界比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8] 金玉花:《朝鲜文人对李白〈东武吟〉的接受与批评》,《延边教育学报》,2011年第10期。
(李祥,绵阳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