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回嘉莹
摘要 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本文着重研究小说中描述的爱情,结合林芙美子的亲身爱情经历,以探究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关键词:林芙美子 《浮云》 爱情观
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出身贫寒的林芙美子自小为生计闯荡各地。社会底层生活经历为林芙美子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生动素材。1930年,日记体自传小说《放浪记》以犀利大胆、无拘无束的文风受到世人瞩目,林芙美子因此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作家。她的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富含女性特有的悲悯与坚强。《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林芙美子以自己的人生观为标准,运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触以及纯熟的写作技巧创作了《浮云》这一作品,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 《浮云》所体现出的爱情观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当中,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作为具有双层属性的人类来说,自然属性是可以视为本能属性,社会属性视为关系属性,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类的自然属性,由此可见,作为自然属性的人类爱情中势必会夹杂着人类社会的阶级立场、文化状态、伦理道德等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制约或是规范或是推动人类爱情的发展。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度。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之下,宗教的思想撒遍岛国,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到日本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日本文化的有机构成要素并迅速渗透到文学领域,这主要表现在日本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1]在《浮云》这部作品当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佛学社会属性加诸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困惑。
《浮云》描述了一段极为曲折的爱情故事,通篇洋溢着透入骨髓的哀悯。故事中女主角由纪子为了摆脱与伊庭的畸形恋爱关系,遂报名随军前往越南大叻,在那里她遇到并喜欢上了早已成家的农林技师富冈。一直以来都是由纪子在主动大胆的追求着富冈,两颗孤寂的心灵在异国他乡最终靠在了一起。日本战败之前,两人各自回到了日本,后又在东京相遇,彼时的富冈深受战败的创伤,始终无法走出战败的阴影,开始自暴自弃,并且变得颓废不堪,对由纪子的感情也渐渐消逝。失望中的由纪子变得自甘堕落,走向了风尘之路,然而在她的心中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富冈的爱恋,因此当有一天富冈又找上她的时候,她又毅然选择了和富冈重新在一起。只是富冈这个花心的男人并没有改变他的本质,不多些时日他又重新恋上了别的女人。此时的由纪子已经有孕在身,在不得已之下只得忍痛堕胎,并以情妇的身份重新回到了伊庭的身边。即使在身心均遭到剧创之后,由纪子面对富冈的再次追求,依然心驰神往,最后还是选择了追随富冈去到了屋久岛工作,那是一个非常寒冷与潮湿的地方,由纪子的生命也在那里结束,富冈则依旧过着浮云般幻灭的人生。在这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女主由纪子与男主富冈的几次分分合合,由纪子始终站在被动从属的地位,哪怕这个男人给她带来再大的伤害,她也选择了原谅,她总是觉得“我爱你,我知道你没法和我在一起,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哪怕一起死也是好的”。富冈的判断则是“我有自己的家室,我不可能放弃他们和你在一起,但是能跟你偶尔接触也挺好的”。这样一段男女关系极为不对等的爱情,其悲剧是可以预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瞥见写这段故事的作者林芙美子,在她的眼里爱情也并非是对等的,女性始终处于下风,乃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她的命运取决于她身边的男人。
《浮云》当中,男女主角的爱情都体现了自然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但只要通过认真分析,就能看出这两种属性在男女主角心目中的份量。简单说来便是,在这份令人绝望的爱里,自然需求在女主由纪子的内心占主要地位,而在男主富冈的内心爱却始终被社会属性所支配。通过由纪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富冈一见钟情,将爱通通给了富冈,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可怜的女人,最终她选择了为爱献身结束了短暂一生。尽管她曾经走向风尘,又成为了他人的情妇,但种种选择都是在她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所做的挣扎,而她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深爱和牵挂着那个对曾对她始乱终弃的男人。当然在这份爱里也包含了她对富冈经济上的依赖等社会需求,然而最主要的却是出于由妃子感性上对于富冈肉欲的迷恋,也就是所谓的自然需求。她对富冈男性独特的味道迷恋不已,以至于当身边出现了单身追求者她却熟视无睹,却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与已有家室的富冈痴缠无休;她也可以放弃伊庭为她提供的富庶安定的生活,跟随着几乎身无分文的富冈远赴异乡,尽管她也清楚的知道也许有一天富冈会再次将她抛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纪子对富冈的爱是纯真的,似乎简简单单无掺半点杂质,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真与简单,这份爱才给予了广大读者强大的震撼力。而富冈对待这份爱情,除了自然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和支配。在越南,富冈初遇由纪子时原本就有一位情人,起初他对由纪子非但没有一丝好感,反而对她大加讽刺。在他判断由纪子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时,开始认为可以和由纪子作更深层次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语言与来自同一民族这两种因素,成全了富冈和由纪子的爱情。战败回国后,富冈又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的家庭当中,彼时他选择了对家庭负责,因此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和由妃子分手。此后两人又因为拥有在越南生活的美好回忆走在了一起。在此其间,对生活早已绝望的两人打算一同赴死,富冈又被年轻的阿清所吸引,从而又激起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他再一次狠心将由纪子抛弃。在阿清被杀、妻子病故以后,一贫如洗的富冈又来寻求与由纪子复合,两人的爱情再一次死灰复燃。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变故,可以看出,富冈对由纪子的爱更多的是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因素所支配,他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正是如此,他对爱情的态度始终都是自私与善变的,与简单纯真的由纪子的爱相比,显得尤为渺小。
二 探讨林芙美子爱情观形成的深层原因
提及林芙美子爱情观的形成,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那便是她的母亲林菊。林芙美子曾在自传小说《放浪记》当中多次描述她的母亲,其所写的短篇小说《稻妻》则就是以她母亲为原型来创作的。可以说母亲林菊曲折的感情经历锻造了林芙美子最初的爱情认知。林菊出生于1868年,她的父亲是一名中药商,林菊从小性格便活泼开朗,相貌清丽,因此颇得到男人的欢喜,追求她的人也很多。然而她的美貌与活泼并没有带给她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在她生下林芙美子前,她曾与其他的三位男人有過感情纠葛,并为这三个男人各生下一名私生子,而林芙美子是林菊的第四个私生子,也是林菊唯一亲手带大的孩子。林芙美子的父亲是一位行商,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林菊,由于遭到家人的严厉反对,两人遂决定远走私奔,并最终生下了林芙美子。只是命运的捉弄再一次发生在林菊身上,林芙美子的父亲又喜欢上了一名艺妓,林菊再一次遭到抛弃并被逐出了家门。后来林菊和小自己20岁的年轻行商走在了一起,迫于生计,两人携带年纪尚小的林芙美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林芙美子的母亲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爱情,对男人可谓是倾其所有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是屡次遭至抛弃,母亲的坎坷爱情,对林芙美子爱情观念的初步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她的观念里,男人多数是不值得信任的,而母亲的坎坷爱情,让林芙美子意识到男人和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她自身亲历的几段爱情,让她看到,在爱情面前,男人的追求往往是源于社会需求,因而总是自私又易变,女人则更多的是出自于自然需求,因而简单又无私。林芙美子的这一爱情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特殊社会环境的折射。
母亲的爱情经历让林芙美子产生了“男人不可信”的思想,那些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则恰好佐证了这一点。林芙美子的写作才华在她上小学的时候便初见端倪,因此小学毕业,林芙美子的老师便推荐她去上了本地一家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能进去的贵族学校。家境贫困的林芙美子,况且又是一名私生子,从小便在自卑的阴影中长大,令她有些害怕与人的接触,于是经常独自一人跑去图书馆,将自己埋藏在广泛的书海当中。在那里她找到了和她志趣相投,同样热爱文学的冈野军一,两人很快便陷入了爱河。由于冈野军一出生于大财主家,两家人的门第相差悬殊,因此这段感情遭到了来自冈野家的极力反对,即便如此,林芙美子于毕业以后还是毅然跟随着冈野军一跑去了东京,在那里陪伴着她的爱人上大学,并幻想着有一天她能和自己的爱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事实证明,这的确只是她的幻想而已,她不顾一切爱上的男人在毕业以后以回乡探亲为由出走后,从此便杳无音讯。这段戛然而止的爱情给了林芙美子极沉重的打击,也让她明白,在社会与家庭压力之下,男人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善变,经不住任何考验。
再后来林芙美子嫁给了一个新剧演员,却不曾料到她的丈夫原来是如此的自私自利。在他们的生活面临窘境之时,她的丈夫总是要求她卖掉自己的衣裳以维持生计,她也总是心甘情愿的为这个家而付出自己的一切。当有一天她无意间看到了箱底里居然有一大笔存款时,她才恍然惊觉身边的男人,竟兀自藏着私房钱,这令她气愤不已。后来她又察觉丈夫背地里和剧团的老板娘暧昧牵扯在一起,她实在无法接受,便匆匆结束了这段仅仅维系了两个月的婚姻。出现在林芙美子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是一名落魄的诗人。同样他们结婚了,却在短暂的时间过后又分手了。原因是这个男人不仅毫无能力,还厚颜无耻,总是找各种借口向林芙美子借錢,并将自己的贫困与疾病都归咎于她,还时常对她以拳脚相向。忍无可忍的林芙美子再一次选择和眼前的男人分手。短暂的三年时间里,林芙美子的三段恋情均以悲剧收尾,可以说林芙美子的创作灵感及其爱情观直接来源于自己延宕的生命,以及生命中出现过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停砥砺自己的自私善变的男人。
三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林芙美子在小说中所想表达的爱情观便是: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更多的取决于社会需求的变化,总是自私而又善变;女人追求爱求更多的出自内心的感性愿望,受自然需要所支配,在同一份爱情当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尽管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学者们普遍是从女权和社会性别两方面去解读林芙美子所写的小说,认为她的小说所表现的是对自由和自我的追求,并揭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与束缚。林芙美子最想表达的不过是其爱情观,及其对爱情本质的认识,女权与社会性别只不过是其阐明爱情观的表现形式而已。
注:本文系翻转课堂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项目(编号:2015031)。
参考文献:
[1] 关春园:《川端康成作品的美学特征》,《短篇小说》,2015年第27期。
[2] 张卫东、杨学传:《爱情的哲学思考》,《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3期。
[3] 张丽、王有红:《冲不破的樊篱——用社会性别差异观点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 关春园、徐宏亮:《多元化视角下的日语研究》,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潘娜,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讲师;回嘉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日语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