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户破题

2015-06-09 15:04王培成
财经 2015年21期
关键词:微众开户人脸识别

王培成

远程开户放行后,现有的银行开户体系将形成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格局,可预见未来,各家银行将通过远程开户争夺客户资源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纯线上银行凭借网络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历经近两年反复酝酿和激烈讨论,各方热切期盼的银行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下称“远程开户”)再度启动征求意见,相关文件出台在即。

《财经》记者独家获悉,近日,央行再度向部分银行机构下发了有关远程开户的征求意见稿。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权威人士透露,相比此前几轮初稿,这一稿充分体现了各方诉求,相关争议较大幅度减少,“预计最快在三季度正式下发”。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向央行提交了相关反馈意见。

今年1月初,央行曾召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民营银行相关负责人,讨论建立一套适用于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的远程开设电子账户的规则,此后,一份《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流出。远程开户新规的起草出台,一直牵动着各方高度关注。

“央行最新征求意见稿前进了一大步。”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最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有较大幅度调整,对一些细节和争议环节进行明确。其核心内容和要点包括,远程开户仅限已在银行柜台有开户记录的客户,仿照直销银行通过绑定银行卡开户的模式,遠程开户必须与客户现有银行账户绑定并交叉验证,刷脸技术等身份识别机制仅为身份核实的辅助手段。通过远程渠道(线上)开设“部分功能”的电子账户,其功能大幅扩充,小额存、转、汇等业务均可办理。

为确保实名开户,央行要求远程开户必须与现有银行账户交叉验证,这意味着过去业界所倡导的网络银行单独通过“远程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核实”的开户模式暂被放弃。据悉,监管当局反复争论后,认为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身份识别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相关政策最终在兼顾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努力寻找到了各方均可接受的平衡。

即便如此,亦有银行界人士认为,征求意见严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甚至存在部分表述前后不呼应情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例如,部分机构认为远程开立的电子账户额度限制不合理,数千元的额度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网上购物需要;远程电子账户是否允许开户银行向客户发行实物银行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在银行卡交叉验证环节,是与现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绑定的银行卡进行验证,还是通过银行、银联等渠道验证;在客户身份识别的自证机制方面,由权威部门出具可行的外部评审报告,权威部门到底如何确定?等等,这些细节仍有待明确。

远程开户放行后,现有的银行开户体系将形成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的格局,可预见未来,各家银行将通过远程开户争夺客户资源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纯线上银行凭借网络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央行相当于给小孩(传统银行)和强壮的成人(网络银行)分别递一把刀,表面看起来公平,事实上在大人面前,小孩会很弱小。”一位股份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

不过,一位资深银行界人士认为,显然,远程开户的影响不仅在开设电子账户和银行账户体系建设层面,恐怕会左右部分银行零售转型的策略和思路,在大量零售客户流失的大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可能会被动地再度拓展对公业务。远程开户还将意味着银行借此突破跨区域经营的限制,对银行监管当局来说,亦将面临潜在风险和监管挑战。

再度征求意见

沿袭近20年以实名制为基础,面签为主要身份验证手段的银行人民币账户开户制度,正在迎来一轮重大调整,调整预计最快在今年9月底前正式启动。

7月,央行再度下发最新版有关银行远程开户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这是自央行研究出台远程开户政策以来,最成熟、共识最高的一稿。”前述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

今年4月,范一飞履职央行副行长并分管支付结算业务,远程开户新规在前后历经三任分管副行长力推,此番征求意见稿再度下发,意味着远程开户终于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最新征求意见稿明确,将银行账户分为“全功能账户”和“部分功能账户”两类,开立“全功能”账户仅限在线下柜面渠道,通过互联网等线上渠道只能开立“部分功能”账户。客户必须有线下开户的历史,才能尝试远程开户,线上开户要求必须绑定现有银行卡账户,并进行交叉验证,以此确保实名开户,“人脸识别技术”等身份识别机制仅作为辅助手段,协助实名制身份验证。

同时,新版征求意见稿大幅度扩展了远程账户的功能,远程账户的功能几乎涵盖线下账户的所有功能,包括存款、贷款、汇款、购买理财产品等。“全功能”和“部分功能”账户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线上账户额度受限,仅限小额交易,线下开立账户的个别功能,远程电子账户不准开展。在身份验证环节,远程账户要与现有银行账户绑定,远程开立的账户为非结算账户,只能在同名账户之间转账、汇款。

前述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这意味着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将获准建立起自己的客户账户体系,告别目前依赖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现状,由此可能带来的变化是,这两家网络银行已经确立的“平台化银行”的发展模式,或将面临细微调整。

对此,前述网络银行的一位高管认为,远程账户在额度和功能方面的限制,仍然会制约其业务开拓,期待最终版本的规则能进一步放松限制。自央行研究起草这项开户新政以来,不到两年间,分管副行长三度更迭。先后经历了刘士余、潘功胜和范一飞,分管副行长频繁更替,以及具体思路略微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远程开户政策出台磕磕绊绊。不过期间,各方争议的核心却非常明确,主要围绕如何确保远程开户的安全性,保障开户实名制。

现有人民币结算账户制度建立始于2000年,在央行发布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后,逐步建立了以面签为核心的银行实名账户体系,这成为金融企业和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实名制的条件主要包括:本人意愿真实体现、与本人合法身份证件名称一致、身份证件真实。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银行柜台工作人员通过当面核对身份证与面签本人是否一致,查验身份证件是否正式有效,并通过公安部个人人像系统进行辅助验证,以此保障实名开户的安全。

刘士余任职央行副行长期间,2014年初,在主要商业银行参与下,央行起草了有关远程开设电子账户的初稿。将远程开设的电子账户分为“强实名账户”和“弱实名账户”,弱实名电子账户功能非常有限,仅限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等业务,存、贷、汇等基本核心功能全部受限。

此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这两家民营银行相继获批并开业,无网点经营、纯线上银行的出现,直接左右了央行远程开设电子账户的政策走向。

今年1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微众银行,现场观摩了刷脸放贷演示。翌日,央行紧急召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召开远程开户的讨论会议,建立一套安全且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的远程开户制度成为决策者的首要目标。

破解“自证”困境

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

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银行开户领域,最大的困境是如何保障实名开户。从全球范围看,在金融、安防等应用场景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开设实名账户的技术尚不成熟。

尽管现有人脸识别技术在LFW等人脸数据库上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5%,但这不等于在所有应用场景下都已经成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世光公开称,人脸识别技术面临两大困境: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困境,为保证便利性需要提高识别率,但是提高识别率可能降低安全性,如要提高识别率以增加便利性,势必要提高识别率,这会带来容易被冒用身份的严重安全问题;假体欺骗困境,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照片、视频甚至制作三维头套等高科技手段欺骗刷脸识别,非法获得财富。

据悉,此前微众银行提交的有关人脸识别技术报告显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仍有提升空间。

业内也普遍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单一依托人脸识别为核心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银行远程开户确实可能存在遗漏,这种遗漏有待于通过技术改进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提升或尝试多种手段交叉验证来破解,比如借助声波、虹膜等其他识别技术,增加远程开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曾频繁地与人民银行、银监会沟通,提出了以远程人脸识别为主要手段,进行身份核实建立远程开户模式,以替代传统银行面签环节。但央行认为,这两家网络银行提出以人脸识别为主要手段的远程开户方案,技术安全性尚未得到检验,对系统可靠性心存疑虑。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就曾公开表示,在目前没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贸然放开远程开户,监管层可能还有一些顾虑,“刷脸标准应该首先建立起来,在普遍性标准基础上再做金融标准,监管上就能放心很多”。

经决策者慎重考虑研究,并吸收各方意見和权衡利弊后,最终的征求意见稿将人脸识别等技术定性为辅助验证手段,要求办理远程开户的银行建立客户身份识别的自证机制,即相关银行需建立远程开户的业务管理制度,提供远程开户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资料,并由权威部门出具可行的外部评审报告,证明其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识别客户真实性。

前述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表示,上述“权威部门”到底如何选择和确定?尚不清晰。

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例,过去两家银行曾分别提交了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远程业务相关申请和相关信息安全测试报告,公安部并未对其提供技术评审。而业内普遍认为权威部门应是公安部,多年来公安部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个人人像数据库。

如果公安部门同意开放其数据库并为其提供这项技术评审,一旦发生造假和欺诈行为,责任由谁承担?实名制运行多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大量的安全措施,包括业务培训、检查和打击欺诈行为。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显然对重新建立一套远程开户制度的技术认证力不从心。”此外,公安部身为国家政府部门,并非商业机构,数据库如何对外开放,付费还是免费,也存在争议。

当然,如果央行前述文件正式下发,公安部数据对所有商业银行平等开放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否安全可靠,公安部恐怕很难为银行提供相关的评审服务。那么央行所指的“权威机构”到底如何选定,还要进一步明确。

争议与挑战

种种迹象显示,各方对央行远程开户征求意见稿的分歧正在减少,共识在逐渐增加,但是围绕这种全新的开户模式,的确还存在诸多争议。远程开户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意味着面临全新的竞争格局,对于监管当局来说,亦要迎接新的监管挑战。

以远程开户实名验证的核心环节,即银行卡交叉验证为例,在远程开户模式下,银行需要利用本行数据库或者银联渠道获取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尚未与银联等机构接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账户体系。

但是阿里巴巴、腾讯通过支付宝、财付通已经绑定了数亿级的银行卡账户。那么网络银行的验证数据到底是来自于自身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接入银行、银联的数据库?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任何说明。

“银行最初开通快捷支付端口仅仅是为了满足第三方支付机构小额支付需要,余额宝出现后,它逐渐成为切分银行资源的通道。”一位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远程开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库进行交叉验证,等于网络银行将传统银行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料瞬间转化和利用,几乎是低成本的无偿使用,这对传统商业银行显然有失公平。

传统商业银行接入银联系统,往往需要花费数十万元开通网关,并按年度缴纳服务费。站在公平竞争的角度考虑,网络银行远程开户不应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库。

此外,部分银行业人士还表示,远程开户征求意见稿的确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远程电子账户开立完毕后,银行是否可发放实体银行卡?

对于即将放行的远程开户制度,其会对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较为悲观的一派观点认为,远程开户推行将引发银行之间激烈的客户争夺。拥有互联网背景的网络银行,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技术应用、人才储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机制更为灵活,比如支付宝和微信,其功能和用户体验都优于传统银行的手机银行,未来网络银行势必从商业银行切分客户资源,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和挖脚也将陆续出现,互联网行业中“赢者通吃”的定律或在银行开户领域上演。

然而,前述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认为,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都可以尝试远程开户方式,这意味着传统银行的开户渠道和方式也进一步丰富,政策对所有银行都是公平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和远程视频柜员机(VTM)将是传统银行实现远程开户的主要渠道。“远程开户不是给无网点银行插上一个翅膀,只是给它们打开了一扇门,这对大家都是开放的”。

过去一段时间来,传统银行也正积极备战远程开户。以招商银行为例,近日,其已在深圳分行六家支行柜面,以及部分VTM(远程视频柜员机)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预计未来柜面身份核实将全面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相比之下,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受制于内部机制和决策体系束缚,仍在研究关注层面,尚未实质启动,各家银行备战情况差异较大。

尽管银行界对远程开户未来的影响莫衷一是,但是各方均认同的是,由于远程开户将不受区域限制,等于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变相实现了跨区域经营。拥有强大客户资源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寡头,或将左右现有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的转型策略。

过去很多区域性城商行,有着强烈的跨区域经营和全国布局的冲动,为此,它们曾视互聯网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银行跨区域经营由此带来的监管难题,将成为银行监管当局不得不提上日程的重要议题。

从更大的范围看,远程开户甚至可能影响部分零售银行的转型策略,进而改变国内零售银行的竞争格局。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银行,一些零售银行优势并不算突出的中大型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客户流失,在经济下行周期,零售客户流失意味着银行需要寻找相对安全业务领域,短期内传统信贷业务可能被迫转向对公,尤其是相对安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

猜你喜欢
微众开户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微众银行总算能松口气了
微众银行推吸金利器互联网银行依然面临成长阵痛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
开户许可证遗失声明书
基于K-L变换和平均近邻法的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