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威
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微众银行经历颇为坎坷。
5月16日,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公布了最新成绩单,其核心业务“微粒贷”上线一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超400亿元,主动授信客户超过3000万。
与3月份披露的业绩报告相比,微粒贷的成长速度可称迅猛。3月的报告称,微众个人客户超过600万,旗下的“微粒贷”主动授信超过3000万人,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
微众银行称,2016年以来,“微粒贷”加速拓展,单月平均放贷金额与2015年全年接近。
这总算可以让一直波折不断的微众银行松一口气了。
微众银行全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年底获批成立,定位于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
2015年1月18日,微众银行开始试营业,腾讯持有30%的股权。作为腾讯旗下的银行,微众银行的推出可谓从一开始就赚足了市场眼球。
与对支付宝的态度类似,从诞生起,市场无不希望微众银行能够凭借全新的金融模式倒逼传统银行改革,而且微众银行早期的高管团队也堪称豪华。
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就想通过互联网形式实现开户,一面吸收海量低成本负债,一面通过销售资管产品实现资产出表,由此打造一个轻资产、海量客户的银行。但其中包含的问题也由此显现。
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微众银行经历颇为坎坷。先是遭遇银行关闭核身接口(“核身接口”即验证身份系统的接口),此后,行长曹彤、副行长郑新林等人陆续请辞,微众银行的模式和腾讯的金融基因开始受到外界质疑。
2015年9月,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宣布,关闭微众银行通过深圳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的核身接口。在之后长达一年多的征求意见后,央行仍将现场开户作为网络银行独立开户的先决条件,远程开户只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同时,央行不再针对远程开户单独制定制度。远程开户不能破冰,被外界看作是微众银行落入后继乏力、业务拓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微众银行成立一年多,并没有特别亮眼的创新产品,目前的主要产品就是微粒贷,产品形态较为单一。
与此同时,微众银行高管团队人才流失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悉,微众银行高管主要由平安系及银行系组成,其中,众多高管有保险背景。公开资料显示,微众银行成立之时,11名高管团队中有7名有平安系工作经历,微众银行CEO顾敏曾任中国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由于微众银行的高管来自不同文化的金融机构,磨合起来困难,团队建设尚需时日。
多年以来,腾讯一直未曾放弃在金融业务上的尝试。在微信支付之前,财付通曾有几年时间都不温不火。
在腾讯的早期设想中,用户产生的大部分信息都可以被腾讯收集,如在线时长、登录行为、虚拟财产、支付频率、好友关系等。腾讯平台上的海量用户数据资源,为建立基于线上行为的征信报告奠定了基础。例如,财付通中的消费与支出明细,可以预测出用户的消费能力与偿款能力。此外,以大众点评、京东为首的腾讯系外围公司产生的交易数据,也可为腾讯所用。
从营销上来看,腾讯的社交平台微信和QQ都是微众银行最好的营销渠道。坐拥几亿用户的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39亿,随便一个右下角弹窗推广就会带来至少百万级别的访问,庞大的流量会为微众银行产品带来很好的推广机会。
而腾讯并没有很好地调动这些优势,金融板块在腾讯的总体战略布局里可以说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导致微众银行在理财、还款、转账等方面的关键数据积累不足。关键数据的缺失也是微众银行难以快速拓展业务的原因之一。
眼下,社交大数据的信用化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景。腾讯仍然没有摆脱腾讯“财付通”时代的印迹,需要直面自己金融基因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