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真
智慧城市推行以来,反响一直很好,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地向更加智慧的城市发展,给市民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作为有着“美丽山水城市”之称的重庆也不例外。
未来重庆的智慧生活将是什么样的?或许可以通过该市南岸区在今年建成的“智慧之家”来为人们提供一份参考样本。
陌生人触碰门窗,周边的红外线会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将异样信息传到业主手机上;有人坐在沙发上抽烟,窗户会自动打开……“智慧之家”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让家庭、城市变得更“聪明”。
其实,着眼于城市最小细胞的“智慧之家”,只是重庆市智慧城市大布局中的冰山一角。作为我国内陆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将智慧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个开放、高效、智慧的国际化城市雏形已然显现。
雄厚根基,助力智慧重庆起步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内陆开放的不断深入,重庆的智慧城市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今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重庆城镇化率将达65%,比2014年底增加5%。如果规划建设管理不当,便会引发城市病。“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应用被寄予厚望,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助推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深刻影响和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
智慧重庆建设有着雄厚的基础,对“智慧城市”而言,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是承载数据传输功能的网络通道。去年,重庆网络通信地位也由过去的城域网点,上升为与北京、上海一样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级出口带宽提升至3600G,网间互联互通能力达到1030G,响应速度提高85%以上,传输时延降低60%以上,丢包率下降90%。
利好政策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引擎,而内陆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重庆,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重庆地处两带一路的中心枢纽位置,拥有航空、内河航运和铁路三种国家一类口岸,并匹配了三个保税区,实现了枢纽、口岸、保税区的“三合一”。随着开放路径的逐步成型,一大批企业纷纷将投资的战略目光转向这里。
软通、腾讯、惠普、IBM等一大批企业落户两江新区,并将重庆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来布局。推进30万台服务器建设项目,预计10多万台服务器将投入使用。这些服务器储存的数据将搭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
事实上,过去五年,重庆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围绕产业垂直整合和集群发展,推动“整机+零部件”、“研发+生产”、“营销+结算”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形成了电脑、打印机、路由器、手机等智能产品体系,这为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产品支撑。众多高新企业的落户,在为重庆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支撑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开放度。
顺应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重庆基于已有基础和现实条件,进一步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潜力大,并都与“智慧城市”紧密相关。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又将形成5000亿级规模的增量,成为重庆工业新的支柱。预计到2020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万亿级,将为“智慧城市”各种数据信息广泛互联提供有力支撑。
在利好政策、高新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重庆智慧城市正步入发展的春天。
全面开花,智慧重庆“全员加速”
2015年9月,重庆市政府制定了《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設总体方案(2015-2020)》,医疗健康、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帮扶、交通出行等被列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重点项目。到2020年,重庆市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G/4G/WLAN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该方案的出台为重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
截至目前,永川、两江新区等5个区被住建部评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在“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指引下,开展了大数据处理与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城一策”的创新之路。
两江新区结合新区实际,编制了《两江新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对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及智慧政务、智慧建管、智慧保障房、智慧物流、智慧新城、智慧商圈等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规划。建设两江智慧总部基地。该基地按照“智慧城+生态城”的建设要求,重点实施8大智慧应用集群、“2集中3示范4应用”生态系统,同时要求区域内建筑100%为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此外,建设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等七大应用系统。全力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大力探索发展大数据产业。
南岸区通过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10大重点项目,打造“智慧南岸”。目前,南岸区已开展19个智慧小区建设,其中已建成的3个智慧小区,将一座科技孵化楼改造成集“商务、展示、发布、体验”为主的体验中心,是全国首家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建成智慧之家,让市民通过体验,感受高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江北区今年重点开展云计算中心项目前期设计工作,将建设“一网站、一平台、两网络和三中心”。通过打造“三平台一中心”,建设“网上观音桥”,形成WIFI网络全覆盖,供市民免费使用,打造“智慧商圈”。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使城市运行高效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市民生活便捷化。
永川区在投融资领域进行探索,利用三年5亿元的财政投资带动10-15亿元的社会资本,形成15-20亿元的资金池,并通过PPP平台与银行、基金等进行资本运作,支持参与智慧永川建设的入驻企业发展,通过培养形成区域大数据,推动智慧产业项目聚集,实现“用市场换资本、以资本换产业”的发展之路。
渝中区的智慧医疗颇具特点。目前,渝中区已初步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了辖区80%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的采集和录入,11个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电子病历共享。针对该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建成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已启动建设。
“两江新区的智慧新城整体开发、永川区的PPP建设模式、渝中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5个试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可圈可点,提升了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优化了城镇功能以及提高了市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业内专家分析道。
看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变化,重庆的万州区、江津区、合川区都着手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政府、社会、企业的合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在重庆正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
用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活渐实现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取向之一就是信息惠民。换句话说,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为市民创造更加智慧、便捷、绿色、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在“智慧重庆”建设过程中,智慧生活正离每一位重庆市民越来越近。2015年6月中旬,重庆信息惠民应用平台“在重庆”正式上线。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120余项公共服务,重庆城市公共服务步入“互联网+”新时代。这也是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所取得的又一进展。
一直以来,重庆始终走在信息惠民建设的前列。2014年,重庆就已获批成为全国首批80个国家级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当地政府确立了以“三库四平台”为核心的建设任务,其中“信息惠民平台”旨在对公共服务信息进行深加工处理,建设“一站式”的网上服务大厅,“在重庆”即是信息惠民平台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当天上线的“在重庆”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融合,向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市民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终端了解或办理。除了可办理水、电、气、通讯、预约挂号、ETC缴费记录查询、汽车票务等120余项公共服务外,“在重庆”还推出了针对孕育、交通、住房、医疗为核心的“融合服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交通、住房、公共安全、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正被逐步加载,“在重庆”将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新生活,实现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的个人定制式管理。
对此,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建有多个信息惠民项目,以前各个部委是纵向管理,缺少互联互通,“在重庆”通过融合该市范围内多个部委多种服务,构建覆盖整个重庆的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终身式的公共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更能提升市民公共服务的体验性。
可以说,目前对重庆老百姓而言,“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已近在眼前。
不仅如此,重庆市政府还与腾讯公司就“互联网+”项目签订了战略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市政府与腾讯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探索,推动线下各传统行业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将成为重点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业。
同时,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腾讯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其中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目前已上线。
“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同时,“智慧重庆”还将实现民政、出入境等民生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微信,预约结婚登记,也可预约出入境服务,并且查询办证的进程,也能实现问政通道、环保气象、公益救助、景区购票、招考查询等多种服务,办事不必再担心跑断腿、说破嘴。
此外,重慶还将选择成熟的商业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试点示范项目。同时,腾讯将在渝设立“互联网+”试点研究院、工程院,先选择一批试点区县和企业进行合作,促进创新成功转化,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打破藩篱,加快智慧重庆建设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重庆各个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信息孤岛、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的羁绊,智慧城市的功能大打折扣。两江新区的相关人士表示,一些部门缺乏数据资源共享的意识,未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存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数据封闭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漏另一方面是管理问题,需要打破政府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
此外,在智慧城市落地的过程中,商业模式不清晰的问题也频遭诟病。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提倡“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方针。虽然企业的参与意愿比较强烈,但是在落地时,没能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黄奇帆认为,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期,重庆市政府决定将统筹制定建设规划,突出绿色、低碳、便捷、高效。研究制定“智慧城市”的各种行业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扫除障碍。目前,重庆正构建政务共享、信息惠民、信用体系、社会治理四大公共应用平台,连接“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制度规则和法规,实现基础数据共享、行业管理独立、信息安全可控,并培育与此相关的社会文化,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与此同时,笔者在重庆市今年公布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中看到,重庆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重庆市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在2020年把重庆建成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并实现6个定量目标。智慧城市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必然走向。
目前,智慧城市已在沿海城市得到了较广泛应用,内陆城市正处于追赶者的姿态,而重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频频举动,足以让人相信其能够以引领者的姿态,成为内地建设智慧城市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