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祥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山地住宅底界面的多维形态探讨★
闫永祥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根据中国古典私园的布局思想,从依山选址的角度探讨了地形特征与山地住宅底界面的关系,主要对与大地结合的山地住宅底界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底界面是自然地形地貌与山地住宅人工空间的结合区域,也是构成山地住宅空间界面和限定具体的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底界面体现不同的空间使用特征,它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形态,更是多维度的立体概念。
山地住宅,底界面,多维形态,古典私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山地住宅的基地从选址上不可能像古典私园那样到自然界里“相地得宜”,去获得一大片含有丰富景观元素的区域;但对大自然的情愫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就造成了人们渴望依据特定的自然地势脉络等客观条件,将大自然纳入住宅,寻求接近大自然的心愿。
在建宅过程的影响因素中,用来围合空间的“底界面”是连接人工空间与地形关系的纽带。没有底界面,就会有混乱和任意。如何认知底界面的多维度空间形态基础,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课题。
山地住宅的底界面一般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二维平面的印象,但恰恰这个二维平面是基础,因为在建宅搭屋时,平面布局是一个由内部发展贯穿至外部的影响因子,打一个比方:一个肥皂泡,如果内部的气体分布均匀,调节得当,那么这个肥皂泡就会很和谐,很完美;反之亦然。外部是由内部平面布局所形成的结果。所以说在营造山地住宅的过程中,“平面的布局决定着一切,没有平面布局就会缺乏条理和意志;平面布局的确定就是最具关键性的时刻。”[1]。
基于对中国古典私园的认知,山地住宅的平面布局方式依次可以归结为:“疏密有致”: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处理平面时,做到时而稠密,时而稀疏,使人领略到一种忽张忽驰,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虚实相间”:虚与实是一对既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概念,正如《浮生六记》中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只有将二者良好合理的交织穿插于平面布局时,才能使山地住宅达到协调统一,生动活泼的外观效果。“曲折通幽”:“一转一深,一转一妙,此骚人三昧,自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2],这就表明了平面布局每经过一次曲折,即会产生一种新的意境,随着意境的逐步延伸,便会让人激起一种通幽婉转的妙趣。“层次递进”:丰富山地住宅底界面的层次变化可以极大地加强距离的深远感,虽然距离不变,但隔着几层层次,空间距离似乎要远得多,借以造成一种不可穷尽,移步换景的视觉体验。
继承以自然为审美标准的景观居住文化,遵循并发展中国古典私园的平面布局方法,这种对山地住宅底界面平面形象异质同构的良善处理,可以让其在自然界里生根发芽,影响其他空间构成要素;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布置,从而给人居空间带来新的活力。
山地住宅的底界面除了上述提到的二维平面布置,也体现在顺应地形地貌的三维空间变化上。在对地形地貌内在地质的章法和规律的分析中,合理经营依山住宅底界面,进而形成融于自然化作风景的住宅(见图1)。
图1 融于自然化作风景的住宅
“在依山之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在山中营造住宅,因为这些地方有高有低,有曲有深,或是俊俏的悬崖,或是宽阔的平地,本身就形成了天然的雅趣”[3];从本质上来讲,对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地貌特征的整合分析是首要关注的焦点。山地住宅与山体的选址关系主要有“山巅”“山脊”“山腰”“峭壁”“峡谷”等山体选址。五种不同地形特征归纳如下:“山巅”,山巅建住宅可丰富山峰的立体轮廓。要使山更有生气,造型应与山势相协调,尺度要与山体相匹配,起到控制风景线的作用。“山脊”,可赏山脊两面的景色,凸出部分可观赏到三面景致。“山腰”,山腰是邻山住宅最为适合的选址,视野开阔、地域大,小气候好,有水源处,坡度随山势布置,比较容易取得生动的景观要素。“峭壁”,以“险”为设计主题,住宅造型与峭壁结合,给人以惊奇、玄妙感。“峡谷”,峡谷两侧高山,中间山泉,植物繁茂,深邃幽静,具有独特的意味。
在分析地势特色的同时,对山地住宅底界面及周边环境加以适当地改造,才能得体合宜;一般运用柱子支撑在高低起伏的山地上“吊”的方式,获得山地住宅的地坪;或者结合山势,适当挖填,取得较大的地坪,建筑位于平台之上,随山势起伏,跌落变化;也可以采用“挑”的手法,即利用挑枋、撑拱、斜撑等支承结构,悬伸出山地住宅的底界面,达到“占天不占地”的效果(见图2)。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基地上有时候会出现无法移动的巨石,或不能砍伐的古树,这些元素虽然限制了底界面的自由扩展,但加以得当处理,即可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平面围绕古树展开,使住宅建筑材料与巨石相呼应,最终可达成使居住者心理随着空间和景观的变化,情绪逐层渲染,气氛逐渐加强,而获得与自然山体互相交流的效果。自然地形是大自然赋予的最适形态,也是长期与大自然磨合的结果。利用它们就是要适应这种地形的自然力和住宅相和谐共生。
图2 占天不占地
宅,说它小,是指房屋。说它大,是指环境。“宅环境”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支撑这种构架的基点是底界面的经营。宅靠人来修,人因宅而得安,从不同的维度塑造底界面可以达到人与宅相和谐共生。
“人住在里面应该能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4],这是以四维度的时空概念作为判断理想住宅的依据。恰当地应对风、浪和天气,处理所有短暂易逝的色彩、光线、季节和周而复始的迁徙所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大自然无休止的运动与生命本身的模式和过程就成了设计的主要部分。要想达到这一效果,首先采用从中心向四周伸展的放射性底界面形式,像植物的枝叶向四面生长以获取阳光和自然风一样,营造出采光、通风好、流通而开敞的山地住宅空间印象,即利用住宅本身错落有致的选址地形地貌,将具体的自然因子纳入住宅空间,让风和阳光住进山地住宅空间的同时,调节区域小气候;其依次可以归结为:“顺风”“顺光”与“顺水”。“顺风”,底界面的架空设计,也可以使山地住宅得到很好的通风,从而将自然的风吹入室内空间,最终外化成为“住宅空间布局”的问题;“顺光”,即让自然的光照进住宅的每一寸空间界面;“顺水”,即将人工水域渗透到住宅空间的营造氛围中去。“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工假虚设”。让自然和人一起同呼吸(如图3所示)。
图3 自然与人同呼吸
深入勘察建宅所处的地形地貌、地理形势,同时对建宅周围的大环境同样做细致的分析了解,以期掌握山地住宅底界面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全部特征;其目的在于把这些特征作审慎的扬弃,以发扬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甚或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把空间形态因素最大化的通过底界面利用起来。“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5],这就表明了中国人把人—住宅—自然当做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感应的整体的环境观。这就需要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懂得尊重自然生态的法则,善待环境的道理;进而运用科学的态度、艺术的眼光去美化环境、优化环境,以达到建宅的理想境界。
[1] [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杨至德,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8.
[2] [清]徐利明.刘熙载·书概[M].邹 韡,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59.
[3] [明]计 成.园冶注释[M].陈 植,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6.
[4] [澳]澳大利亚Images出版集团.黑川纪章[M].景 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6.
[5] 王玉德,王 锐.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64.
[6] 程建军.营造意匠[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7] 诺伯格·舒尔茨.居住的概念——走向图形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 [丹麦]S·E·拉斯姆森.建筑体验[M].刘亚芬,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Inquiry on multidimensional geometry of bottom boundary ofmountainous residential building★
Yan Yongxiang
(College of Arts Design,Hubei University of Industry,Wuhan 430068,China)
According to the layout conceptof classical Chinese private garden,starting from the aspectofmountain-orientated location selection,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topographical features and bottom boundary ofmountainous residentialbuilding,describes the bottom boundary ofmountainous residential building combined with ground,and points out that:the bottom boundary is the artificial integrated region of naturalmorphology and mountainous residential building,and is an important point for buildingmountainous residential building space boundary and limiting specific spatialmorphology aswell;furthermore,differentbottom boundary embodies different spatial utilization features,which is notonly two-dimensional surfacemorphology but alsomulti-dimensional vertical concept.
mountainous residential building,bottom boundary,multidimensional geometry,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TU241.99
A
1009-6825(2015)29-0006-03
2015-08-07 ★:《省级项目》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艺术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景观居住思想在湖北山水民居中的当代表象研究”(项目编号:13g236)的阶段性成果
闫永祥(1992-),男,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