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屯堡村落的城镇化发展探讨★

2015-06-09 14:21陈洪梅赵爱克
山西建筑 2015年29期
关键词:屯堡村落建筑

陈洪梅赵爱克

(1.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规划·建筑·

黔中屯堡村落的城镇化发展探讨★

陈洪梅1赵爱克2

(1.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以黔中屯堡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该村落的现状,辨析了文化资源的保护对村落发展的意义,并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提出了黔中屯堡村落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村落形态控制与建设引导的发展措施,为黔中屯堡村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城镇化,村落,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新型城镇化的灵魂和内在的精神力量。黔中屯堡村落在发展受限和经济落后的背景下,物质形态和人们的外显特征、内在人格品性和文化精神都保存良好。屯堡文化对于贵州的文化传承和城镇文化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变化上,黔内大部分村落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但是,自1980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广泛深入,屯堡文化由地域文化向经济文化的提升加速。屯堡村落受外来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传统的建筑及其环境、村落选址及布局形态、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1 黔中屯堡村落的形态及建设变化

资源开发后屯堡村落内掀起了建设热潮。村落区域向周边以未开发前成倍的速度扩展,原址基础上的扩建使石头村落在外围已不可见,失去了原有风貌和可辨别性;与原址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的建设也造成严重破坏:建设区侵占大量山体及耕地,改变着村落的生态环境(见图1)。同时,村落原建区也发生着改变:仅3层~4层的石砌碉楼作为视觉中心和村落天际线的重要组成,被越建越多的楼房打破了它的地位;原作为闲时交流和活动的空旷场地已不再有人气,新开设的商铺、餐馆、控制外人进入的入口区成为人们新的聚集点;为旅游配套而建的停车场、人流集散区在改变村落形态的同时也成为了新的村落节点;标志性极强的屯墙和屯门拆毁后被修复或新增的公共建筑物、设施及宣传广告取而代之成为新标志。

总的来说,村落自主乱建现象严重、现代建筑增多。很多建设直接占用良田,而无新宅基地的屯堡人往往拆掉老宅在原址新建,屯堡地区从建设用地、建房管理、监督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是不完善的。如本寨的新建区便暴露出诸类问题:当地政府以每亩1万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土地,经过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以及规划方案制定后卖给村民,价格为10 200元/200 m2(相当于每亩34 000元),其中盈利归政府所有。虽规定村民按制定规划进行新建,但自2009年开工至今的整个建设过程完全由村民自主,建成效果极大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此外,现代建筑材料的便捷与低价也是屯堡人首选的原因。按表1计算:建一栋200 m2的两层居室,材料、人工及杂费约合15万元,而采用石块为砖、石片为瓦则较复杂。一方面市场上没有成品来源,现场采掘和加工会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另外,很多屯堡人已失去原有的建造技术,对石材的加工显得颇为困难;再者,那些获得较高经济地位的屯堡人往往出现“去屯堡化”现象,根本就以建造石头房子为耻。同时,现代家电及日常用品已融入屯堡生活,古老的生活用具及建筑装饰也正悄然消逝。本寨新建区规划效果图见图2,建设现状见图3。

图1 占用耕地正在修建的房屋

图2 本寨新建区规划效果图

表1 安顺地区建筑基本材料价格统计表(2015年)

2 文化资源保护对村落发展的意义

2.1 保护是发展的稳定内核

长久以来,正是屯堡人对自我文化的热爱和自觉传承,其社会、经济结构才不断的发展进步,村落形态和建设保持稳定的变迁。但如今,他们以自己的收益为目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村民利益顾及较少。虽然旅游只是开发的形式之一,但就在这一种形式下引起的设施增加、建筑功能转变、衣着、习俗甚至价值观改变就使得屯堡村落商业气氛浓厚、文化氛围渐失,暴露出单纯旅游开发所存在的局限性。作为旅游商品的屯堡雕刻品见图4。

图3 本寨新建区建设现状

图4 作为旅游商品的屯堡雕刻品

2.2 保护是发展的基本动力

众所周知,黔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屯堡村落一直处于隐蔽状态,近年来备受瞩目正是由于其独特且丰厚的文化资源存在。如鲍家屯的古水利工程和村落“八阵图”布局形态是其余村落所没有的;本寨因内部碉楼和院落式建筑的存量、建筑质量相对较好而拥有了发展优先权。当下,安顺的产业经济优势不明显,即便占有交通及区位优势,没有保护尚好的文化资源也将丧失发展动力而处于被动地位。

2.3 保护是发展的特色所在

“屯堡文化的要旨不仅表现在民居、服饰、工具等外显事象上,更蕴涵于屯堡人的节日、礼仪、习俗、语言、宗教信仰、艺术活动等诸多日常生活要素中,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内在统一的文化体系”。它具有典型、稀有、多样及完整的特性,并兼具科学文化价值和游憩价值。其独有的人文情怀只能在独特的屯堡氛围中才能体现,这些都构成了屯堡村落独有的发展特色,也正是外界对其痴迷之所在。只有保护好文化资源,黔中屯堡村落才能不失特色,持续的发展下去。

3 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划建议

3.1 形态控制

1)共生型空间发展的控制。首先对屯堡村民开展疏导工作,积极促进他们对现有石头建筑的改造利用;发挥村落组织资源的力量,使村民主动参与建设与管理,制止无序建设。根据现状格局制定村落未来空间发展方向;将村落外围未开发的用地纳入村落保护体系以顺应自然和延续村落的原有格局。其次,遵循村落的原始格局和建筑特征,修正村落的结构模式,调整功能布局;对新建设区内不协调建筑的改造根据实际情况按传统特色进行整治,并融入一定的现代元素以增强村落的可识别性;不建造与传统建筑风格突兀的现代建、构筑物,保证屯堡村落的空间完整性和视觉完整性,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最后,确保村落人口的稳定。对于发展潜力较大的村落应改变其现状产业结构,吸引其他村落人口的迁入和本村人口的回乡就业,避免建设量大、居住量少的现象出现;而发展已饱和的村落应防止其规模的继续扩大,通过适度的用地开发来调控和限制村落的发展,维系村落的原有形态。

2)互补型空间发展的控制。首先,根据村落的经济状况、用地条件、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选址与规划;合理调整布局、协调用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要统筹安排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提升村落的居住品质。其次,因文化因素控制和影响着物质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所以使文化因子在新建区中保留和呈现是维系屯堡村落传统风貌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组织拥有屯堡建筑技艺的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当然,在村落的形态发展中应选择性的弱化和强化传统因素,融入新的空间形态影响因子以维护村落形态景观的完整性。

3)对原建设区的控制。首先,将原建设区作为核心保护范围。考虑到现状资金及管理方面的不足,可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修复手段,维持屯堡村落中心区的功能灵活性,最终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其次,严格保护传统的整体风貌和单体建筑风格。特别是巍然屹立于线条平缓民居中的碉楼,作为天际线的凸出部分和屯堡村落的视觉中心,新建和改造建筑都不应高于碉楼的高度;同时,挖掘屯堡村落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将其运用到新建筑的创作中。最后,做好修缮工作。处理建设性破坏的同时不能忽视保存性破坏现象。通过改善现有空置建筑的居住条件来满足大部分人的居住可以有效解决密度问题;此外,通过融入更多的使用功能可满足屯堡人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3.2 建设引导

1)街巷空间梳理。保护村落原巷道系统,防止因新建、改建引起的街巷尺度变化。村落核心区域以步行为主,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主街巷在保持其轴线功能的同时可作为应急通道,局部损坏或残缺路面应使用原材质填补;小巷道采用当地石板铺设,禁止使用水泥,已采用水泥铺设的要有计划地逐步整改。街巷放大空间或村落公共活动场地应铺设石板;戏楼、宗祠、庙宇等公共建筑辅助场地中加设的休息座椅、路灯及各类小品以木材和石材为主,保持村落整体风貌的协调。街巷立面中仍存的枪眼及垛口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应采取保存的措施防止其损坏。针对进行旅游开发或有一定量外来人员进入的村落,其重要的遗存点可立文注释,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将各街巷进行生活性和商业性区分,建筑门窗需要改建的应视街巷功能而定,且改建材料应与屯堡风貌相协调,避免因建筑功能改变而引起的街巷立面大变化;街巷中路灯、指示牌、宣传牌等设施的加建可结合墙面设置;新建设区的街巷立面从材料、功能、装饰等方面考虑,尽量做到特色延续与功能使用的协调。2)建筑整治。整治针对不同建筑采取去功能化保存、转换功能保存和赋予新功能三种方式区别对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公共建筑可去除功能后保存,使其完整存活;部分合院建筑转换其使用功能;民居建筑整治中应当赋予新功能,使其保持过去魅力的同时融入现代色彩,以屯堡人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便捷为目标。3)基础设施完善。虽然文化资源的开发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契机,但屯堡人的生活条件还未全部脱离贫困标准,设施的完善仍是最重要的内容。其投入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并优先考虑交通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改变部分只能摩托车入村和石路、泥路的入村道路现状;电力设施应集中在电源扩容及线路改造方面;灯光照明应体现传统风貌,照明方式、灯具选择及布置等方面与建筑风格取得协调;给水应将市政管网接管进村,形成稳定的供水来源,保证并提高村落内的供水安全。沿路铺设的给水管全部埋入地下,并按防火规范要求沿线布置消火栓;改变排水系统简陋,雨、污合流的现状,按历史原貌恢复和保障古寨墙内的排水功能。此外,应加强村落的环境卫生管理,增设公厕、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严禁乱倒垃圾杂物。同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设施建设对屯堡建筑的破坏。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强调规划先行。屯堡文化资源可以使我们透过各种文化事象和民族风情欣赏隐藏于其后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村落的形态控制和建设引导方面提出了村落发展规划措施建议,并具体落实到街巷空间、建筑整治与基础设施完善等实体上。对屯堡文化采取保护和传承,以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化协调发展,各种文化百花齐放,使屯堡人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

[1] 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郑朝彬.屯堡文化传承的困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 5-7.

[3] 朱伟华.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黄 瑾.旅游背景下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3):68-72.

[5] 吴 卉.我国黔中地区的屯堡建筑群与屯堡文化浅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

[6] 袁 葵.屯堡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J].理论与当代,2004(9):20-21.

Discussion o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central Guizhou Tunpu village★

Chen Hongmei1Zhao Aike2

(1.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iyang 550025,China; 2.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Taking the central Guizhou Tunpu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to village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central Guizhou Tunpu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based on this took the village construction shape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guide measures,provided new thought for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central Guizhou Tunpu village.

urbanization,village,development

TU982.29

A

1009-6825(2015)29-0001-03

2015-08-09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院(所)、基地(中心)基金资助项目“文化资源保护下的黔中屯堡村落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校科KYJG[2014]27号)

陈洪梅(1987-),女,硕士,讲师; 赵爱克(1974-),男,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屯堡村落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安顺屯堡地戏
屯堡人的春节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