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霞
(太原市杏花岭区妇幼保健所 山西 太原 030009)
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侯敬霞
(太原市杏花岭区妇幼保健所 山西 太原 030009)
目的:对产妇产后的家庭保健服务对其产后的身心健康情况带来的影响作出探究。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社区中心管理的产妇84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2例,行以不同护理方式,作出比较。结果:产后一周,实验组产妇空腹血糖指数为4.43± 0.55,其乳胀出现率占总乳胀出现率的45.82%,参照组产妇的空腹血糖指数是5.48±0.72,其乳胀出现率占总乳胀出现率的54.18%,其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0.25个月、1个月、1.5个月的关于"产后抑郁程度的心理状态筛查表"(EPDS)数值都明显比参照组低,其不良情绪的改善程度高,产后1个月及1.5个月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程度比第一周高,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以产后的家庭保健服务,效果极佳,推广价值高。
产后;家庭保健服务;产妇;身心健康
产后产妇心理处于特殊时期,此时的护理对产妇的心理及婴儿的成长都极重要,应予以重视。随着我国社会文明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及其家属都对产妇产后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产后的家庭保健服务有了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愿意参与其中。我社区中心提供产后的家庭保健服务,已收获极佳效果,现作出总结。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社区中心管理的产妇84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2例。年龄23至36岁,平均(25.98 ±3.98)岁,平均孕周为(39.6±1.4)周;婴儿出生阿氏评分是8至10分,其体重大于等于2350克。两组产妇与婴儿的一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行以产后的常规型护理,为实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之上结合家庭保健服务,对出院产妇的产后休养地质与联系方式进行详细记录,专业护理人员对产妇作出产后家庭保健。
1.3 评价指标
1.3.1 生理的应激指标
HR(即静息心率)以及SBP(即收缩压)[1]。
1.3.2 空腹血糖(即BS)
通过血糖仪与试纸来测量,时间为晨间六点。
1.3.3 产妇乳胀
以乳房的硬度为标准,分为三个程度∶一度,触感像唇部,属正常或者轻度的胀痛;二度,触感像鼻尖,是中度胀痛;三度,触感像额头,是重度胀痛。
1.3.4 产妇的心理情况
选用EPDS测量表,总分为0至30分,若总得分超过13分,则说明产妇存在程度各异的抑郁障碍,为阳性,且总分越低,抑郁程度越低[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产妇生理与内分泌的指标
产后1周,两组静息心率和收缩压比较,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血糖比较,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后一周的基础HR、BS与SBP
2.2 对比两组产妇乳胀情况
产后一周,两组产妇乳胀出现率的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乳胀情况
2.3 对比两组产妇的EPSD评分
实验组产后0.25个月、1个月、1.5个月,其EPSD数值明显比成年、按照组低,其不良情绪得到较强改善,并且产后1个月与1.5个月的抑郁改善程度比0.25个月时显著,两组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表3 对比两组产妇的EPSD评分
对实验组行以的家庭保健服务即为∶保健人员专业能力强,工龄5年以上,出院后的第一天保健期开始,对产妇的恢复及婴儿保健作出全面跟踪。对产妇经济、生活习惯、亲属关系、心理状况、不良习惯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与评估。对产妇子宫与伤口的恢复情况以及乳房的保养和奶水情况作出了解,若产妇的乳头出现裂口以及乳房有胀痛感,则应向其普及应对知识,向产妇普及产后的恢复运动和产褥期的卫生知识。
密切观察婴儿的各项生长发育状况,结合产妇自身情况为其行以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疏导,令其排解抑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还要向其亲属普及此阶段产妇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予以其更多关怀与理解,还要注意避免不良性生活事件。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对产后产妇行以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的家庭保健服务效果比单纯行以常规护理效果更佳,其生理指标更合理,乳胀出现率较低,且情绪更稳定。
综上所述,行以产后的家庭保健服务,可有效缓解产后产妇的不良情绪,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极佳,推广价值高。
[1]单鸿杰,钟秋莲,曾湘岚,等.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9):48-50.
[2]王学玲,李红梅.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幼保健,2012,(21):3241-324
R173
B
1009-6019(2015)10-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