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淑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基于低碳视角的杭州旅游对策研究
○ 柯淑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在低碳视角下探讨旅游城市如何健康持续地发展对杭州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低碳城市的内涵、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着手,从旅游政策法规、低碳理念的转变及公共服务体系等三方面探讨杭州旅游应采取的对策。
城市; 低碳; 旅游对策; 杭州
欲茂其末,先固其本。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杭州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省会城市,又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富贵之城”。杭州的旅游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在城市化时代,旅游城市既可以是资源耗竭、污染加剧、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一切灾祸的源头,也可以是把这个世界从灾难中拯救出来的救星,关键在于城市如何发展。杭州作为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有能力、有责任尽快采取行动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
低碳城市就是指城市建设以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采用低碳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充分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的同时,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生产过程、消费模式和功能运行的低碳化、生态化,就能保证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杭州市率先提出了较全面、多方位的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设想,2009年出台《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市委〔2009〕37号),即“低碳新政50条”,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杭州市主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并迅速开展系列相关工作,于2010年7月成功获批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并制定《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杭州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具体见表1),同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31个部门和13个区(县、市)为成员单位的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表1 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事件
近年来,杭州通过不断完善有利于发展低碳产业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低碳旅游城市。杭州率先开工建设全国第一个低碳科技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杭州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纲要,完善低碳旅游政策体系,培育低碳旅游消费市场,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媒体宣传等方面杭州市政府大量投入资金以期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倡导健康低碳的旅游方式。
1.健全和完善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制定旅游政策与法规时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为了推进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打响“游在杭州” “创业在杭州”的品牌,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促进杭州市旅游产品上规模、出精品。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区、运河文化带、湖滨特色街区等文化、生态保护敏感区块,加大政府的投入。2005年,《杭州旅游条例》出台,更加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对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将成为 “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2013年新旅游法正式出台,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法律的依据。杭州市政府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旅游项目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每年筹集和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经费,用于杭州旅游的整体宣传促销,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200万元的导游基金,重点用于导游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导游员进行奖励。2014年9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奋战一百天、形象大变样”旅游景区环境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野导、黑车”,景区内的所有经营单位,杜绝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及包装材料,防止产生白色污染。旅游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旅游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2.倡导低碳旅游,实现低碳理念的转变。低碳事关每个人,应对全球变暖,关乎每个国家和地区及每一个人。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对于大多数杭州民众和游客,低碳理念与传统的生活理念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杭州积极倡导市民和游客低碳生活低碳旅游,开展低碳行动志愿服务,倡导低碳消费和行为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低碳旅游城市建设。杭州制定并实施《绿色环保,人人减碳行动方案》,实行垃圾清洁直运等一系列举措,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大力倡导简单、简约化的生活方式,通过低碳示范社区建设、“绿色学校”计划、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管理等低碳计划的实施,推行节能电器的使用,反对浪费,接触奢侈消费的陋习。推广绿色酒店、绿色客房、绿色餐厅、“光盘行动”等激励性旅游体验活动,鼓励游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盒及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引导游客积极参与当地政府、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开展的绿色公益活动,通过宣传和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培养低碳生活习惯,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使“低碳理念”、“更多绿色”和“减少碳足迹”深入人心。
3.发展绿色交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低碳环境的建设是传统“高碳理念”向“低碳理念”的转变,是通过传统的高碳消费和行为方式向低碳意愿和方式的转变,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实现的。杭州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服务,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率先推出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还积极引导、扶持开发新能源汽车,杭州已被列入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之一。杭州从科普宣传入手,宣传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一些不为广大群众熟识的低碳概念等“低碳”知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低碳城市建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理念。完善低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低碳旅游城市的新品牌,倡导低碳旅游,绿色出行,推出西溪湿地、千岛湖、天目山、新安江、良渚文化旅游区等低碳旅游线路。大力宣传低碳旅游是健康养生亲近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宣传“生活品质之城”首先应该是低碳城市,品质旅游首先应该是低碳旅游的理念。
杭州建设低碳型旅游城市,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杭州自身资源特色和优势,制定系列制度规定,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低碳建设的规划和引领,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社会积极推广低碳生活及消费模式,树立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要重视低碳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低碳国际化合作,引导杭州低碳经济的发展。当然,所有这些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我们付出一、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努力,但通过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城市实现从浪费到节约,从高污染到低污染,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人和自然相互对立到和谐相处的历史性转变,今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将惠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1]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13(4):8.
[2]崔健.中日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比较[J].环境保护,2011(7):63-65.
[3]王丽民,张敏丽等.保定“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商业经济评论,2010(11):68-69.
[4]王国平.杭州如何建设低碳城市[J].现代城市,2010,5(1):7-11.
[5]刘志林,戴亦欣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节能减排,2009(6):1-8.
[6]李平.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J].商业时代,2010,(35):121-122.
[7]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2009(4):10-14.
[8]刘志林,戴亦欣,等.低碳城市的理念与国际经验[J].节能减排,2012,16(6):1-7.
柯淑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旅游英语。
G112
A
1672-8610(2015)07-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