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娟
(包头师范学院 信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网络环境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研究
尹淑娟
(包头师范学院 信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结合包头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实际,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建设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具体实施思路,提出了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案。
基础课程群;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自2007年学校开始成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来,我系专业课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试图找到适合本校学生水平层次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网络普及大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到大二上学期,对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和对专业的认可喜好度密切相关。良好的专业基础课学习经历,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对专业兴趣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改革和建设,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十分重要,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建构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这一课程体系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工艺综合实训”四门课程。本课程群的知识结构是以电路分析原理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电路元件,熟悉常见的电路模型,能够熟练应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基本电路。对基本、实用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与设计方法。电子技术工艺实训为应用平台,是对前三门课程的综合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电工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课程群建设的标志是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实现大课程建设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三门理论课程进行了整合优化,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修订。例如,“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卡诺图化简法,以及应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部分,已经远落后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删减。而EDA技术逐步得到电子工程师们的广泛应用,要增加这部分知识。从社会以及课程的实际需要角度考虑,对于很多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重视其基本工作原理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而对公式推导等内容要尽力删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2.1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自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建立“院系、专业、课程”三级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指引、实践能力拓展和就业的有效结合。例如,调整教学方法,在课程中逐渐渗透专业目标和就业教育;在实验课程中加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完善学校和课程的网络学堂建设,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将课件、习题、阅读资料和相关教学软件上传到网络学堂中。
(4)加大教师团队建设力度,组建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取长补短。课程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评价方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的课程组教师队伍,发挥不同年龄教师的优势,互相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引入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改变成绩构成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百分比,采用实操、口试、设计电路、答辩等考查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6)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改变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措施
(1)教师打破以往根据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习惯,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口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课堂教学+自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模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弥
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个或多个相关的任务,旨在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帮助学习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来。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提出要科学合理、精心设计,要针对学生设计,既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又在学生努力后可实现的程度内。
图1:“课堂教学+自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3)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如图2所示的递阶式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持续不间断地学习。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且获得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科教师的科研项目、校级实验开放项目、学科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
图2:递阶式学习过程
(4) 制定合理、完善的课程群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对一门课程“教什么、如何教”的完整描述和高度概括。教学大纲要和专业的培养方案目标一致,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所以,课程群的教学大纲要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大纲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本门课程的“合同”。因此,在教学大纲中要能体现出学生能在这门课中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要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教师要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考核方式有清晰明确的描述。
(5)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采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人展示、任务型教学和案例研究等教学形式。同时,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利用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
(6) 开展电类基础课程群的考试方法改革。在考试中引进过程性评价,在课程中真正体现出考试的“测评和激励”作用。过程性评价作为结果性评价的辅助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既能够弥补结果性评价的不足,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其他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在电类基础课程中,考试形式可以采用例如笔试、口试、小组的电路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整个课程群建立统一试题库,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
(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相关联课程听课+课程负责人跟踪指导+课程群教师教研活动+效果反馈”的循环联动机制。课程群教师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任课教师”组成,梳理好每门课程和课程群内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教学,提高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能力。
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检验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对于电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必须要有实训的部分。我们自2007年开始逐渐加强实训环节,设置了电子技术工艺综合实训课程,并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学生在实训中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FM收音机、数字万用表、冰箱电子除臭器、智能机器狗和集成多用充电电源的设计和制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更增加了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实训环节不仅在基础课程群中有设置,在后续的专业课程群中也同样需要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因此,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也要符合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改进,例如利用网络环境,加入MOOC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先进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等。
[1]林林,张国香,李春华,卢胜利. “宽口径”人才模式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5):91-92.
[2]陈忠华,闫孝姮,陈伟华.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初探—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75-77.
[3]张玉玲,李艳玲,邱相艳. 电气信息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4):242-243.
[4]潘岚,卢飒.基于网络的电路课程自主学习教改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14-15.
Research of the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Group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YIN Shu-jua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lectronic department of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dea of foundation course group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reform.
foundation course group;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2014-08-21
包头师范学院教改项目(BSJG13Q009)。
尹淑娟(1982-),女,赤峰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
G642.0
A
1004-1869(2015)04-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