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炜煌
“新常态”是当下的热词,政坛、学界、坊间都把它作为热门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和同志滥套“新常态”,曲解中央新常态的要求,应该引起重视。
不能沦为实用主义的庸俗论
新常态具有深刻内涵和外延,至少体现四个特点:新,新变化;常,经常性;长,相对稳定;优,包括提升、纠偏和理性回归。然而,时下存在为我所用地套用“新常态”的倾向。
一是标签化。有人为了体现“与时俱进”,什么工作都冠之以“新常态”。不能把某个偶然、短暂、单一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视为新常态。
二是娱乐化。有人把社会生活中各种新、奇、特都纳入新常态,甚至成为插科打诨的元素、搞笑逗乐的佐料。
三是贬损化。有的同志把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称为新常态,为等待观望找理由,为无所作为推责任。
不能成为有口无心的口头禅
当前,一些地方和干部对中央精神缺乏足够认识,把“新常态”作为口头禅,只是体现在文件、报告里,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调整、转型、升级缺乏热情、消极观望,甚至口是心非、我行我素。
落实新常态,要深化对发展的认识。我们追求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不再追求“做不到”、“受不了”的高速增长。
要克服“政绩冲动”。要切实落实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及其权重,防止以数字定政绩,以GDP论英雄。
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
新常态的本质要求是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它不该成为畏难的托词和失职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
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要敢于追求“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强调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核心要求是在效益和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