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旅游永远是人们的一大刚需,围绕旅游的服务层出不穷。除了携程和去哪儿等代理商、平台商,专注于自助旅游的应用也不少。喜欢自助游的用户在旅游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社区、攻略和社交等类别都能与旅游挂钩,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其中有蚂蜂窝等PC端旅游社区的大佬,也有很多小型的创业公司。目前该方向的旅游应用大致包含游记分享、攻略和社交等方向的功能,旨在为自助出游用户提供出行前后各个方面的帮助。
这一类用户大多是利用假期与好友或者家人自助旅游的白领,利用空余时间独自或者同学间出门旅游的学生,以及经常在外户外旅行的驴友或旅游群。而且,这类用户的出行特征明显:非团体旅游,规划能力强,有自己的游玩方式,爱好旅行交友以及旅行开支较少等。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开资料,2014年,由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12 989.17万人次,出境游3 840.29万人次,入境游1 576.36万人次,分别只占2014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的3.6%,出境游人数的35.9%,入境游人数的8.6%。这意味着国内游有超过96%,出境游有约70%的客源不是由旅行社来服务的,在旅游业3万亿的市场规模中,自由行的潜力巨大。
资本,总是敏锐察觉着旅游市场的未来趋势,并抢先布局。近一段时间以来,移动互联网企业对旅游业的热度,正以资本动作体现出来:携程成为华远国旅最大股东;途牛宣布收购中山国旅、经典假期两家旅行社的绝大部分股权……。其中不久前获得5 000万美元C轮投资的《面包旅行》,获得2 000万美元融资的Gogobot,以及获1 000万美元融资的《捡人》,其服务特点都在于旅行社交。
其实早在2014年,在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中,一款主打“旅行社交”的APP《说走就走》就已经将这个概念带到了公众的视野中(这款APP获得了当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卓越成就奖之‘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大奖),用户在旅行中的各种需求被进一步具象化。直到今年,数款旅行社交APP相继获得巨额融资,这一行业的前景才堪称明朗。
旅行社交,一方面是场景化社交的一种,另一方面也是旅行中服务需求的体现。这种旅行社交需求在“驴友”人群中则表现更明显,甚至“在游玩中结识朋友”大有超过“朋友一起去游玩”的模式。社交与旅游原本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产生了质的提升。
在这样大的旅游市场变化背景下,“求攻略”、“我要捡人”等旅游类APP,在满足细分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旅游社交化和个性化旅游。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服务类的APP来说,旅行社交APP的市场相对较小,但却不乏关注。目前在业内较为有知名度的有诸如《捡人》、《达客旅行》以及《求攻略》等,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社交方式进行产品拓展,并不存在同质化的现象。
比如《捡人》就是以“结伴”为主要功能的旅游社交产品,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结伴捡人信息的平台。基于LBS,它让用户在旅行途中可以通过它查看附近的捡人信息和小伙伴,而且用户还能通过“附近”找到当地的导游或其它服务。而《达客旅行》的主要切入点为异地互助游,解决用户自由行需求和结伴行需求。他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能带来更加真实和独特体验的社交方式,满足用户的猎奇“遇新”心理和虚荣心,从而增加用户黏性。与前两者都不同,同样是以“与人打交道”做社交桥梁的《求攻略》则是走的线上交流路线。用户以旅行中的各种问题为媒介,进行社区式聚拢。
用《说走就走》负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现在80后与90后约有3亿用户,10%的用户在旅行前,有结伴旅游的需求;40%的游客在旅行中有社交需求;60%的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都需要有当地人的服务需求,如找导游、找翻译、找司机、找民宿以及找包车等。人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到了陌生地方,交友的需求就越加强烈。
旅游行业的细分领域很多,但与其他诸如酒店、饮食相关的功能APP来说,这类APP的领域竞争并不大。因为基于社交理念,这类APP大多走的是社区化路线,赢利方式大多是认证会员、实名注册一类的基础消费,反而与酒店、饮食一类抽取佣金的APP没有冲突的地方。可以说,在纯社交APP涉足旅游领域之前,这类APP颇具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