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不能“随心所欲”

2015-06-08 20:06仲玲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军需秦王蔺相如

仲玲琳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活动。当前,个性化阅读教学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凡学生与众不同的阅读理解和个性体验,教师均予以肯定与褒扬,课堂上“精彩”纷呈,气氛浓烈,热情高涨。殊不知,不少个性阅读的课堂却有失偏颇,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读了什么,更要在阅读方法上加强指导,在阅读品质上多下工夫,下面结合一些案例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低年级小学生拓展填空“一(  )树叶”。

师:孩子们,谁能够帮老师把这道填空题填一填?

(几乎全部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生:一片树叶。

师:很好,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该生高兴地坐下。这时,另一个小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生:一张树叶。

师:(先是一愣,继而笑眯眯地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我看过一棵树上长着大大的树叶,就像大大的一张纸。

师:所以你认为是一张树叶!

生:嗯。

师:(微笑着点点头)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瞧,好大的一张树叶啊!

(这下课堂上炸开了锅。)

生:老师,我看到一种树叶长卷起来了,就像一头猪,是一头树叶。

生:一枝树叶。

生:一扇树叶。

……

(顿时,课堂上热闹非凡,个个争先恐后,答案层出不穷。教师不停地微笑致意,甚至带头鼓掌赞赏。)

[反思一]个性阅读应守护好文本的语言规范

教科书中的文本都很经典,除了形象生动以外,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严谨规范,经得起推敲的。文本的语言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不断去积累,从模式化效仿逐步发展到个性化运用。但个性化不是天马行空,没有原则,尤其对教学中文本的规范语言,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得随意更改,文本中特定的语法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规范,否则学生容易在今后产生语言学习的障碍,不当运用语言。案例中的教师,面对学生的“一张树叶”时,可能想到的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能想到的是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可能想到的是不能打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以“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肯定了这一答案,这就不应该了,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语言规范。正因为这一肯定,才使后面的“错误”更多,以至危害更大。

[案例二]《将相和》片段

一上课,教师出示了一封虚构的秦王写给蔺相如的信。信中,秦王高度赞扬了蔺相如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秦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强势地位和统一天下的决心,并且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蔺相如能到秦国辅佐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信中描写的蔺相如和课文中的一样吗?蔺相如会去秦国吗?”

问题引起了争议,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赞成要去,有的不赞成去。课堂自然进入了辩论状态,学生们唇枪舌剑,各持其理。赞成去的同学认为,秦王喜欢广纳贤才且重情重义,在当时强弱分明、大局已定的形势下,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答应秦王不仅能明哲保身,还有机会飞黄腾达,何乐而不为。不赞成去的同学深谙古代崇尚仁义礼智信,如果去了则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会受到国人耻笑,即使今后发展再好,也是苟且偷生,终逃脱不了郁郁寡欢、遗臭万年的结局,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况且,等到将来秦国统一之后,如果秦王确是贤君,那时再为其效力也不迟。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代替了文本的深入阅读。

[反思二]个性阅读应控制好文本的拓展程度

当前,课堂辩论成为了阅读课堂的独特风景,学生思想在碰撞,情感在交融,独特的极具个性的语言你来我往,课堂教学热闹非常,吸引眼球。实质上,此时学生对文本中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要弘扬怎样的人物精神还不清楚,这样的辩论并非基于文本,而是学生个体原有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展现,阅读素材与阅读主体产生了脱节。看似课堂活跃,全员参与,实则是虚假的繁荣,与个性化阅读教学貌合神离,收效甚微。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首先要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抓住课文中的教育元素,以发扬正能量为核心,对文本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合理性地拓展,让阅读做到形散神不散,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就不会偏离阅读教学的原点,能让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行走方式。

[案例三]《丰碑》的片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不怕牺牲、关心集体的英雄。

生:军需处长是一个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好战士。

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不合格的军需处长,因为人最重要的是生命,他连自己都保护不好,怎么能保护别人呢?

……

[反思三]个性阅读应把握好文本的价值取向

个性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个性表达,但理解不能片面,更不能极端。表达要注意渗透文本中蕴涵的积极情感,可以多样但不能扭曲,特别是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动摇。尊重个性不能信马由缰,任性为之,教师教学时要心中有数,把握有度,发现不良倾向,必须及时予以引导,带其步入正轨。阅读文本中或多或少都体现着作者与编者进行人文教育的意图,因此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不能随意超越和过分多元化,否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案例中的教师把“尊重”等同于“迁就”,所以没有对学生认为“军需处长不合格”的错误理解进行纠正、引导,这种价值观偏离的个性阅读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课堂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猜你喜欢
军需秦王蔺相如
丰碑
将相和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敦煌藏文P.T.1185号《军需调拨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
战时持续消耗型军需物资配送优化问题研究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