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现状调查——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2015-06-08 00:30叶玉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叶玉珊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州 510800)



粤方言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现状调查——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叶玉珊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州 510800)

摘要:通过对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音状况调查,发现粤方言区学生的英语语音错误与其他地区学生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重超音段音位,强化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超音段音位;音段音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进入了我国各级教学大纲。广东省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但前人的研究提到,中国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远落后于阅读能力及总体英语水平。特别是大学阶段已过最佳学习外语期,给大学语音教学带来了挑战。本项目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旨在调查广东省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状况,探讨适应新时期英语语音课程教学的手段,以期满足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的需要。

英语语音知识包括元音辅音音段音位,及连读、同化、缩音、省音、语句重音、节奏和语调等超音段音位。据了解,中小学学习仅涉及元音辅音,并未讲解连读、弱读、节奏等超音段音位。

很多学者归纳了各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问题,提出探索性的教学思路。王佳坤指出中国学习者常见的误读音素,论述了母语对中国学习者语音学习存在负迁移[1]。而着眼于超音段音位研究的则不多,贾少宁(2010)分析了超音段音位语误。许多学者认为,高校英语纯粹“纠音”是不够的,语流顺畅与正确发音同等重要。因此,本调查包括了音段音素和超音段音素中连读和弱读,试图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语音状况。

二、调查方法

基于上述的研究目的,笔者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英语专业2012、2011和2010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随机在三个年级各抽出20名学生,共60名。问卷调查发现,这批学生均来自广东,母语是粤语,基本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因此,调查英语语音状况时,认为其具有广东省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普遍特征。其在大学一年级都接受了语音训练,教材相同,则认为他们在一年级阶段拥有同等的语音水平。

测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20对常见易混淆单词进行朗读,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发音困难的音素。第二部分为短句朗读,考查连读、弱读和语调等超音段音位。第三部分为短文朗读,选择教材中难度适中的段落,考查断句、句子重音及语调等。

测试在语音室进行,两位教师核实录音边记录发音错误。前两部分标记发音错误,短文朗读进行打分。测试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调研数据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语误在本次调查中并不显著。三组别发音错误有异同,但总体水平差异不大。

(一)音段音位错误

1.元音错误

有10对单词测试元音辨析:(7)walk-work, (11)leave-live, (12)sit-set, (13)end-and, (14)fool-full, (15)sheer-share-sure, (16)dale-dell, (17)each-itch, (18)hot-heart, (19)dark-duck。元音发音错误较多,分别有79、98和72人次。11级语误最多,12级最少,相差26人次,差距显著。错误集中在(11)和(17)中的/i:/和/i/,(14)中的/u:/和/u/,以及(16)中的双元音/eI/和前元音/e/。(11)和(17)虽是同一组音素,但(11)错误率在三个组别中均比(17)高。而(11)、(17)、(14)的元音组发音规则除了长短不一外,还有松紧不同。这表明三个年级学生对于长短元音掌握较差,只通过发音时长来区分。(16)错误率偏高,10级和11级各有14人次,高达70%,12级略低,8人次,达40%。前后元音组都无发音错误,而双元音组仅在11、12级分别有3人次和2人次。

出现语误但不显著的是(7)和(19)。(7)考查中元音//和后元音//,分别有6,6,7人次。这组元音被认为是中国学习者最易混淆的音素之一。但本测试错误率并不显著。而19考查后元音/a:/和//,同样误以“一长一短”来区别。相比前元音/i:/和/i/与后元音/u:/和/u/,/a:/和//的松紧程度区别略明显,掌握情况优于前两组。

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元音语误在本测试都基本出现了,但显著程度不同。这与受试的母语有关,也与教学实践中强化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2.辅音错误

测试辅音10组:(1)cap-cab, (2)free-three, (3)closing-clothing, (4)short-sort, (5)batches-badges, (6)lock-knock, (8)what-rot-lot, (9)Tim-tin-ting, (10)pressure-pleasure和(20)vain-wane。结果显示:辅音语误比元音少,分别是17、29和14人次。与元音错误分布相似,11级错误最多,12级最少。各组别语误最多的音素不一致。(20)考查的是/w/和/v/,11级错误率最高,达10人次,占50%,10级5人次,占25%,12级4人次,占20%。(10)考查的是//,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反映最困难的辅音之一。然而本调查发现,错误率比预期低,10级出现8人次,另两组仅有3人次和1人次。而(5)考查的是破擦音//-//后加复数词缀-es。10级语误为0,11及8人次,12级5人次。三组均未见爆破音/p/-/b/语误,而摩擦音/s/和舌齿音//,鼻音/m/-/n/-//均有一人次。

(二)超音段音位错误

调查超音段音位主要选取常用口头表达句式,观察连读、弱读和语调的掌握。结果显示:11级对连读、弱读和语调掌握程度最低,12级最高,而10级学生处于中间水平。

1.连读失误

调查发现,最常见的“辅音结尾+元音开头”的连读没有完全掌握。如“Come on in.”中n-in连读基本没有掌握;“Tell us all about it.”中l-us连读相对掌握较好,但l-about-i很少能够连读;“Would you like a walk now?”中的d-you属于“/d/+/j/”连读变音,初学时已固定发音,则该连读并没失误。而“like a”没有被固化,仍未连读。

2.弱读错误

常见弱读的是人称代词、短介词、冠词、助词等。本调查中第2句“Don’t stop them.”的人称代词them,重读/em/,弱读一般是/m/,而在地道口语中往往是/m/。大部分学生依然重读为/em/。第3句“Tell us all about it.”中的代词us则普遍能弱读为/s/。

3.语调错误

本调查针对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测试语调变化。发现学生对降调、升调掌握较好,但特殊疑问句的降调存在困难,出现失误的是第5句“How was the weekend?”误读成升调。

4.节奏

测试短文朗读中,词句间连贯及节奏把握存在严重问题。如“General Motors was the first to try again in the last decade.”中应在again后停顿,而不在此之前;“The car they built was called the EV1 and it became available in California in 1998. It was the first electric car designed and sold by a large automobile company.”中冠词、代词应弱化,但大部分仍未遵循重弱读音节相搭配的节奏模式。

四、讨论

这一调查结果传达了重要信息。首先,英语专业学生,不管高低年级,其中介语语音系统向二语发展缓慢,甚至发生僵化。虽进行了系统的语音训练,接触了大量的语音材料,但测试结果显示,音段音位及超音段音位掌握与英语本族语者依然存在显著差距。且再次证实汉英语音差异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现象。刘海玲、许朝阳(2011)和马林[2]也指出,粤方言区学生存在某个别元音的发音困难。而本文重点发现粤方言区学生发音难点与其他学生有异同。粤方言区学生会把//发成/e/,而其他学生则把//发成/a:/。辅音差异在词尾,粤方言区学生很少添加元音,而是略去词尾辅音。在超音段音位中,粤方言区学生对连读弱读和语调节奏的掌握与中国学生普遍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处于低级水平。因此,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超音段音位的讲解及强化方面,把过去只偏重音素发音教学模式转换过来。

本研究对一所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语音状况摸查,包括元辅音和连读、重读等,发现学生普遍的英语语音水平仍与本族语者存在不少的差距。粤方言区学生的英语语音错误与其他地区学生有着异同。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依然明显。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多层次辅助教学,着重超音段音位训练,强化口头表达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佳坤.汉英音位差异对英语语音教学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马林.中国学生英语前元音发音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5,(8).

(责任编辑:刘东旭)

中图分类号:H31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134-02

作者简介:叶玉珊(1982—),女,广东广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5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