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拉美行期间,在秘鲁利马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出席中国—拉丁美洲文明互鉴系列活动,与两国文化界人士一同参观。秘鲁展出的雕塑、陶器等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示着查文文化、印加文化的魅力;馆内另一隅,中华文明起源图片展用图片的形式展现仰韶文化、红山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李克强指出,中拉文明学习互鉴土壤深厚、空间广阔,相互融合,会迸发更多创新活力。
“文明”,指人类在应对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成果的总和,它涵盖丰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交流,则是主动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过程。
中华文明向来有兼容并包、善于吸纳他者长处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论语》中已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而不同”的良好愿景,《孟子》中亦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名言,《中庸》则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人已经认识到:事物具有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西方哲人罗素也有类似哲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推而广之,一种文明,也不可唯我独尊,不同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否则,难免夜郎自大,最终陷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困境。
丝绸之路开辟、遣唐使来华交流、玄奘西行取经等,都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生动往事。如今,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动下,更加广阔的文明互鉴图景正在铺开,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互惠互利,将在新时代得到更完美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