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释: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伤感。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解释:这首诗通过对比西湖在清明节这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象,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和游人踏青时的热闹。
清明最早只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后来古代皇帝和大臣在清明这一节气祭祀(jìsì)祖先,民间也效仿起来,慢慢变成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在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人们还可以外出参加踏青、荡秋千、蹴鞠(cùjū)等轻松的活动。《清明》这首古诗着重描写的就是人们悲伤的心情和对亲人的思念。而《苏堤清明即事》则描写了春天的西湖秀丽的风光和踏青轻松的心情。
本来清明节拜祭祖先应该挺伤心的呢,为什么又能有踏青游玩的笑声呢?
因为很久很久以前的清明节是禁止生火的,没有熟食可以吃,没有火可以取暖,也许那时候的人们就进行很多运动赶走寒冷,运动起来自然心情就好啦。
注:蹴鞠是中国古代广泛流行的一种体育运动,是现代足球的起源。